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往往只看到在一线指挥的领导者,看到他一言九鼎,看到他果敢干练,但是,在许多优秀的领导人背后,都有着一支强大的顾问班子,帮助领导者逢凶化吉。所以,真正的舞台在后面。
领导者一定要知道:谁是可以商量事的,谁是可以商量摆人头的,千万不要找错人。
2-一个好的顾问人才,起码应该具备如下四个基本条件:
A.头脑要绝对聪明,要善于发现那些隐而未现的因素,要有大局观;
B.口风绝对要严。不能喜欢争功吹牛,有隐忍精神;
C.要专注。方法论很好,但如果情况不熟悉,建议会不到位;
D.就是要有情感上的认同,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哪怕是相反的意见。
3-在骨干里面发现好的谋划人才,更困难。用骨干做顾问,要格外小心。一要防止他搞事;二要防止他争权。
4-一个领导者要有远见把企业做大,应该在企业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聘请顾问长期跟踪。不能仅在企业出现问题之后才去想请顾问。
不一定非要在有事的时候才想到找顾问,平时要加强顾问和企业的关系,多给顾问创造了解企业的机会。
5-幕僚团队不断中台化、前台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有助于向一线输出干部。
---------------分--------------割---------------线---------------
谋士,历来是大型组织(包括古代社会的家族)内一个不可或缺的职能分支,他起到提供信息、协助决策、监督执行等重要作用。有“策划”、“谋略”之能的这些人,往往凭借其超出一般人的学识、见识、忠诚等品质,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活动。它随决策人的特点和需求而构成。战国期间的“养士三千”,明清时代的“绍兴师爷”等等,这些谋士多以权势人员的个人附属角色出现,类似于现代组织的“外部顾问”,谋士的待遇属于权势人员个人支出,它们并不在正规的组织架构体系中。现代军队中的“参谋”制度,以及宁老师所说的三星秘书室,实际上起的类似作用,只不过进入了正式的组织架构中。
“顾”、“问”解字拆开来看,属于比较被动的角色,可以体现出“顾问”这一角色的定位,是在决策者有“问”之时提供帮助,而平时仅“顾及”组织,有一定的游离感。决策者如何对待顾问,怎样用好顾问,是一个是否“人尽其才、物有所值”的 问题。我接触过的几家公司,每年支付给“顾问”的费用超过一般的中层骨干年薪,但是目的重点在于“公关”职能,重大活动帮助公司“站台”。这里边不仅是社会风气的问题,关键原因还是决策者对“顾问”能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够,实际上没有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说回到公司内部的幕僚人员。公司骨干做决策者的幕僚,是有弊端和不足的。“屁股决定脑袋”是原因之一,而这些骨干是否具有幕僚所起到的“谋划”之能,我是打问号的。因为“谋划”也是需要专业功底的。
P.S 作为一个INTJ类型的人,MBTI测评的结语是“智多星、谋略之人”。反思自己,的确也符合今天课程所提及的谋划力的要点。谋划之人,具有相当经验,有批判性思维,敢于提出反对意见,善思善断但不敢断,思考长远但拙于当下个人执行。“咨询”、“师爷”之路,或许真的会是黄金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