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能帮我面批作文吗!”
“老师,您看我英语听写进步了!"
“老师,这道题不会,您可以教教我吗!”
最近的课间,我的身边总是想起这些热热闹闹地汇报声,班级努力学习的风气十盛行分,集体都浸润在这种勃勃向上的气氛中。其实,咱们班孩子的家庭中,双职工低学历偏多,对孩子的学习也帮扶有限,六年级的孩子又进入叛逆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不屑于听大人说教。说实话,我们班的学习风气也曾如“一潭死水”。那么到底是什么”魔法“让这群孩子如此愿意学、主动学呢?我想,大概是最近,我和班级科任老师一直在努力经营构建的班级积极学习场起了作用。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步,巧设榜样,创造成功的预期
说起榜样,很多人可能会想起自己的童年阴影——别人家的孩子。他成绩好,长得帅(美),有特长,爱学习,人人见,人人夸。这样的孩子,确实是一个完美的榜样。但是,对于学习确实有限的大部分中等生,以及正处在习得性无助阶段的学困生眼里,这样的榜样,他们鞭长莫及。越比较,越“鸭梨山大”,越容易导致进一步的厌学。
在我看来,好的榜样,不应该是一种压力,而应该是“登门槛效应”中的那道“门槛”,让每个人都能够得着,能够在向榜样学习,超越榜样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并化为自己学习的内驱力。 所以,我们的班级学习榜样,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而是一位曾经的学困生——小琪
小琪的父母离异,缺乏陪伴,性格乖张,一度沉迷网游,成绩直线下降。面对她最困难的英语学科,她甚至对老师大喊:“请你放弃我吧”。但是,我的英语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小琪。和英语老师商量后,我们调整了小琪的作业方案,从最简单的抄单词开始,完成即可。终于有一次,小琪在课堂上竟然回答了一个问题,老师马上引导全班同学热烈为她鼓掌。缺爱的小琪,也许在那一瞬间找到了小小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从此竟然越发主动学习英语:放学留下来请课代表帮她听写,课上积极举手提问、课下向同学请教问题......开始,老师还需要引导一下大家鼓励她。渐渐地,只要她有一点点进步——课上举手了,听写全对了,考试有进步了......大家都会立刻自发为她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就这样,小琪,成了我们班的学习榜样。这位榜样,真是有许许多多的妙处呀。
对于课堂发言,小琪总是屡答屡错,屡错屡答。这一份不怕丢脸的精神,无疑激励了大多数好面子的同学,答错没什么可怕的,敢于尝试愿意思考更重要。因此,课堂上大家回答问题十分积极。
对于班级的学困生,再困难,其实也就与曾经的小琪不相上下。比如班级最大的小困难小文,看着小琪从一个单词的进步做起,到今天不说成绩有多好,至少一直在向上走,内心竟也深受触动。常年课堂酣睡的他,一个课间,居然主动找老师询问成绩,问老师小琪是不是已经超过他了。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竟然开始也愿意在早读跟着读,试着背。
对于班级中等程度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远比小琪强,只是容易止步于作业,不爱动脑思考,导致进入高年级后一直难以进步。对于他们,小琪就像“鲶鱼效应”中的那条鲶鱼,“连小琪都可以,我一定也可以!”不止一个在近期取得小小进步的中等生向我吐露出这样的心声。
对于班级的优等生,小琪的作用更妙了。一方面,优等生从小到大已经习惯收获众人的掌声和赞美,容易孤芳自赏。但是当他们同大家一起,把同样热烈的掌声献给取得小小进步的小琪,他们会更加发自内心的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每一份努力都同样值得肯定,从而不会陷入盲目的骄傲。
另一方面,小琪的进步,离不开身边优等生无私的帮助。课代表、学习委员、班长,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帮助过小琪,这一点,也被老师们在班上大大的肯定。每一次小琪得到肯定,这些孩子的脸上都会露出“慈母般”欣慰的笑容。“教育学生将自己的精神财富赠送给别人,在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是苏霍姆林斯基一贯的教育主张,我十分的赞同。学习本身就不是一件闭门造车的事情,当优等生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开放分享,他们也能在和谐交流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
第二步,师徒结队,同伴力量来驱动
