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时刻》 音乐里的故事102
《告别时刻》(Time To Say Goodbye)是一首意大利歌剧流行音乐。所表达的意思一对佳人在梦中互表心迹。
一、《告别时刻》
英国歌唱家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与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合唱的《告别时刻》(Time To Say Goodbye),略带伤感却又突现激昂的旋律和歌词非常优美,描述了一对恋人行将远航时刻的眷恋与憧憬。
该首单曲最初是由安德烈·波切利在1995年的意大利圣雷莫音乐会演唱的,并于同年收录在他的《波切利》(Bocelli)专辑中,被认为是安德烈·波切利的代表作。
此曲的前身是意大利语歌曲《和你一起走》(Con te partirò),由弗朗西斯科·萨托利(Francesco Sartori)作曲、卢西奥·库兰特图(Lucio Quarantotto)作词。
1996年,安德烈·波切利与莎拉·布莱曼合作,在意大利语歌词中加入部分英语歌词,以意大利语和英语演唱了双语版的《告别时刻》(Time To Say Goodbye)。而正是这次英语+意大利语版本的第二次创作,使这首歌曲得到了成功性的广泛传播。
《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安德烈·波切利(舞台版):
《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安德烈·波切利(歌剧版):
https://www.ixigua.com/6941357469960503822
二、歌词
莎拉·布莱曼:
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我做了个梦。
真是难以形容的梦,我梦见地平线上的光辉渐渐在消逝。
幽冥侵蚀着大地,预示着你将离我而去。
我的世界也将昏暗无光,透过每一扇窗。
招展我的内心,那早已属于你的心。
在我内心深处,保留着当初遇到你时的那一屡曙光。
离别的时刻到来了,就让我们共同去经历那些艰难险阻吧。
我对你真心一片,就让我将与你同航。
在那越洋渡海的船上,我无所畏惧。
即使让我付出生命,是该告别的时刻了。
安德烈·波切利:
当你在遥远他方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
真实痛苦的梦啊,但我坚信你会和我永远地在一起。
你夜晚的月亮,伴随与我。
你白天的太阳,伴随与我。
就这样永远伴随与我,离别的时刻到来了。
就让我们共同去经历,那些艰难险阻吧。
我对你真心一片,就让我将与你同航。
在那越洋渡海的船上,我无所畏惧。
即使让我付出生命,我也要与你同在。
我与你永相随,在那越洋渡海的船上。
同甘苦,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
我也无怨无悔,要与你永远相随。
三、成名故事
1996年,“德国拳王”、前世界轻量级冠军亨利·马斯克(Henry Maske)准备结束自己传奇的拳击生涯,他决定搞一场告别表演。在这场注定引起广泛关注的告别赛上,马斯克还邀请好友——英国著名歌唱家莎拉·布莱曼助兴。
莎拉·布莱曼回想起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一首歌曲《Timeless》( 注:《告别时刻》歌曲以前的曲名,意为“永久”),旋律十分优美,于是请人改编成二重唱,邀请波切利与之在亨利·马斯克告别赛上联合演出。
没想到,马斯克在人生最重要的告别赛上意外落败。他呆呆地站立在拳台上,不知所措。这时,音乐响起,安德烈·波切利与莎拉•布莱曼唱起《Timeless》改编的《告别时刻》,沧桑的旋律和波切利温暖的、“治愈系”的声音响起,亨利和观众泪流满面。西方人认为这是:“一个拳王传奇的告别,造就了另一个音乐传奇。”
于是,这首《告别时刻》因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和女高音莎拉·布莱曼联手演唱而天下尽知。
四、安德烈·波切利
1958年9月22日,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但他一出生就是一个弱视的孩子,患有严重的青光眼,12岁那年,一场足球比赛中意外的伤害导致波切利永远失明。
波切利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敏感。7岁时开始学钢琴,随后又学长笛、萨克斯。小小年纪就对歌剧特别感兴趣。
失明后,父亲曾凑在他的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为了不让儿子在人前产生自卑感,父亲把波切利带到了著名的比萨斜塔下面对他说:“倾斜是这座塔的一个缺陷,但这个缺陷却使它闻名世界。孩子,你也要像比萨斜塔一样,正确面对自己视力不如他人的缺陷。”
不知是不是父亲的话起了作用,后来的波切利确实更加专注地将整个身心都扑在了音乐世界里。
波切利从比萨大学毕业,取得法律博士学位后,做了一年的法律工作,30岁开始学声乐。他的第一位声乐老师是贝塔里尼,三年后又随柯莱里学唱,帕瓦罗蒂在歌唱上也给过他重要的意见:“记住要唱得柔和,不要强迫用嗓……”,至今他像说话似的歌唱就是受到帕瓦罗蒂的启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意大利著名摇滚歌手佐凯洛听到波切利的演唱,大为欣赏,立即联同他唱《求主怜悯歌》,即获得1993年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奖。
1994年,他首张个人专辑《宁静的夜海》再获得圣雷莫音乐节大奖,打进了意大利流行榜十大之一。
同年,他应邀参与在摩德纳举行的帕瓦罗蒂与流行群星音乐会的演出,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在音乐的道路上,波切利还有一位坚强的后盾——恩丽卡。
一天,热恋中的恩丽卡依偎在波切利的怀里不经意说了句:“亲爱的,要是有一天我不在你身边了,你该怎么办啊?”这话让依旧沉浸在歌词创作中的波切利恍惚了半天,突然他大叫一声:“有了!有了!”
