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一早醒来后发现手机里多了不少条微信信息。
原来是某位母亲在谈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我回答道,在学习上,父母少点过分的关心,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帮助。
在中国,很多父母一直在拖孩子的后腿。永远发现不了孩子的进步和优点,永远不会真心地鼓励和表扬孩子,永远以敦敦教诲、居高临下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永远盯着孩子的毛病不放,天天喋喋不休。
孩子的作业没写完,父母的唠叨来了:“作业没写完还不抓紧时间去写?玩了这么长时间了,这是什么学习态度?”
孩子作业写完了,想做些自己爱做的事,父母的唠叨又来了。
“写完了还在沙发上发呆?还不抓紧时间去做做习题,背背单词!你就不能主动学习?每次总是推一推动一动,我跟你爸辛辛苦苦在外面挣钱,你就这个德性,你对得起我们啊?”
很多时候,孩子有问题,不是因为父母沟通太少,而是因为‘沟通’太多。
沟通太多,导致刺激过多、过强,且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上有所谓的“超限效应”。
孩子在学校辛苦了一天,回家后再完成学校的课外作业,再完成家长安排的作业。一天一天,一周一周,一年一年,机械式地生活。
然而父母不能做到换位思考,只知一味地在学习上做出要求,却不知留给孩子一点自由支配的空间。
一旦孩子表达与自己不同的想法,父母就会用发脾气或者唠叨的方式来“镇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或者不敢发声了。
哪怕他真正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内心也没有力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一味地承担和忍受,直到坚持不下去,对学校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不是孩子不想学习、自甘堕落,而是在父母密集的唠叨声中失去了向上沟通的力量,也丧失了努力上进的动力。
而到了青春期,孩子对于“我”的概念越来越强烈,渴望独立和自由。如果家长还是反复唠叨、肆意指责,孩子积压已久的情绪就会爆发出来,就会出现各种“叛逆”的行为。
故此,很多时候,你的话少了,孩子自然而然就好了。当你闭上嘴、不镇压、默默付出时,孩子自然而然就好了。当你们安静地守护着孩子,家就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你们就是孩子最依恋的对象,孩子自然而然就好了。
当你不用焦虑式的关心拖孩子的后腿时,孩子自然而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