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克可
查令十字街84号,被很多人称为“爱书人的圣经”,实际上现在有很多这一类的书,比如前段时间买的比较火的《岛上书店》,《读书年代,带上所有书回巴黎》······等等。但是为何这一本只是收集信件合集的出版物能称为“爱书人的圣经”。
《查令十字街84号》是剧作家海莲.汉芙与书店老板弗兰克.德尔的书信往来,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就连书信往来都算不上,只能算是订书的信件。但是海莲.汉芙的世界是一个只有那一方书桌,是一个内心单纯的女性。所以弗兰克对于她来说,可能是一个朋友,是一个知音。
在他们的信件往来中,海莲想要寻找的书都是一些古书之类的,无论是在那个时代,书店想运营下去,店里主要的资金来源一定会是当时的畅销书,古书在书店里是很难有现货的。
你若留心就会发现《项狄传》找了三年,《坎伯雷故事集》花了四年时间。期间海莲并没有动过去其他地方买的念头,其实在这时海莲和弗兰克之间已经变成了朋友,知音。有了朋友之间的信任,海莲知道弗兰克会记得她的书,不会有人捷足先登,弗兰克也知道,海莲不会到其他书店去买。
海莲对于书的要求都是比较偏的,比如图书的装帧和出版年份,译者,但是弗兰克在找书的时候只是细心的找。甚至还特意的留心这些方面,这可能于是对友谊的忠诚,对于知音的欣赏,是一位阅读者对于图书的渴求,对于书籍工作者的尊重。他们对书籍的尊重达到极致,彼此惺惺相惜,彼此关爱,就有了之后的火鸡和鸡蛋。
到最后,海莲都没有开始梦寐以求的英国之旅,但是玛可辛,金妮和埃德都代替海莲到书店走了一趟。刚读完的时候,会替海莲和弗兰德感到可惜,弗兰德未能在死之前与海莲见上一面。海莲始终未能踏上心心念念的伦敦。但是慢慢的,到后面觉得没见上不一定是遗憾,海莲和弗兰德在信件中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已经足够,多一份嫌多,少一分嫌少。正好。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何能成为爱书人的圣经,因为他并不只是说书的内容,文学价值,或是其他,它讲的是友情,无关书籍,无关文学,爱书人的圣经,并没有怎么花笔墨去写,经典名著为何经典,垃圾读物为何垃圾。有的只是那一点点人间的烟火气,温情,而是这些温情又都是建立在书籍上的,如果弗兰德只是个不爱读书的卖书人,他可能就不会对海莲那么一个人的书东奔西跑;如果海莲是个冷漠无情的买书人,那几本书,估计早就能读上,不需要等那么些年,而且结果不确定。大家相识于书,感情一次次的加深,是因为一次次的书信往来。现在有句话“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正好说的是,海莲和弗兰德的友谊。这也是为何《查令十字街84号》为何能成为“爱书人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