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所事事的午后,我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这部电影。电影里面的“教授”和小虾因为讨厌《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阴差阳错地竟然开始相互通信。这一通变通了一年多,他们在彼此失落时互相鼓励,虽然未曾蒙面,但却开始依赖双方的存在。看到他们再也收不到对方的来信这段时,我忍不住开始按快进键,天啦,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小虾坐在下雨的窗前收不到“教授”来信的低落心情。好在最后两个人赌了一把,去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寻找对方,参加了书店主人的葬礼,终于在书店遇到,为电影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电影最后一幕跳出“2016年是海莲·汉芙诞辰100周年,谨以此片献给海莲和这本书信集《查令十字街84号》以及她书写的爱情......”,才激起了我读这部书的兴趣。
《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我看的是陈建铭先生翻译的版本。他在此书未授权之前就自己开始自己翻译了,足见先生的爱书之心。而且陈建铭先生在台湾诚品书店的古书部工作,他翻译这部书的缘由是1987年拍摄的《查令十字街84号》竟被译成了《迷阵血影》这种片名。所以先生才开始翻译此书,希望带领大家领略这本书的美好之处。写到这里,想到5月23号Rita讲课时建议我们少读畅销书,多读中外古典名著。这是有道理的,我在夜晚读这本书时,经常会被海莲小姐的幽默逗笑,常常会有所触动。这本书不是很长,我一共用了7个番茄钟读完 ,合计约3个小时。
《查令十字街84号》主要讲述了一位居住在纽约的海莲·汉芙小姐因为买不到想看的书,通过《星期六文学评论》的广告知道位于伦敦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有售绝版的书籍,与书店的经理购书通信约二十年。50年代的英国物资匮乏,每一户每个星期才配给到两盎司肉,每个人每个月只分得一只鸡蛋!好心的海莲小姐前后给位于伦敦的这家小书店寄过火腿、鸡蛋、香肠、罐头、丝袜等等。所以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和店员们把她当成了好朋友,竭力为她寻找想要的孤本书籍、生日给她寄了一块老太太亲手绣的桌布、并承诺她来伦敦为她提供无限期的住宿。他们多希望能够和这位素未谋面的好心小姐见上一面啊。而海莲小姐更是做梦都想踏上英国这片土地,但是因为英女王登基后旅费上涨、以及她的牙齿毛病,她的英国之旅未能成行。《不二情书》里面小虾和“教授”最后赌上了一把,两人成功碰面。小虾说“如果最后海莲赌上一把来到英国,她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对啊,赌上一把,可能海莲就能见到弗兰克了。有很多人说海莲对弗兰克有精神之爱,但见面后也不能改变什么,弗兰克早有妻女。我想,也许不见面也是一种挺好的结果。这样两个人的印象中,彼此就是信中的模样,会有趣很多。
1987年出品的电影版《查令十字街84号》也被列入了我的电影清单。它由英国导演戴维·休·琼斯执导,休·怀特摩编剧,安妮·班克劳夫特饰海莲·汉芙,安东尼·霍普金斯饰弗兰克·德尔。据说此片获奖成绩不俗,值得一看。
下面摘取一些有趣的片段,足以让我们领略到海莲·汉芙小姐的嗜书、幽默、善良和直率!
①1949年11月18日(海莲·汉芙)
好心替我转告英国圣公会诸公,他们平白糟蹋了有史以来最优美的文字。是哪个家伙出馊主意把通俗拉丁文圣经整成这副德性?他们准会把他来活活烧死,不信记住我说的话。
②1950年3月25日(海莲·汉芙)
弗兰克·德尔!你在干吗?我啥也没收到!你该不是在打混吧?
你害我只好枯坐在家里,把密密麻麻的注记写在图书馆的书上。哪天要是让他们发现了,保准吊销我的借书证。
③1950年4月7日(塞西莉·法尔)
大家对您寄来的包裹都万分感激。我家那两个小家伙简直乐翻了,因为有您寄来的葡萄干和鸡蛋,我就可以为他们烤个蛋糕了!
④1951年4月16日(海莲·汉芙)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⑤1951年12月7日(弗兰克·德尔)
我们将寄给您一件小小的圣诞礼物。这是一件刺绣品,我们会在邮包上注明“内装礼品”,希望这样可以避免您被课上关税。所有人都希望您笑纳这份薄礼,大伙儿同声祝您圣诞快乐,并有一个美好的来年。
......
写到这儿,想说一个题外话。这本书中,1958年德尔先生的太太生病了,在医院住了好几个月。但是,这几个月在医院压根儿就没付什么钱。天呐,1958年美国的医疗体系就已经如此健全了,不得不惊叹和佩服!
这本书的最后有位唐诺先生写的附录:《有这一道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大》。他写的这篇附录真的太棒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本书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而不是其他书可以荣获此头衔?读完这篇附录,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果真光读书还不行,还必须融入自己的思考、以及别人的观点,自己对书中的知识才能了解地更加深入。这是我读此书的一个小收获。
“从形态上来看,我们眼前的世界往往只有当下这薄薄的一层,而查令十字街通过书籍所揭示的世界图像,却是无尽的时间层次叠合而成的,包括我们因失忆而遗失乃至于根本不知有过的无尽过去,以及我们无力也无意瞻望的无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