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福祸无常,
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
死神来了的一刻,
你会感慨活着真好。
”
这个新闻事件相信你应该都知道了,“万米高空风挡玻璃破碎,川航客机上演史诗级备降”,被大家怒赞!
这比起电影《萨利机长》有过而不及,外媒也纷纷第一时间报导了此事。
5月14日上午,由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飞经四川雅安上空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右侧前风挡玻璃毫无征兆,突然爆裂脱落。
坐在一旁的副驾驶险些被吸出驾驶舱,面对突发情况,机组人员冷静应对,实施紧急下降,最终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
飞机上9名机组人员和119名乘客全部平安落地。
一
民航客机的风挡玻璃属于石英类材料,通常有外层、中层和内层三层,有5-6厘米,其韧性和抗压能力是普通玻璃的两三千倍,可以承受300公里一公斤左右鸟撞击。
1990年英国大英航空5390航班发生过类似事件,机长被吸出机舱外,原因为更换风挡玻璃时,螺丝型号使用有误。
此次3U8633航班事件后,民航局迅速展开事故调查,目前调查情况显示:
飞机前右侧风挡、驾驶舱前FCU右侧的三分之一在空中脱落,机型A319法国造,机龄6.8年,无任何故障记录,没有维修更换过。
后续调查还在进行中。
二
3U8633航班当时的飞行高度是32000英尺,约9800米
在接近万米高空,飞机风挡脱落到底有多危险呢?
网上有篇论文科普:
在海拔18000英尺的高空时,
人体血液的氧气饱和度会降至73%左右,
“人的大脑会很痛苦,大概30分钟后就会死去。”
在海拔25000英尺的高空时,
人体血液的氧气饱和度会降到致命水平,
“人的意识只能维持3-6分钟。”
在海拔30000英尺的高空时,
“人的意识只能维持1-2分钟。”
飞机驾驶舱风挡缺失之后造成环境巨变,
机组面临低温,低压,缺氧,风噪,操控系统失灵等多种危险状况。
低温:
飞行员在座舱里的一般温度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
突然间温度会降到零下40度左右,
这样温度下人的身体是很难经受长时间考验的。
失压:
仓内气压瞬间丢失,
气压丧失同时气流大量外涌,
舱内低压,飞行员直接面对恶劣环境考验。
缺氧:
近万米高空,空气稀薄,客机舱氧气有限,
必须在有限时间内降落至安全高度范围,
否则就会缺氧窒息。
风压:
800公里气流,通过破洞灌进驾驶舱,
风压大到可以把人吹变形,
需要消耗很大体力去操作飞机。
噪音:
什么都听不见,无法通过无线电有效通话。
冷静果断发出7700指令。
(民航遇险应答机特定编码,地面二次雷达可以看到,
通过识别编码,确定位置,速度等信息)。
操控系统失灵:
仪表盘被掀开,大多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进行操作。
最紧张的,是近似于盲飞那段,全靠人工操作。
这样复杂、突变的恶劣环境下,意志力不能持续太久,人是有生理极限的。
此前英国某航空公司,
曾进行高空失压模拟测试,
结果发现,
学员在短时间内会出现缺氧昏厥情况,
最后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陷入昏迷状态。
三
刘传建是这次3U8633航班的责任机长,在备降过程中的沉着表现,被誉为“英雄机长”,曾担任第二空军学院的飞行教员,有20多年飞行经验。
徐瑞辰担任此次航班副机长,梁鹏为航班第二机长,毕楠为当时航班乘务长,有11年的空乘经验,吴诗翼是此次航班安全员,负责维护乘客秩序。
根据他们回忆,我们来看看整个事件发生到脱险过程。
5月14日早晨7点08分,
刘传建和坐在右侧副驾驶位的徐瑞辰,
同时听到砰的一声,发生了爆炸,
两人被眼前突发状况惊愕住,
飞机前风挡玻璃发生破裂。
此时飞机已经飞行了42分钟,
距离地面9800米高空巡航,
此时必须下高度减小舱内外压力,
刘传建立即调转机头下高度,
同时向塔台申请降低飞机高度,
返航备降距离150公里的成都机场。
就在此刻,意外又一次发生,
就在刘传建话音刚落,
挡风玻璃“砰”地整个都爆了,
这是他们都没有料想的。
刘传建回忆到:“爆了三次,没有反应了当时”
