主体对客体心理的把握
一,典型领域及概括
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对心理障碍的矫正,是典型的主体对客体心理的把握。
政治宣传、宗教宣传、商业宣传、公益宣传、新闻舆论,这些活动或其中的方式方法,有的内容就属于主体对客体心理的把握。
对人的自然属性的思想意识(包括动物的心理)或行为进行把握,使其发展变化恢复健康或符合健康要求,或者按照把握者自己的意愿发展、变化或行动,或利用其发展、变化或行动,就是主体对客体心理的把握。
二,把握的对象及性质
把握的对象是客体心理及其外部条件,其性质除自然属性外,一方面是差异性;另一方面是准客体性,即很大程度的规律性或确定性,也可以归结为可利用性。
把握的对象,是动物或人,包括处于组织或群体中的个人,是他们的自然属性的心理(包括行为),及其外部条件。在具体把握时,不同的动物或人具有差异性。另一方面,把握对象的性质是准客体性,进一步地说,是可利用的动物和个人的心理方面的特点、性质或规律,即很大程度的规律性或确定性。
这种把握对象的特点或性质不是由把握主体决定或影响的,把握主体对它的特点、性质或规律不能有丝毫改变。
规律或规律性是可重复的,包括可重复的概率表示的可能性。
客体心理及外部条件的规律性或确定性要明显弱于物质的。
把握对象的特点、性质或规律,是客体心理与其外部条件或者说两者联系在一起的特点、性质或规律。
外部条件指位于动物、人等客体心理外部且与其有客观联系的条件,如地理气候、物质条件、饮食习惯等。
我们对客体心理的分析,并不单纯是分析客体心理,还包括客体心理与外部条件的联系。
主体对客体心理的把握,应当控制或预计外部条件。
三,目的或效果及性质
主体对客体心理把握的目的:寻找把握的方法,利用把握方法和客体心理的真相、特点、性质或规律,对其进行把握,取得好的把握效果。
这种把握的目的是利用认识到的动物或个人的真相、特点、性质或规律,对动物或个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或治理或把握,或者说寻找对动物或个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或治理或把握的方式方法,其性质有心理功利性、伦理功利性、审美功利性、现实功利性。
心理功利性指目的或效果或者把握的方式方法具有心理性,即属于动物或个人的自然属性的思想、观念、意识。如一般人知道经过训养的动物通常是不会咬人或攻击人的,所以路遇有人牵着或看着的狗是不会惊慌的;罪犯恐吓人:如果报警就弄死你!
伦理功利性指目的或效果或者把握的方式方法能够保证诸如安全、温饱、稳定等的性质,如狗不应当咬人,这种性质就是伦理功利性;罪犯的犯罪行为的伦理功利性是对人的人身或财物安全的侵犯。
审美功利性指目的或效果或者把握的方式方法能够使动物或人娱乐放松一类的性质。如通俗的文化艺术,游戏和旅游,甚至烟酒一类的物质所起的作用或性质。对客体心理的把握也离不开此类目的或效果。
现实功利性指目的或效果或者把握的方式方法具有现实性。如在路上看到一只猛犬,而且没有绳圈,于是远远地避开。这种把握的方式就是现实功利性的。
功利性通常都可用有效性来明显检验或评价,即功利性的把握以管理或治理或把握的有效为目的。
当伦理性或审美性妨碍心理性、现实性的实现时,应当舍弃伦理性或审美性。
这种把握不能以价值性为目的。
这种把握的效果是准客观的,即很大程度的规律性或确定性,因为它的把握对象是准客体,即具有很大程度的规律性或定性。但这种把握所追求的目的或效果应是好的规律性或确定性。
四,主体因素和对主体意识的要求
从理性的角度讲,主体对客体心理的把握也只能有认知能力和适当的思想观念,要尽量避免其它主体因素对把握结果的影响。
适当的思想观念指求真务实的思想或观念、规特思想或观念、功利思想或观念与利用特点和规律讲求功利或效率等的功效思想或观念。
对主体意识的要求:客观性和利用能动性。