在小琪的榜样力量引领下,班级互助氛围浓厚,因此,我得以顺利推行第二步——师徒结队,利用同伴的力量来促动孩子们产生学习内驱力。这个方法,是我从学校优秀的LULU老师处学来的。
我们班的师父团由学习成绩比较稳定的十位同学组成。大家都知道小琪的进步是善于到处求助优秀的小师父而得的,因此这项活动一颁布,立马得到了大家热情响应,纷纷拜师“学艺”,
我这一步可谓“心机”颇深。 从学生心理特点来看,比起大人的说教,六年级的孩子更愿意倾听同伴的建议,小师父的“唠叨”一定比我的要更动听。同时,情绪动机理论认为,情绪是深层驱动力。喜欢、愿意做,觉得有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拜同学为师在他们看来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无形中促动他们积极求学。
为了让师父的工作落到实处, 我找小师父开会,给予他们辅导的支架:一是摸清徒弟目前的困难是什么,二是给徒弟布置针对性的任务。如字丑,就每天提交一篇练字;基础弱,就每天一次听写;灵活性题目差,就每学一课提交一次好词积累。
同时,我还宣布了两项评比原则,一是在师徒结对两周后,举办“夸夸我师父”和“夸夸我徒弟”的故事会,让徒弟来说说你们都做了啥,也让师父把徒弟身上值得大家学习的精神总结分享给全班,让这些积极的精神力量不断丰盈我们的学习场;
二是举办一次基础试题命题大赛,比比师父的出题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这种心理尤为强烈”。作为本就很优秀的小师父,探索怎么出题这个他们从没接触过的任务,还蛮有挑战性的。而这样一种对学习经验规律的总结,同时,也会反作用于他们自身,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这几天,课间讨论学习的身影默默变多了。善于写作的小高,耐心为两个作文“口水话”偏多,一直想往优分层冲的小姑娘分析如何活用修辞;魄力十足的一壹,骄傲地向我展示着她的三个徒弟刚完成的三份好词积累,那可是三个一直卡在中上水平的小懒汉呀。学困的小蔡,主动来找我,说刚在师父那里默写过关了......
我想,学习这件事在他们心里已经成了一件美妙的事情啦。
第三步,一分钟演讲,积极导向促思考
在学习上,有一类问题特别“讨人厌”,比如忘带学具、不按格式完成作业、卷面脏乱等。这类问题看似很小,却容易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罚抄课文、写检讨等方式虽然可行,但是容易反作用于孩子的学习,也可能会激起孩子叛逆反抗的情绪。
六年级学生其实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同时也逐渐开始形成社会责任感,开始明白自己的具有影响他人的力量。因此,结合这一年龄特点,面对这些学习习惯上的问题,我在班上开辟了“今日我思”一分钟演讲栏目,尝试使用积极导向的方式来解决。
小徐昨天忘记了音乐课的练琴打卡,他的“惩罚”就是马上准备“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练琴”的一分钟演讲,午读分享,目标是鼓舞大家坚持练琴。分享时刻,小徐从练琴陶冶情操、练琴培养意志、音乐是我们舒缓情绪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他本来就很有文采,分享堪比TED演讲,博得满堂喝彩。我想,小徐不会再忘记练琴了。
小周的预习忘记按要求用荧光笔把生字词和拼音划下,他的演讲题目就是“怎样预习最高效”;小凡上课忘记带书,老师询问时也没有诚实承认,他的演讲题目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诚信”;小刘上课小动作不断,屡教不改,他的演讲题目是“高效听课有妙处”......
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做自己的先生。” 当我把一个个问题都化作一场场积极的一分钟演讲,当我尊重孩子们自主创造、自主发展的内心需求,相信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给予他们反思的空间,赋予他们反思后教育他人的使命感。我发现,这些做过演讲的孩子,几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生根发芽。
而这样一种高级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也在无形中,被孩子习得了。
班级积极学习场的形成,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离不开家庭的土壤。我想,也许我能把这样的经验同时分享给班级的每一位家长。如果在家庭,家长也能为孩子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家庭学习场,家校合作,双管齐下,我想,我们的孩子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