就在此时,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已经被吸出舱外,
上半身悬挂在窗外,可谓生死危急关头。
此时风速大概达800公里左右,
飞机转着弯地急速下降。
强烈的风扑面而来,整个人都是被撕裂变形的感觉。
刘传建来不及多想,只想必须操控好飞机,不能让飞机掉下去。
其实当时刘传建心里也恐慌“完了,完了”,
但是当时的状况由不得他多想,
他还是尽力想控制好飞机,不能让飞机掉下去,不然真完了。
风挡玻璃破裂后,整架飞机剧烈抖动,
强风瞬间灌进舱内将操作台部分组件吹翻,
驾驶舱前控制面板三分之一已经脱落,自动驾驶系统失灵,
机组人员的衣物被风撕裂,几乎扯成了布条,
机长的手已经冻僵.。
与此同时待命的第二机长梁鹏也发现情况不妙,进入驾驶室给与协助。
梁鹏用手摩擦机长刘传建背部给予温度及安抚鼓励,同时指挥副机长徐瑞辰监管7700指令,确保地面塔台接收。
此时客舱内机组人员和乘客并不了解发生了什么。
但驾驶舱和客舱连接的门被风吹弹开,发出啸叫声,飞机剧烈的抖动,急速的下降,氧气面罩突然全部脱落,另每一个乘客惊恐万分。,有人哭泣尖叫,机舱内弥漫着窒息的紧张氛围。
“请相信我们,我们可以安全的把您送到目的地”,
这是乘务长毕楠对乘客说的话。
她冷静专业,依然用甜美的声音对乘客不停地播报,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氧气面罩,如何保持安全姿势,不要恐慌,听从他们的指挥。
事发时,坐在第三排的安全员吴诗翼,严格监控乘客反应,避免乘客慌乱中起身失衡,机组上每一个空乘人员都在尽责尽力安抚乘客。
四
乘客回忆惊魂20分钟:
乘客1回忆说:“飞机起飞将近一小时后,原本飞行平稳的飞机突然发生剧烈颠簸,并随之吹进一股强大的气流,像沙尘暴一样,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机舱突然变暗,四周响起刺耳的声音以及乘客的尖叫声,飞机急速下降,许多物品被吹落到到机舱的地面。”
乘客2回忆到:当时迫降的时候,觉得耳朵特别疼,我都以为流血了,出事的时候正在派餐,餐车上东西全部滚翻。
乘客3:突然间灯一黑,空姐和手推车飞到半空中,然后又跌落下来。听到砰的一声,飞机急速下降,所有的指示灯都熄灭了。每一排掉了氧气面罩下来。
乘客4:当时我们正在就餐,突然听到“嘭”的一声,然后飞机就急速地下降,下降的时间大概持续了4到5秒吧,然后过了2分钟,当时突然所有的指示灯就已经熄灭了。
乘客5:飞机急速下降了45秒吧,然后过了两分钟,机组人员安慰我们,叫我们不要慌张,相信他们,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处理好。
事发时,正在派餐,餐车倒了,餐盒,水、饭一片狼藉,过道里全是垃圾。
一位不具名的乘客发布了长微博,复原了机上的情况。
五
当时,飞机正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由于这一带山地密布,山高大多在5000-6000米,飞机不能贴着山头飞行,至少要有600米的安全裕度。
客舱一旦失压,最低安全高度必须保持在7300米左右,也就是23000英尺高度。
意味着驾驶舱失压的飞机不能一次性下降到有氧气而且温度适宜的高度,飞行员必须要咬牙坚持在7千多米即23000英尺的高度上继续飞行,直到飞出群山到达盆地上空后才能再次下降。
万幸当时未进入青藏高原,天气良好,控制飞机也有了条件。
不到一分钟,下降到相对安全的有氧区域,一万英尺也就是海拔3000米以下,如果在青藏高原上空,飞机无法迅速下降,后果无法想象。
幸运的是驾驶舱和客舱是隔开的,除了短暂失重,乘客并没有遭遇极端情况。
幸运的是,风挡玻璃爆裂二三十秒后,被强力压差吸出驾驶室的副驾驶徐瑞辰顺着风吹爬进了驾驶舱。
在机长镇静的操纵下,各机组人员专业的协作下,地面监控部门的配合下,最终,机上所有人都安全着陆。
其中副机长受轻伤,一名乘务员因腰部撞击餐车受伤。
六
梁鹏:“我们两个,他侧过来,我们看着,我们俩就握了个手说了一句,我们现在还活着。”
刘传建:“飞机落地一刻长长舒一口气,我和他同时在那儿,我们都还活着”。
“我们还活着”,是他们听得到说的第一句话。
飞机停稳后,很多人崩溃了。开始有人大吼大叫,有人哭,有人晕过去了。
这都是来自劫后余生的百感交集,我还活着,真好。
经历生死之后,才能真切体会到活着的美好。
END
晓闻世间冷暖,浅说心的温度。
愿您在
柴米油盐的苟且里,也有诗和远方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