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的《沧浪之水》已买了好几年,但一直搁在书橱里没去翻阅。
记得那还是我刚考上公务员不久,一位读研的同学向我推荐这本书,说进入仕途,看看这本长篇小说会有深刻心得。那时因为还没看过,这心得“深刻”到什么程度还是未知的。前段时间,因为妻子做了个小手术,在医院陪护期间正好有时间读完了这本长久搁在书橱的小说。
小说记述了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在卫生厅从一名普通科员成为一厅之长的发展经历,也同时刻画了该人物从满怀壮志到游刃有余地熟悉官场的经历。里面许多故事的情节、人物及其心态非常典型地展现了现实,换句话说,在小说中的许多故事与人物,让身在机关工作的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影子,这是一种可怕的影子,甚至我都不敢去对现实中身边的人一一应对。当然,我也明白,这种“可怕”不仅存在于机关这一场合,也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只是表现在机关这个敏感的所谓的官场氛围中,更容易引起人的关注。这个氛围,各式各样的人扮演了各式各样的角色,也产生着各式各样的尘埃落定。但无论怎样,最终自由良心与民心的检验。小说的扉页上有屈原《渔夫》中的一句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应该是小说题目的来历,更可以理解为作者自然流露出小说所反映的本旨所在。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夕,一位在机关当领导的亲戚曾告诫我,除了做好工作,还要做好别踏着同事的肩膀上。其实在这个氛围中,关键是心态问题。我老是宽慰自己,提干的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遇到了是好的,不能遇到,也无需强求。所以回过头看这本小说,那就大可不必把此当成是教科书,就算是现实与文学的一次对撞,我不成为“那一个”,总可以了解了解“那一个”吧。
从小说思想意义的层面上,是有高度的,对现实的剖析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但客观地说,小说在文字层面的营造上,是附带欠缺的。一是部分段落语句过分罗嗦、臃肿,有繁琐之嫌,有的甚至难以续读如饱后再食。二是作者在心理解释上篇幅过多、多详,其实读者是聪明的,也是有能力感知人物形象和把握人物心理的。作为作者,不应该包揽一切,不给读者应有的理解空间。三是人物思想转型的过程中,有的地方不自然,显得突然,在接受上让读者觉得有点唐突。
以上这些,算是我阅后的几点心得吧。也许深刻,也许是不深刻的。
2008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