而后,波切利迅速记下自己瞬间的灵感:“当我孤身一人,梦想着天边的地平线,缄默无言。没有光,没有太阳,如果没有你的陪伴,我的生命里不会再有阳光的温暖……”。最终成型的《Timeless》的歌声,最先通过波切利金属般的嗓子在屋子里飘起。
这首传奇性的歌曲,在德国拳王马克斯的告别赛上征服了大众。这个场景通过电视转播传遍了整个欧洲,成为当年最热的单曲和音乐史上的经典。波切利一举成名。
第二年,一张莎拉·布莱曼以“四月”为题,收有《Timeless》的专辑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古典与流行跨界音乐领域,获得世界范围的广泛赞誉。
接着,德国发行《Timeless》单曲唱片,一举突破300万张,成为该国1996 年发行单曲唱片之首。唱片在英国发行时,被评为该年英国流行歌曲亚军。从此,莎拉·布莱曼都以此歌作为音乐会及唱片曲目的终曲。
1997 年,英国戴安娜王妃因车祸突然去世,英国BBC电台和电视台在实况转播其葬礼前,插送了《Timeless》,以示对红颜薄命的悲悼。
因歌中最动听、最感人的B段第一句歌词是“Time to say goodbye”,意义深远,旋律十分动人,深入人心。从此,英国发行此曲的唱片,均改名为《Time To Say Goodbye》(告别时刻)。
当唱片在欧洲多国发行时,该曲均进入唱片排行榜“三甲”之列,发行量突破千万张。
著名歌星、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我心永恒》的演唱者席琳·迪翁 (Celine Dion)听完莎拉和波切利演唱的《告别时刻》,激动地说:“若上帝有歌声的话,那声音就是莎拉·布莱曼与安德烈·波切利合唱的《告别时刻》”。
另外,继《意大利之旅》之后,1997年他推出《浪漫曲》,以崭新的演绎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雄踞荷兰、比利时、瑞典、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流行榜。其实,波切利是学Bel Canto的,却以Pop闯进乐坛,而且搞出了名堂。
“我认为流行音乐在我的古典音乐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即使如卡鲁索、吉利等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曾唱过流行歌曲啊。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剧院观赏歌剧。”波切利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
波切利在他的《歌剧咏叹调集》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大胆与能力,所选唱的曲目都是传统男高音中最难唱和最富于技巧性的咏叹调,有普契尼“冰冷的小手”(《艺术家的生涯》)、奇妙的和谐、“今夜星光灿烂 ”(《托斯卡》)、“再见吧,可爱的家”(《蝴蝶夫人》);威尔第的“善变的女人”(《弄臣》);比才的“花之歌”(《卡门》)等,还是一个新秀的他能将这些沉重的咏叹调“啃”下来已算不错,唱法也比较正统、自然、舒服,始终保持着柔和的音色和稳定的声音,不过重也不太冲,听来令人放心。
他高声区的CLOSE是采用母音变圆变暗的唱法,有很强的穿透力,混合共鸣使用得很好,也就是说他的CLOSE给人的感觉声音是从胸、腹中发出的。如他带有胸声唱出9个HIGH C的“多么快乐的一天”,有着帕瓦罗蒂的影子。
波切利获奖纪录:1998美国告示牌杂志最新年度大奖双冠军;世界音乐类最佳艺人;古典音乐类最佳艺人;1999格莱美奖最佳新人奖提名;1999新曲《THE PRAYER》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声带歌曲》提名(与席琳狄翁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