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
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师生关系绝对是父子关系,因此以过去的道德标准,作为学生对老师自然是毕恭毕敬,绝对服从--尽管韩愈也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说法,但不占主流。而今天,我们更提倡互相尊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可如果教师依然抱着“师道尊严”的道德观出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在课堂上公开发表和老师不同的观点,在有的老师看来,自然就是“不道德”的了。但是,相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互相尊重人格前提下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则更符合道德。如果教师没有更新自己的道德观,如何去教育学生?或者说,他将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当然,道德不但因时代而生变,也缘国情而有异。陶行知说:“欧美有欧美的道德,代表欧美社会最适宜的行为。宋、元、明、清有宋、元、明、清的道德,代表宋、元、明、清社会最适宜的行为。”
《重读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