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有一个浪漫的父亲——重读《父亲、树林和鸟》


      拿到统编三年级新教材的那一刻是欣喜,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每每开学时发了新书后的情境——好奇又珍爱,会不顾一切的投入到对新书的阅读中,那时没有什么课外读物,课本与我就是新鲜的,会一口气把所有课文先读一遍。如今对统编新教材的偏爱和期待我想,源自于是在工作中新教材发放之前的所有对新教材的铺垫:新教材培训会,网络上的宣传,教材专家教材细节美妙的解读描述,都给新教材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感和诱人的魅力。而今新书在手,依如小时候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课文的翻看,书中有很多的美文,短小精悍,优美雅致,犹如从花巷里走出来的身穿旗袍带着花香的姑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中本册第七单元《父亲、树林和鸟》一文吸引了我,它那如烟如雾,飘渺虚幻课文页面设计,在这种仙境中两个凝神静气,微微抬头,似乎用鼻子在探寻什么的父子俩让我停留了目光,顺势读起了课文,如诗的语言,细腻的观察,温暖的感受,每一个字符中流淌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情愫。课文越读越美,萌生了朗诵的念头。我觉得我已经理解到了作者的感受,感受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仿佛也能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甚至也闻到了鸟味,看到了黎明时分羽毛上带着露水和湿气的鸟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打开手机软件,准备尝试自己编辑录音,把朗诵制作成自己喜爱的样子。一遍遍地读着,录着,表达着自己的理解感受,仿佛自己也融入其中。朗诵录制终于成品了,听着自己精心选用的背景音乐,声情并茂的,投入用情的读着,直到自己满意,甚至还把它转到朋友圈公开。直到后来我看到有关牛汉的简历及和父亲的故事后,我发现之前的理解是那么的肤浅和生硬。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牛汉,中国当代作家、诗人。1923年10月,牛汉生于山西省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他生活在离滹沱河只有一里路的村庄里,经常随着姐姐和宝大娘到滹沱河岸上的树林子里挖野蒜。他淘气得出了奇,脾气也大,祖母常两眼定定地对着他叹气,说:“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

      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的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他的艺术足迹为后来的诗坛探索者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和发人心智的启迪”。20世纪80年代,他“从沉重的历史阴影中挣脱出来如梦似迷地走进“散文”的境界,几乎不停顿地写了近两百篇散文随笔类的文字”。牛汉深受父亲的影响,他父亲是个“很不寻常的庄稼人,能吹笙管箫”20世纪20年代中期,牛汉的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后来做了教员,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牛汉坦育,“(父亲)那派生活情趣对于大自然和人生的美的敏感,以及他那一书架高深莫测、感人心灵的书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包括他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性也传给了我”。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牛汉连续创作了六篇散文(《父亲和他的书》《我的第一本书》《心灵的呼吸》《月夜和风等》《海琴》和《父亲・树林和鸟》),刻画出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父亲形象,也描绘出他诗化的童年境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要阅读的课文《父亲、树林和鸟》,便是牛汉的《父亲・树林和鸟》一文经过略微改动后的版本,文章记叙了在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时,“寻鸟”“懂鸟”“忧鸟”的故事,表现了父亲(包括我)知鸟、爱鸟的情感。文章主要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叙述,犹如一组特写镜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文章开篇便是一个总起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定篇的话将标题“父亲、树林和鸟”联系起来并赋予意义,给我们出示了明确的信息一一父亲一生的“最爱”是充满生机的树林和充满活力的鸟儿,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遐想,使其产生往下读的愿望。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父亲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他有着诗人的气质和心境,“春天的黎明”父亲要带我去做什么?是带我去呼吸春天黎明的新鲜空气,还是要找个地方教我吹笙,或者要找回昨晚放飞的“足有丈把高”的“人形的天官风筝”?有了对父亲基本的认识之后,这些猜测都有可能,都符合牛汉父亲性格气质做出的事情,从而也更好理解“父亲带我寻鸟”这件事最为本质的意义。带着些许的惬意的生活姿态、带着对生活热爱的随性追求、才有父亲带我来到树林寻鸟的举动,有了这样的理解,才会奠定在读这篇课文时表达所有感情的基调,为后来的朗诵打好底色。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牛汉的父亲追求诗意的生活,有生活情趣以及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美的敏感,那他就会生得一双诗意的眼睛,连说话都有诗的味道。文中写到: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对鸟的了解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且他的话语轻而慢,一句一句清晰、真切,很像诗。因此,牛汉便用诗的形式写下了父亲的话。想象父亲说话时的神情和音调语速——父亲一定是静静地看着好奇的我,轻声而缓慢地一句一句“说”给我听;我则静静地听着父亲说的每个句子甚至每个词,并且都记在心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种对生活美的感受及状态浸染着牛汉,所以你会常常看到牛汉文章中类似这样诗的语言:“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这个句子对仗工整,很有诗的味道,这是牛汉散文的一大特点。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感受这种散文诗”的意味。同时,这种写法也为父亲营造出一种神秘感,于是“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在读的过程中想象我“茫茫然”地“望”的样子,以及父亲“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形象。《父亲、树林和鸟》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形式,逼真而生动地描写出父亲对鸟的了解以及我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父亲(也包括我)爱树林、爱鸟的情感。回想自己读这篇文章的经历和感悟,发现当你了解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之后,你再看其所写的 文字,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会感动于最质朴的语言、琐碎细小的动作、理解那些不经意的话语、深切的眼神,所以我在想,在读特别是情感类的散文时,了解作者及和文中人物经历特别重要,刚开始的读,读的也就只是文字,研读后的读,读的是情感,是理解,是感同身受。所以,想要把文章读的有深意,撇开教参的课文教学有新意,对课文的研读既要有宽度,又要有深度,然后你再传授给学生的课堂就会有创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了自己切身的阅读体验之后,偶然间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作者道出了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真相,我把它链接过来,作为理论上的补充。 

