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这个概念在儿童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时期形成的乐观性格被认为是影响成年后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
怎么培养乐观的孩子?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通过对悲观和乐观的长期研究指出,对事物的解释风格是影响孩子乐观和悲观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而乐观养成的基础,就是改进孩子遇到问题时的“解释风格” 。
解释风格:乐观养成的基础
孩子的悲观并非与生俱来,和现实生活环境也并非有直接联系,比如许多人生活在较差的环境里(贫穷、疾病等),但是他们仍然能保持乐观。更多的时候,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更大,可以说:孩子不快乐,父母有责任。
悲观对孩子来说是一剂“毒药”。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问题我已研究了20多年,对千百个成人和儿童做了仔细的跟踪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在以下三方面,悲观者的表现更差:
A、他们更容易感到抑郁。
B、他们在学校、工作、运动场上取得的成绩都低于他们的自身潜力。
C、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如乐观者。
对世界持有悲观的看法,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而且,孩子的悲观可能成为他终身的“心理习惯”。但好消息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可以从小习得“乐观”。
而乐观养成的基础,就是改进孩子遇到问题时的“解释风格”。
什么叫乐观?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乐观是更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看到半杯水时认为它是半满,或者给自己励志:“这件事,我能行” 。
不过,这些只是乐观的表象,而并非是乐观的基石。
从过去20年的研究中,调查者已经了解到乐观的基本原则。乐观的基础,在于我们对事物原因的看法。我们都有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我称此为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 (explaining style)。解释风格从儿时开始产生,经常一辈子都不怎么变。
当一件好事或坏事发生在孩子身上时,孩子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解释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1)永久性解释:
这件事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
永久性是指,悲观的孩子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永远存在的,既然原因永久存在,坏事就还会不停地发生。相反,乐观的孩子相信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
悲观孩子看来:
A、永远没有人会和我做朋友。
B、我的妈妈是世界上脾气最坏的妈妈。
C、小乐讨厌我,他再也不会和我一起玩。
乐观孩子看来:
A、刚转学,没有朋友很自然,过段时间就会有新朋友了
B、我的妈妈从来没有这样坏脾气过,她可能心情特别不好
C、今天我可能让小乐生气了,他不肯和我玩
对同样事件的不同解释,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截然不同。
相信成功是永久性因素引起的孩子,下一次会更努力地去尝试;相信好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可能放弃,因为他认为成功只是一次意外。
悲观孩子看来:
A、赢得演讲冠军的唯一原因是我这次练习很认真。
B、我被选为班长是因为其他小孩想要讨好我。
C、爸爸花时间陪我是因为他最近心情比较好。
乐观孩子看来:
A、我赢了是因为我个努力的小孩,并且做好了充分准备。
B、我被选上班长是因为其他小孩都喜欢我。
C、爸爸最喜欢和我在一起。
(2)普遍性解释:
这件事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
普遍性是指,悲观的人认为失败是对自己的完全否定,乐观的人则认为导致失败只是因为局部原因。
比如落选足球队,悲观的孩子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很差,所以注定一事无成。乐观的孩子的解释是自己在这方面的运动能力不够好。
这一点尤其重要,形成了普遍性解释风格的孩子容易一遇到失败就容易完全放弃,而形成了局部性解释风格的孩子也许在某一方面有了无助感,但仍会坚持走完全程。
再举一些生活中很典型的例子。当坏事发生时,悲观孩子会把特殊当普遍;而乐观孩子则会就事论事,把坏事当特殊情况看。
悲观孩子看来:
A、所有老师都不公平。
B、我运动时笨手笨脚。
C、没有人喜欢我。
乐观孩子看来:
A、李老师不公平。
B、我球踢得很差。
C、小杰不喜欢我。
面对好事时,两类孩子的解释风格也截然不同。
悲观孩子看来:
A、我对数学很在行。
B、小莉请我参加她的庆生会是因为她喜欢我。
C、我能演白雪公主这个角色是因为我唱得好。
乐观孩子看来:
A、我很聪明。
B、小莉请我参加她的庆生会是因为我很不错。
C、我能演白雪公主这个角色是因为我多才多艺。
聪明要比仅在数学上聪明包含更多的信息;讨人喜欢的特性暗示有许多人喜欢你,不仅是小莉一个人;有才能比只会唱歌更广泛。一般来说,认为好事的发生有普遍性原因的儿童,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会表现得更积极,也会取得更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