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上进其实是种病
昨天带娃玩了一整天,没怎么看手机,连照片都拍两张。晚上10点多就睡了,倒床上秒睡着,一觉到天亮,精神满满整个人都非常舒服。
脑子是个好东西,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扔掉它。
让身体和意识完全待在一起,就是身心合一的状态,冥想、禅跑、瑜伽、舞动......很多内修的运动,都是为了达到这种状态。
记得几年前上了一个线下课,有一个课程环节。
老师让学员不同的跳动身体,动作随意,但是要一直跳。相信大家都跑过步,就是你在不停的跑,跑的你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老师还是喊着让你继续不要停,你咬着牙,继续跑。
又跑了一段时间,你又觉得自己到了极限了,老师还是让你继续,当时真想抽老师两巴掌,继续咬牙坚持,坚持坚持着,你的脑子就完全放下了,因为没有力气思考了。
那一刻身体和意识是完全一起的,到达一种真我的状态,就像刚刚出生时的那个“我”,自信、从容、无惧、绽放......就像钻石一般闪耀光芒。
记得我当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因为身体里压抑了太多。
看到真我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原来那些宝贵的品质是我们天生就具备的天然能量,原来我本自具足,只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可能是我忘记了,也可能是外在的评价,社会的标准,让我们丢了自己。
为什么说非常上进是一种病。
从小我就是个非常努力的人,小时候努力学习,好像只有成绩好,表现好,满墙的奖状才能证明我是个优秀的孩子。
长大了工作了,这些年做了很多项目,感觉哪个好项目要是错过,就会痛失几百万一样。
也学了很多方法,看别人学这个可以赚钱,就去学,又看另外一个人学那个赚钱,赶快去学,什么朋友圈、摄影、文案、营销、视频......数都数不过来,好像哪个不学,就错过了赚钱的大机会。
选项目爱学习这些不是坏事,因为人只有你的思维认知提升了,才能赚到钱,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一点,自己的内心。
之前我的文章《如何用金刚智慧,快乐赚钱,喜悦生活(2)》写过,但凡需要苦逼坚持的,都不对。
我有个朋友,一个看起来很柔弱的女孩子,但是能力执行力都很强,15年做微商,很快就做到了最高级别,后来就开始招代理,没多久就做了300多人的团队。
但是问题来了,有了团队并不能像一个人那样冲冲冲,所以她的内心就很挣扎焦虑浮躁,像背了一座大山,每天逼着自己,去跟代理聊天,去激励代理行动。
明明很努力,但好像都没有什么效果,感觉自己特别的失败。然后又觉得自己不能这样,继续逼自己一把,给自己打气,让自己振作起来。
不敢停下不敢休息,就算出去玩,也不能完全放下,时不时要看看手机,好像有了无形的监工在监督着自己,赚了一些钱,但是活的特别累,不轻松,整夜整夜的失眠。
时间久了发现,逼不动自己了,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实以前我也是这样子的,文章开头说的情形,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的我不允许自己停下,连生病都强撑着,还美其名曰看我多努力。
其实这真的是种病,看似努力,其实过的不轻松不快乐,即使赚了一些钱,也没办法放松的去享受金钱。
那这种病要怎么治呢?
一、修心。
《能断金刚》这本书,格西老师运用古老的佛学智慧,经营安鼎国际钻石公司,从0开始做到了年利润数百万的国际大组织,书里就说到了,赚钱的三个原则,其中第二条说,我们应该享受金钱,赚钱不应该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毁掉健康。
《道德经》也说过“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意思是:当一个人打猎的时候,他的神志容易狂躁,而忘记了自己来打猎只是为为了娱乐
所以我们在赚钱的时候,要找到享受做事的状态,而不是被逼无奈的做事,更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忘记了为什么而赚钱,赚钱只是途径而已,千万别被金钱裹挟。
二、站在生命尽头看现在。
《能断金刚》格西老师说的三个赚钱原则,第三个说,当我们生意做完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坦诚的说曾经的那些生意是有意义的。
这个方法我经常用,就是假如现在是生命最后一天, 你想你的人生是怎样的,是整天追着风口跑,没有时间享受,不敢停下,身心俱疲换来了财富。
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每一个当下,也许并没有世俗的大富大贵,但也快乐的过完一生。
我想要的是后者,所以为什么要等赚够了钱,才去爱惜身体,才去享受,何不从此刻就开始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而且从更深层来讲,并不是有了财富,才能健康平静喜悦,而是平静喜悦健康了,才吸引财富。
因为财富也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当我们内在的能量大于外在财富的时候,能量就会转化为物质,财富自然会显化出来。
而当我们外在匮乏,外在财富太多的时候,那多出来的部分也会以各种形式离开,老祖宗一直说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前段时间郑爽代孕的事件,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她的内在能量与外在财富不匹配,这个时候应该做的,应该是去提升自己的内在能量,去做公益,去布施去给予别人。
但是她没有,反而去做这些违背道德损耗能量的事,当然她的外在财富就会消失,直到与她的内在能量平衡。
所以真正智慧的人,不是拼命努力耗尽自己,而是学会平衡,让自己内在能量永远大于外在财富。
写完了,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