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在细小处着眼。
你看那纸扇繁复的花头,千种万样。那精致的鸟笼,不同于北方鸟笼的粗大,每一个细节都做到至善至美,一个铁钩都要雕成杜鹃花的形状。
还有玉工,还有苏绣,都是精细的极致体现。博物馆向导指着眼前的一件霓裳说,最牛的绣娘,可以把一条丝线分成256根。另外一种特殊的技艺——“双面绣”,需要两个技术相仿的匠人相互配合,稍有差错就要重来。
另外就是闻名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了。你看那,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条小径,一条长虹,一池荷花,一个凉亭,无不体现着江南匠人的高超技艺。城市中找回自然,这就是江南文人的情怀与追求。
苏州园林的一个好处是,无论园子大小都有免费讲解。哪怕只有一个客人,讲解员也会认真的为你答疑解惑,在沧浪亭和浦园我就享受了这样的殊荣。她们讲长廊分割空间的妙,讲每个镂空窗的移步换景,讲亭台楼榭的精巧。听得出来,苏州人以园林为骄傲。
烟雨江南恰好让我赶上了。下着雨也丝毫没有打消游人的雅兴。苏州最大的园林、中国四大园林之首的拙政园里人头攒动。打着伞,跟着苏小姐的步伐,认真的听她带着软糯吴音的调调,解说这园中的历史和故事。导览结束,我随意的漫游,兜兜转转,却找不到归路,说来丢人,我竟然在这园子里迷了路。
黄山石的假山挡住来路,山上林木郁郁葱葱。山有小洞,可摸索前行,放佛若有光。出洞豁然开朗,正是《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
沿着湿滑的小路踏将过去,不规整的小石头一块块拼成吉祥的图案。小径一侧独辟出一处空间,种的是竹,细细的竹竿已高过屋顶,微微地弯曲,竹叶爬上了屋檐。雨下的竹林显得越发翠绿,地下泥土表面附着片片青苔,在单调的灰色天空下凸显一抹光亮。游人如织,这一方土地却闲散宁静。
园林从来都不能缺少竹,宛如水和鱼。竹是百搭的装饰品,东一丛西一丛撒满了整个园子。在中国,竹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代表了人的精神、品格、气节。苏东坡曾丢去乌纱,作诗“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这种不在乎,洒脱,一丝丝的没落不正是王献臣当年修建拙政园时的心境吗。
明正德初,王献臣官场失意返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与“巧宦”相对。才子画家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系以诗,完整的留存了明时的风貌。可惜,园子在王献臣死后不久被败家的儿子在一场豪赌中输去,园林易手,随之荒废。
后被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分属不同主人,随时间几经变动,屡次易主,曹雪芹家族也曾住在此处。拙政园曾为官府、为民居、为会馆,历时500年终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还好,算是保存了下来。
雨时大时小,空气着有隐隐的香,不知道从哪里传来。园中水占据了绝大部分面积。中央的池塘里挤满了蒲扇大的荷叶,交颈并头,窃窃私语。翠绿的大叶子张开怀抱,把上天撒的清露揽入怀里,可又不堪重负,一歪头,串串散落的珍珠像是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坐了一趟滑梯,次第滚入池中。坐在应季的“听雨轩”里,听雨打荷叶沙沙声,没有陆放翁的酒,若是有一壶茶,也是好的。无奈,只有保温杯里的白开水,聊以自慰。
拙政园中最佳观看点是在中园邻水的游廊下,透过浩渺碧水,远处的北寺塔好像近在咫尺,实际距离三公里外,这就是园林中经常使用的技法:借景。园中最有特色的是廊桥“小飞虹”,不可不看,苏州所有园林中独一份。还有“香洲”也不可错过,远看仿似在水中行驶,圆明园的“画舫”就是从这里复制过去的。
离开拙政园时,雨还在下。大门处不少没伞的游客,用书包遮挡着头小跑,慌乱的向四处窜,道路上汽车飞驰。
我仿效苏老爷子,徐徐前行,看街景听雨声,胶鞋胜过轮子,任凭风吹雨打,照样继续我的旅行。
注:手机拍摄,图片较渣,敬请谅解
祝大家国庆、中秋双节快乐,旅行愉快。
苏州园林
旅游小贴士
苏州园林较多,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浦园、网师园、怡园等19处对外开放,多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由于时间原因,我只去了三处:拙政园最大,浦园小且文艺(很多人在此拍婚纱照艺术照),沧浪亭最古,各有特色。建议有时间的朋友都可以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