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131—154页
治疗期间,治疗师如何对待各式各样的电话呼叫,总的说来就是明察秋毫的判断来电的性质并适当回复处理。紧急求助电话时,用心聆听,临危不乱,目的只有一个:帮助患者获得最有效的应对技巧。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一方面遇到麻烦时,患者必须能够及时找到治疗师,另一方面,若急切回应一个并不紧急的呼叫,有可能会鼓励这种依赖模式,甚至促使患者退行。所以治疗一开始治疗师首先就要告诉患者,治疗师是有急必应。
如果患者及其亲朋好友都在访谈之外频繁使用电话呼叫享受免费治疗,治疗师也许会积怨成恨。如此一来,即使在正常访谈时,若稍不留神,就很可能表露这种不良情绪,对他产生产生反移情表达性的情感退缩与心不在焉,最终妨碍治疗过程。同时还会给患者一种错觉,好像她还不能独立处理问题。如果治疗师真的认为患者离开干预就无法处理基本危机,那么他可能就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是一种主体间关系。
电话呼叫从一开始就要评估:这是否是真正的紧急呼叫?如果不是,就把谈话局限于一个简短的共情性危机干预。然后建议下次访谈时做详细讨论。这样做既为电话呼叫设了限制,同时也认可了患者的情绪。交谈时避免询问患者的情感联想,而是帮他认识可以采用哪些适应性技巧使其情绪好转,以增强其独立能力。这样处理的结果,一方面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避免恶性退行,同时也保护了治疗师自己的私人时间。
如果治疗师能够意识到自己对患者产生的负性反移情反应,也许对治疗反而有益。也许治疗师并不是第一个发现这种情绪的人,但绝对是第一个共情而好奇的与患者讨论其行为举动的人,在内心确认患者激怒自己的行为后,试图了解患者从中的获益(可能是无意识的)。随着治疗的深入,也许双方都能了解该行为的动机。而一旦了解了行为动机,最终就能使患者改善与治疗师以及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
电话呼叫中,要进行患者的自杀危险性评估,即反复询问患者的自杀意念,意图与计划,为了做出令人放心的治疗,决定多长时间都不为过,这类评估一定要有耐心,而不能仓促了事。
治疗师要逐渐学会帮助患者提高应对技巧,并有效利用常规的访谈时间,从而避免患者依赖夜间或周末电话呼叫,目的是:避免自伤行为,遏制退行行为、侵扰行为及适应不良性依赖,增强自主性,培养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