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京东交民巷的西班牙大使馆中,大清国全权代表——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字画押。
让国人心痛的是:
条约规定,清政府除了要向列强赔礼道歉,还要允许列强在山海关到北京沿线驻扎军队,拆毁大沽口炮台及天津的军事设施,对发生过义和团运动的地区进行“惩处”。
而更让、最让国人感到心痛的,是:
条约规定,大清国需向十一国共计赔偿各项损失4亿5000万两白银,分39年(1902年1月1日起付,1940年付完)还清。
每年利息4%,本息共计9亿8800多万两白银。
还特别规定,不允许大清国“提前还款”,以保证列强获得更多的利息。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著名的“庚子赔款”。
但,鲜为人知的是,列强为了最大限度榨取血汗,在条约里专门给大清挖了一个坑——
条约规定:
“此四百五十兆系海关银两,照市价易为金款……本息用金付给,或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4亿5000万两白银”的赔款,是按照条约签订时的金银比价折算出来的。
真到了付款时,列强会要求按照付款时的现时金银比价重新进行折算。
比方说,
1901年9月条约签订时,30两白银等于1两黄金,那么9亿8800万两白银就等于约3300万两黄金。
但第二年付款时,可能就变为35两白银等于1两黄金了,3300万两黄金就相当于11亿5500万两的白银了。
足足多出1亿6000多万两银子。
而从19世纪中叶开始,黄金对白银的价格是一直在上升的。
你说狠不狠?
02
大清国当然有头脑清楚的大臣,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以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首的一些地方督抚纷纷上书朝廷,要求坚决咬住赔款以白银计算的原则,绝不能让列强额外再多啃大清一口。
朝廷自然也不愿意再多出血,所以付第一期庚子赔款时,直接以白银支付。
坑都挖了,列强们哪能允许大清国自行决定还金还是还银?各国银行居然全部拒收。
大清国再派人去和列强交涉......
但弱国无外交。
前前后后折腾了三四年,到1905年4月,清政府还是以失败告终,承认再额外支付800万两银子的“补贴”,用以支付1902-1905年期间金价上涨导致的各国“损失”。
为了付这800万两补贴,清政府不得已,又向英国借了100万英镑的贷款,年息5%,20年还清,连本带息,大约152万英镑,折合白银约1000万两。
更要命的是,清政府服了软,之后每年赔付庚子赔款时,都得根据金价的变动额外支付“补贴”。
就这样,清政府咬着牙闷头还钱......
03
还到1908年的时候,美国政府突然宣布:从现在开始,将每年庚子赔款的一半退还给大清国,用以培养大清留学生到美国学习。
这无论对于大清国,还是国际社会来说,无异于是一颗炸雷!
美国人这是要做活雷锋?还是脑子秀逗了?送上门的钱不要?
当然都不是。
其实是,1900年的“庚子国变”中,美国实际损失和军费支出大概只有700多万美元。但《辛丑条约》,清政府39年一共要赔付美国5000多万美元赔款,平均每年约为130多万美元。
当时美国每年的政府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5.67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每年130多万美元的庚子赔款,这对美国人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小钱。
美国人根本不差这点钱。
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打开大清国的大门。
美国由于之前一直忙于在美洲和菲律宾扩张,涉足大清的时间晚了,前面的列强都已经把路堵得死死的,美国人很难插足。
如果硬插,难免要和老列强们开片。
而且美国当时的实力和民意,又不允许开战。
因此,美国人就想了一个放长线钓大鱼的办法——培养亲美精英人士,等他们走上大清的高层后,自然就会对美国亲近,从而达到对美国开放大门的目的。
04
美国国会在1908年5月正式通过决议,退还一半赔款,用于资助大清优秀人才来美国留学。
但有一条:这钱退归退,但得由美国人来掌握,专款专用,清政府不能插手。
清政府当然不爽啦,但不爽归不爽,想想这钱好歹还能帮着培养点人才,总比扔下水强,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1909年8月,清政府特地把清华园腾了出来,用来给准备去美国留学的学生们设置预备学堂。
到了1911年4月,清政府正式将留美学生预备学堂改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成了今天清华大学的前身。
清华学堂开张后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大清国扑街,中国进入民国时代。
大清没了,但大清欠下的债民国却不敢不认,庚子赔款还得接着还。
民国政府又哼哧哼哧,还到第五个年头的时候,迎来了转机......
