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文主义?
要对人文主义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看来是非常困难的。布洛克说:“能够找到的最贴切的名词是人文主义传统”。
其实,在我们看来,主义也相当于是某一种传统(或遗留下来的观念),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明晰的去辨别,究竟人文主义意味着什么?
布洛克说,“一般来说,西方思想分三种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
第一种模式是超越自然的,即超越宇宙的模式,集焦点于上帝,把人看成是神的创造的一部分。
第二种模式是自然的,即科学的模式,集焦点于自然,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像其它有机体一样。
第三种模式是人文主义的模式,集焦点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对上帝,对自然了解的出发点。”
我们不妨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理解为“集焦点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的对自己,对上帝,对自然了解的出发点”这样一种传统,在这个传统里,对“人”及其“人的经验”的不同理解或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又构成各种不同形式的人文主义思想、观点和倾向。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现代形态的人文主义运动的发端,同其它形式的人文主义一样,有其诸多的关于人文主义传统的共性的东西。
然而,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人文主义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又有自身非常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主要包括: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所强调的“人”是理想化的“完整的人”、“完全的人”或“完美的人”。
造就“完整的人”、“完全的人”或“完美的人”似乎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题。
布鲁尼对人文学的定义是: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手段。
布克哈特说:“十五世纪特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的世纪”。
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人才辈出,群星璀灿,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当时的人文主义所倡导和培育对人的充分培养和教育及其对“完整的人”、“完全的人”或“完美的人”的追求这样一种精神文化氛围。
与追求“完整的人”、“完全的人”或“完美的人”这种目标相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对“人的经验”的强调,也是“完整的”、“完全的”或“完美的”。
布克哈特,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概括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也是对“人的经验”的完整性、完全性或完美性的极妙概括。
关于“世界的发现”,布克哈特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阐述:
一是,通过世界远方的航行或旅行,获得地理上的发现。
二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发现。
三是,关于自然美的发现。
文艺复兴除发现外部世界之外,它所取得的一项更为伟大的成就是,首先认识和提示了丰满而完整的“人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对“人的经验”的关注是非常广阔的,既包括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经验,也包括关于客观世界的经验;既包括艺术经验,也包括科学经验;既包括感性的经验,也包括理性的经验;等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流不仅没有表现为感性(非理性)与理性、人文艺术与科学的对抗,相反,它包容着很强的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感性和理性、人文与科学的融合。
第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深受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们在古代希腊罗马作品中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崇尚人和自然的新世界,它蕴藏着包括人文主义、民主思想、探索精神、理性主义、理想主义和世俗观念等等在内的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文艺复兴运动所表现的最根本的冲突是“人”与“神”的冲突,确切地说,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的冲突。
人文主义者要以用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本的思想战胜以神为中心、神主宰一切的观念,除了有必要拿起人文这个武器以外,还有必要拿起科学这个武器。
第三,与追求“完整的人”、“完全的人”或“完美的人”相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高度关注人的感性生活的同时,势必也要高度重视人的理性生活。
也即是说,在高度关注与人的感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活动的同时,势必也要高度重视与人的理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否则,就不可能成为“完整的人”、“完全的人”或“完美的人”。
综上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所强调的“人”,是理想化的“完整的人”、“完全的人”或“完美的人”,所强调的“人的经验”,也是人的“完整的”、“完全的”或“完美的”经验。
因此,在它那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理性与感性(非理性)、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于是,就有了关于“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有了科学的复兴和文艺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