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时间里,翻阅了这本《三重专注力》的书,小小的一本,薄薄的一个册子。书不起眼,书名也是没什么吸引力的,看起来的副标题是给家长看的,如何提高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是呀,从事教育类工作的人或者是小学生的家长们应该是最主要的受众。我是被这本书的作者吸引而读下去的,两位在教育界和企业管理领域都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丹尼尔-戈尔曼,彼得-圣吉。
其实真正的读下去,内容也确实是给孩子的父母看的,或者更多的是给教育领域的从业者看的。大部分讲解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社会生产能力,如何启发孩子的潜力,如何在教育的工作中秉承开放性理念。但是,在我看来,作为成年人和职场的资深人士,我从中读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读到了自己成长的方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一本很小的册子,我读了整整一下午,很有一种想找人聊聊这本书的冲动。今天电脑没电了,还霸占了先生的电脑,也依然想要把这本书的内容总结下,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的冲动在一下午的发呆中还是存在着。那就以此记录来整理下自己读到什么,内在的吸收和转化会发生什么。
现在的社会,发展之快,可能是令我这样的资深职场人士感到惊讶和不适的。在企业管理中,我们一起工作的人,越来越年轻,而且个性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我们曾经被教育的是尊重和服从的价值观,在下一代和下下一代人身上很难匹配到一起,他们追求的是个性和自我的需求的满足,是活出每个人的追求。开心就工作,不想做了放下工作转身就走,只留下傻呵呵的反应不过来的老一辈们。
于是,我开始意识到要开放的接纳不同,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啊。这一年我学会了看淡工作中的分分合合,重新认识了责任和忠诚。责任是有时间条件的,忠诚也是有前提的。我们学会忠诚于当下,忠诚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忠诚于某一个人的需求,或者某一个组织的要求。
在接纳了这些以后,还是有一些困惑的问题在自己这一边反复的出现。如此接纳快速的时代,为什么我还是过不好呢?在这本书里面,我似乎找到了一部分的答案。
彼得圣吉和戈尔曼共同完成的这本书,核心描述了培育下一代的时候要关注的三个能力,作为父母或者是教育者自身,首先要具有这样的视角才能培育出这样的孩子。那么,换个角度看,我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这三项能力呢,是否我是按照这个方向在培育自己呢?我的行为表现,是在这些能力上合格的吗?轻盈的吗?清晰的吗?我看到了的困扰原来在于这些能力上的不达标,以及,在底层的思维认知模式上,我的不够清晰和成熟。
戈尔曼说,情商不是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而是五种能力的合集:自我觉察,自我管理,同理心,社交能力,决策能力。
自我觉察,就是了解自己的感觉、状态和产生的原因。在我们的小时候,是否被教育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感知自己的感受。悲伤了,那就是悲伤,而不是把悲伤责怪在外在的原因上。悲伤就是自己的情绪,自己让自己产生了情绪。我们是否觉察到这是自己的事情并且能分辨出这是什么情绪。这个能力是自我觉察的能力,是我们的情商的第一步的能力。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们是被教育要控制情绪的,情绪是不好的东西,有情绪是不正常不体面的行为。或者,哭闹撒泼也是情绪的方式,是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方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们渐渐的不去在意自己的情绪,也不懂得如何去识别自己的情绪。对我来说,最近在体验的就是分离。这是一种情绪,当我自己感受到自己有些隐隐的不适的时候,我会把这种不适当作是焦虑。误以为这是工作的压力产生的。但是,当我安静的去这样的不适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不是焦虑,而是分离的不适应,是对孩子的思念。想念不能表达,积累下来,我也不去自己看见自己的想念,那就变成了精神的压力。当我进行了这样的识别过程后,内心里就安静了一些。我知道我自己要学习的就是体验的分离,体验如何处理这样的情感问题。这也是我自己,独立,情感上长大的一个过程。
我们终其一生学会的就是认知识别能力,认知控制。能认识到识别到自己所经历的,自己内在所发生的,并且能积极的控制好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成熟d表现,也是需要在孩子的教育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们具有这样的能力。
这其中包括理解他人,延迟满足等。我们有自己的愿望,但是总是很难去实现。也就是自己对延迟满足的训练是不足够的,尤其是在小时候。欧美多个实验证实了延迟满足的模式,会非常有助于我们在艰难的任务上的努力,并支持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理心,其基础在于了解他人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另外,也包括社交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团队与团队共事的能力。尤其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交织的压力下,在工作的快节奏下,是否我们还能表现出对他人的同理心,是对职场人士的更高的要求。其核心就是我们有没有意愿去帮助他人,有没有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还有能力去照顾他人的感受,真正的去在意他人,对他人有好奇心,这种同情心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而且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同理心,包括三类,即认知同理,理解他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理解他人的观点视角以及他人的心智模式。情绪同理,就是感知他人的感受,知道他人在经历什么,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如同两个大脑之间的连接一样,是同步的感受到对方的心理的感受,类似于同频了的感觉。同理关怀,就是能自然而然的引发同理行为的一种关怀,或者是能够付诸行动,以支持他人帮助他人的特征表现。
在童年的时代里,自我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是很难在同理心自然发展的。尤其是在缺乏爱的表达,缺乏尊重和鼓励的条件下长大的一代人,如果有幸遇到一些帮助他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老师,才能打开自己,建立完整的自我,建立同理心,在压力的情况下,依然有能力表现出同理心。
因为,只有那些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才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去支持他人。在职场,尤其是管理者,需要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当自己的内在是强大的,丰富的,稳定的,才能真正对他人产生好奇心,对他人的观点尊重,对他人的感受做出正确的反应。
系统识别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往往会被忽视但是也是成就的差异性的原因之一。往往我们容易聚焦在某个情绪和某个事情上,会把现象独立开来去看待。但是,我们常常忘记了,每个人都是在系统中的,也就是场域。家庭就是一个系统,工作单位也是一个系统,甚至你的娱乐圈子朋友圈也是一个系统。我们的状态和行为,都会收到系统的信息,也会受到系统的影响。有些情况的发生,是需要放在一个系统上去看待的。当我们遇到工作上的挑战,也需要具备系统性的思维,去看到更大的体系如何运转,更高的全局观看到事物的本质。
这样的系统思维,对于我们的认知会产生的偏差带来有些消除作用,让我们更倾向于客观的分析问题,找到事物窗口的机会。当然,也会帮助我们更客观的看待自己。我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这样的影响在某一天会反作用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一切的当下,都是此前的因的果。正如佛学上说,一切都在因上努力,莫在果强求,也就是如此。当我们自己的情绪波动,会对他人带来伤害,而愤怒和怨恨,就会在mou一个时刻变成他人对我们的漠视和冷淡。一切都是循环中互相作用的,自己创建了自己的场域。
也因此要看到,我们莫在外在强求,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场域中去生存。在适合的场域里,我们的潜能会得到很大的发挥,否则,我们的能量也会被不合适的场域所吸收,而进入消耗的漩涡中。
宇宙的万物都是相连的,从量子理论来看,我们都不是孤立的。如果在企业中要进行变革,更加是要看到整体的系统,而不是独善其身。关注和吸引那些在最早对变革具有热情的力量,推动他们的行动,变成系统的动力。这样才能让这个系统发生变化,而不是把能量消耗在那些不适应的力量的对抗上。
总的来看,自我觉察,同理心,系统思维,这三种能力,是我们都需要持续的打磨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去如此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当我们自己做到了,有了这样的场域和系统,我们所在的身边的人也就具有了这样的能力。所谓的场域生成一切嘛,我们需要耐心和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