05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英法俄组成协约国,和德奥土组成的同盟国捉对厮杀。
中国政府一时判断不清形势,所以暂时选择了局外中立。
到1917年春天,眼看着形势对同盟国渐渐不利,尤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也加入战局,宣布对德奥宣战,民国政府最高权力的实际执掌者段祺瑞敏锐地意识到,这场战争必将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中国参战的时机到了!
协约国此时和同盟国也已经打得筋疲力尽,当然也希望有新的盟友加入战局。
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虽然贫弱,但起码可以为欧洲战场提供海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弥补欧洲各国因战争造成的人力缺口。
因此,当中国透露出准备参战的意愿后,英法俄日美等国都纷纷对中国抛出橄榄枝,拿出了各种诱人的条件:
一,中国参战后,对德国和奥匈帝国未付的庚子赔款全部取消;
二,中国参战后,所有应付的庚子赔款暂缓五年赔付,且不计利息,不附加金银差价补贴;
三,日本借给中国政府巨额贷款,用于武装参战部队……
面对这些条件,段祺瑞政府不再犹豫,于1917年8月14日正式宣布加入协约国阵营。
尚未支付给德国和奥匈帝国的1亿2300万两,至此宣告永久取消。
段祺瑞政府没想到的是,对德奥的赔款刚刚取消,天上又掉下来一个大礼包!
06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苏俄刚建立,列宁就对中国宣布,以前沙皇俄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全部作废,布尔什维克放弃沙皇俄国攫取的各种不道德的特权和利益,包括庚子赔款。
苏俄甚至可以放弃强占的中国领土,作为条换条件,苏俄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承认苏维埃政权,与之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然而,这天大的礼包,段祺瑞政府却不敢接!
为什么呢?
因为英法美日都不承认苏俄,你中国敢承认苏俄?不承认苏俄,那苏俄放弃庚子赔款的承诺自然也就无法落实。
每年按时准点儿把赔款存到华俄道胜银行里。
到1924年5月,控制北京政府的已经是吴佩孚了。
吴佩孚审时度势,认为苏俄(此时已改名苏联)立国已六七年,顶住了内部的白军叛乱和外部的协约国干涉,看样子已经站稳了脚跟。作为中国北方的强大邻国,中国与之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非常必要。
于是,吴佩孚顶住英美日等国的压力,同苏联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然而,此时列宁已经去世,新上台的斯大林可没列宁那么好说话。
他只同意放弃剩余的庚子赔款。归还领土和放弃中东铁路等问题,就不再提了。
斯大林不松口,吴佩孚也不敢硬要。
取消了俄国的庚子赔款,也算是个成果了。
到此时为止,还有大约1亿8000万两没有赔付(包括这几年存在华俄道胜银行的钱),这笔钱苏联一次性全部退还给中国,用于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
07
请注意,这与美国的退还庚子赔款是不一样的。
苏联的这个举动,造成了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美国本来在退还庚子赔款的事情上是独一份的国家,因此获得了中国不少精英的好感和赞赏。
但苏联这么一搞,顿时就把美国的那点儿“光彩”给压过去了。
中国精英对苏联一下好感倍增,纷纷心向苏联,连带着对社会主义的好感都一下增强了不少。
这可就急坏了美国人。
美国人一合计,干脆咱也全部退还算了。
于是乎,1924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宣布中国尚未赔付的庚子赔款从此全部退还给中国,用于支持中国教育事业。
这笔钱大约合2600万两,加上从1908年开始每年退还的一半庚子赔款,美国一共退还了大约4000万两。
08
苏美两国都宣布了,剩下的国家也就坐不住了。
首先是法国。
法国在一战当中和德国血拼了四年,损失极其惨重,经济基本崩了。
法国政府为了应付巨大军费开支,不得不狂印钞票,这也导致了法郎的急剧贬值。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时,规定的是一两白银等于3.75法郎,但到了1920年,一两白银已经等于14法郎了,这就是说,如果中国按实际汇率赔付,那实际赔款数就会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法国人心黑是出了名的,能吃这种亏?
