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是本书扉页的话,出自屈原《渔父》,初见只觉不伦不类,不知何因写于此。
怀着疑问一直读下去,前半部分只觉得是普普通通的官场怀才不遇。直到读到后面主人公池大为准备带上面具,谋求上位时,这句话便在我心中再现,沧浪之水,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最初的池大为和父亲一样,心怀着天下苍生,却无能为力。他有着知识分子最原始,最单纯的兼济天下的情怀,却无能为力,在整个机关里,和大家格格不入,他逐渐认识到,事情的对错,原来是由大人物言说的,大人物的心思众人揣摩,小人物的命运无人问津。这一切让他认识到,这世界并不是恪守清白的人就能得到正义的回报,而是有话语权的人,才能主导事情的走向。认清了这沧浪之水,他戴上了面具,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上位。当他一步步从小科员爬到厅长时。心中曾经有过的兼济天下梦开始萌动,可现实不是他一人可扭转,一系列改革夭折,他最终选择的,只有明哲保身,成为了芸芸众官中的一员。
全书在池厅长给父亲上坟烧纸中结束,他把那本《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点燃,随之点燃的,是父亲一生到死都在坚持的东西,也是池大为从一开始希望成为的样子,一次次挣扎中点燃的书,其实是一次次对初衷的放弃。
“我没有回答,再次打燃了火,把父亲的肖像从书中抽出来,把火凑近了,鼓起勇气看了看,像是活着的父亲在面对面凝视着我。我像被他的目光击中了似的,身子往旁边一闪,浑身发疟疾似的抖了起来,上牙敲着下牙。”这父亲的目光,是对池大为放弃初衷的斥责,他还有愧疚,那一汪无边的黑暗中,仅存一点亮色在黑暗中跳动。
官场真的身不由己吗?我不清楚,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不过正如书中说的,千百年才出一个包拯,这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为官的人不计其数,只有那几个名字,是清廉为民的代名词。无数官员是什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沧浪之水何清何浊,己心自清,便是真正的英雄,这是两千多年前屈原给出的回应。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