    (摘)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相同的感觉,那就是在学生眼中语文学科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学生不喜欢语文,尤其不喜欢阅读,更谈不上细读,对此扪心自问,我们语文老师身上难道就完全没有责任?

1.死抱教参,唯教参至上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备受质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离开了《教学参考》书,至少有80%的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了《课堂同步练习》,至少有85%的教师出不好练习题;离开了《标准化试题》,至少有90%的教师命不好试题。调查数据很刺眼,但绝非危言耸听,不仅如此,教师死报教参上课也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因为很多学生都有教材全解,这就好比你让观众知道了剧情,演员表演有没有创意,谁会有兴趣把电影看完。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悲剧——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阅读。

2.阅读教学模式化,学生感受不到文本的原味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实践操作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宛若程交金的“三板斧”,课堂上先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再分段概括段意,而后总结文本思想内容,最后是艺术特色。三招过后,教学过程结束。阅读方法被贴上公式化的标签,忽略文本,生搬硬套解读过程,更不要说对文本进行细读,这样的教学模式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初的阅读兴趣也丢失了,阅读文本的原味更无从谈起。以上种种的事实值得我们深思,的确我们要真正学会文本细读,回归语文的真实。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3.“裸眼”看文本,自我体验阅读备课时不要一下打开教参,教参极易让我们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那样我们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走出前人的光环,“裸眼”看,先获得阅读初体验,让教参成为我们最好的佐证。大胆的怀疑,小心的求证,以科学的心态,获得真理,不要盲从专家和权威的高见,而是通过仔细地研读文本,独立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和心得体会。只有读中有疑,才会更进一步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多元深入的解读。

4.细微处品味文本,领会作品精髓细微处往往是作品的精华,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内心的细腻;也能看到林妹妹初入贾府时的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也能看到父亲爬过月台时,对朱自清先生的浓浓的父爱。读懂了他们,我们就懂得了作品,读懂了作者,这就读到了作品的原味。

5.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挖掘文本新意己身正方能正人,我们在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首先自己要先养己身正方能正人,我们在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首先自己要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自身的阅读体验来引导学生阅读,师生一同分享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应该有着新的发展,不能一成不变,在良好的阅读基础上,在对文本大意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挖掘文本新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探讨,这样才能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文化经典源远流长。其实阅读的关键不在于作品,而在于解读作品的人,摒弃浮华与喧闹,返璞归真,踏踏实实地对文本进行细读,回归阅读的本源,尊重作品,尊重作者,我们更应该尊重我们的听众,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我深信这也是一种方法,一种读懂作者、品味作品的原味、挖掘新意的方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中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 主讲:晁忠强 主持:李利敏 策划:贾红亚 二零一七年四月六日 晁忠强老师简介 晁忠强,...
    冉冉语文阅读 1,658评论 0 7
  • 从上周末开始,一直忙碌到现在。上周末一天九节课,打着哈欠上完,连着两天,上课上到什么都忘记了。除了吃东西就是坐着,...
    新生千寻阅读 134评论 0 0
  • 1. 释义:a place, person, or thing from which something orig...
    Vichee阅读 427评论 0 0
  • 这一单元是新闻单元,是实用类的文本,从我初中就有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也是那时了解到了新闻。时隔八年,再来接...
    over璞石阅读 4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