于是,法国人说,庚子赔款是不道德的,我们把剩下的庚子赔款也全部退还给中国,用以支持中国发展教育事业。但有个条件:之前中法国共同成立的中法实业银行的股金当中,中国应交的股金还没交齐。等你们把这部分股金交齐,我就把庚子赔款全部退给你们。
中国政府一听,这好事儿啊!于是马上准备交股金,算盘珠子一扒拉,才知道法国人有多黑——
法国人计算应交股金的时候,是按1两银子兑换4法郎计算的。
而计算退还庚子赔款时,却是按1两银子兑换14法郎计算的。
算下来,法国应退的庚子赔款不到4亿法郎,而北洋政府应缴的中法实业银行股本有7亿多法郎。
合着中国倒欠法国3亿多法郎,合2000多万两银子!
就这,法国人还不满足,又说这些年法郎汇率下降造成的损失你们中国得补偿,4000多万两银子!
中国政府当然不愿意,开始跟法国人扯皮。
法国人就直接把存在法国银行里面的中的关税和盐税给冻结了,说,你不同意付钱我就不给你税款。
北洋政府一下怂了,只好同意分十年把“欠”法国的6000多万两银子付清。
法国也就宣布:将剩余的庚子赔款全部退还给中国。
其实呢,法国的庚子赔款一共就还剩6000万两左右未支付,而法国又通过中法实业银行和“汇率补差”敲了中国6000多万两竹杠,等于法国人一个大子儿没损失,钱都是中国人自己掏出来给自己“退还”了。
09
和法国人比,英国人的“格局”大多了。
按照中国参加一战时协约国给出的条件,庚子赔款暂缓五年赔付。
到1922年底,五年期满,又到了要赔付的时候了,这时候英国政府宣布,将剩下的3000万两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用以支持中国的教育、铁路、电信、公路等事业。
其他的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等国,本来分到也不多,于是也都纷纷宣布退还剩余的庚子赔款。
10
是不是还忘了说一个国家呢?
对,就是日本。
日本分到的庚子赔款,加上利息大约7600万两。
说多也不多,毕竟一个《马关条约》日本就敲了大清2亿3000万两。
但说少也不少,一年将近200万两,合280万日元,毕竟日本当时一年财政收入只有1亿多日元。
正因为如此,日本看着欧美各国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时候,心里非常纠结。
继续要这个钱吧,显得日本小气,会被欧美嘲笑;
不要吧,当初谈《辛丑条约》时,日本政府就因为分的少了,被国民痛骂。现在直接放弃,岂不是要引起国内不满?
于是,这事儿就拖了下来。
到1923年,眼看留美学生数量即将超过留日学生了,日本人终于急了,主动来跟中国政府商量,说日本也愿意退还庚子赔款,用于支持中国教育文化事业。
中国政府当然也乐于接受,于是双方经过谈判,于1925年达成退款协议,日本退还剩余庚子赔款,中日双方共同组成委员会用于监督款项的用途。
但这个协议却在中国国内遭到了强烈抗议。
为什么呢?
因为从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开始,中国国内的仇日情绪就一直在滋长。
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又伙同英法窃取了山东权益。
退款协议达成之前的1925年5月,上海又发生了“五卅惨案”,日本资本家在上海开枪打死中国工人,引起了反日浪潮。
退款协议公布后,各界纷纷认为这是日本人想利用庚子赔款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咱不能同意!要退款也行,这钱得由咱们中国来支配和管理,干什么得由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日本人不能插手。
当时各国都不是什么善人,但日本做的实在太过分,所以特别讨厌日本。
中国各界这么一抵制,退款行动就搞不下去了。
日本人干脆自说自话地把庚子赔款用于资助日本在华开设的文化和医疗机构。
不管你们,我反正是把庚子赔款退了。
就这样,日本人说退了,中国人说没退。
11
但有一个事实是没法更改的——中国政府一直按时支付庚子赔款给日本,甚至一直到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国政府还在按时支付庚子赔款给日本,直到1937年9月才宣布停止支付。
到了1940年1月,《辛丑条约》规定的39年的赔付期限到了,中国政府正式宣布,所有剩下的庚子赔款(其实也就剩日本的了)全部取消,不再支付。
至此,压在中国人民头上近四十年的“庚子赔款”这座大山终于被搬走了!
中国支付了各国6亿6400万两白银,抵消掉各国收到钱后退还的部分,实际支付了大约5亿7600万两白银。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代外交档案》、《中美关系史》、《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还金还银?庚子赔款偿付问题再研究》、《国际视野下的金法郎案——以英国外交部档案为中心》、《俄国退还庚子赔款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