人或动物的心理,当把握主体对它除了认知作用外避免了其它主体因素,它就呈现出客体的特点、性质或规律,把握主体可以利用这种客体的特点、性质或规律进行把握。
客观性指在把握时要根据认识到的真相、特点、性质或规律进行,不能将把握者自己的意志因素或情感因素掺杂进去。
为保证主体因素的客观性,应当避免把握主体外部与把握对象无关但却会影响把握效果的外部因素或条件。
利用能动性指利用认识到的真相、特点、性质或规律进行把握。
五,方法论及其性质或要求
1,该种把握的思想观念方式是建立或明确求真务实的思想或观念(包括态度)、规特思想或观念、功利思想或观念和功效思想或观念。
2,考察、调查统计、试验或实验等实证性的方法。由于实验是将各种外部条件严格控制好了进行的,所以,实验得出的把握的方法才是最可信赖的。由于此类把握有的不能认识、或者说认识了也不能控制足够多的外部条件,所以此类把握有的不能运用实验的方法。
3,提出假说或假定、洞见进行试验或实验和求证的方式。
4,理论规定性的概念或范畴、程度上和本质上的区分标准或指标,包括理论上的定义或界定。其要求是要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可用于实证方法,可进行逻辑推理。
5,建立心理功利性、伦理功利性、审美功利性、现实功利性(部分情况还有物质功利性)的规定、原则、规则,即规则性的方法论。这种规则或规则性方法论是以作为准客体的心理及其外部条件的很大程度的规律性或确定性作基础的。
6,策略或策略性的方法。由于这种把握在具体把握时,把握对象具有差异性,所以这种把握还应采取策略或策略性的方法。策略或策略性的方法通常不能重复使用。
主体对客体心理把握的方法主要是规则性和策略的方法,实验等实证性的方法一般是寻找方法的方法,其它方式方法是为这三种方法服务的。
六,检验或评价
1,主体:自己,把握对象所属的人,第三方。第三方代表客观公正的立场。
如果没有特别指明,下面几点,是从把握者自己或第三方的角度论述的。
2,对象:是把握的目的或效果及其心理功利性、现实功利性等,规则或策略等方法,相关的说法或观念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评价的对象还有方法论、主体因素。
关于把握方法的理论、观念、说法的逻辑性、解释性和意义,以及具体方法的必要性,通常只是进行评价。
作为把握对象的人,其检验或评价的对象是其利益或需要。
3,方式:检验的方式是在实际运用中检验,或者用试验或实验的方法,即实证性方法,与规定性的区分标准或量度标准来检验。评价的方式是理论或议论的方式。
4,寻找原因:如果结果或效果不正确或不理想,就要判断检验的方式是否合乎规范,主体意识是否合乎要求,把握的目的或方法是否有问题。
5,检验或评价的标准
应以功利性标准为标准,即以事实和数据为标准。
七,相信或接受
1,相信的主体:把握者自己,第三方。第三方或者指其他方面或舆论,或者指持学术上客观公正的立场的人的应有看法。
接受的主体是把握对象所属的人。
2,相信或接受的界定
相信是把握前对方法论和检验或评价后对把握对象和目的或效果的信任。
对把握对象所属的人来说,接受是把握当时或把握后的接纳。
3,相信的对象:把握的目的或效果,即对人的客体的心理或精神进行有效的把握;把握方法或者规则性的做法、策略性的做法等。
对把握对象所属的人来说,他接受的对象是他的利益或需要。
4,相信或接受的理由
把握对象所属的人,其接受的理由是:符合其利益或需要。
对于主体、客体以外的第三方来说,相信的理由是:
A,把握效果、方法或者规则性的做法或策略性的做法等能够经得起检验。
B,把握方法或者规则性的做法或策略性的做法等的解释性、逻辑性。
5,相信或接受的方式
与方法论和相信的理由相对应,对这种把握的具体方法和效果的相信的方式也应是实证主义、规则性和策略的理性方式,即实证理性、规则理性和策略理性的方式。
对把握对象所属的人来说,接受的方式是理性、情感或感性和潜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