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声明:本篇为《乌合之众》《跨学科》读后感
引言
一个幽灵,人文学科的幽灵,在人类世界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新世界”的一切势力,网络舆论和社会氛围、梅特涅和基佐、激进派和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价值不主要在于物质的学科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文科呢?又有哪一个反对“愚蠢”的人不拿文科生这个罪名去回敬更客观地反对愚蠢的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人文学科已经被新世界的一切学科公认为一种学科;
现在是文科生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文科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人文学科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文科生集会于北辰,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
攻击者和卫道者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人文学科的历史。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由各个不同的人文学科构成,看到人文学科分成的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法律、经济学、史学、教育学,在古希腊,有神话、戏剧、哲学、政治、文学,而且几乎在每一个国家内部都有一些特殊的文化。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社会的自然科学并没有消灭人文学科。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试图掩埋旧的。
但是,我们的时代,前所未有的新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过剩的信息剥夺了人类面对空白时的想象力。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身份:文科的攻击者和卫道者,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科学的盲目崇拜者和客观评价者。
科学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给新兴的自然科学开辟了新天地。西方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虚无主义的生发、现实境遇中挑战的残酷、竞争手段和逐利心态的增加,使物理业、信息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落后学科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基础学科由此不断更新迭代。
但是,社会总是在发展,知识总是在增加。甚至理性主义和基础学科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技能者,现代所谓专才者,代替了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中间跨学科区域。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自然科学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在时代畸形价值观的裹挟中,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文化素养都排挤到后面去。
由此可见,现代自然科学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在这种产物下生发了专才追求的需要。
对人文学科的鄙视在历史上直到现在都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这种由消费主义和解构主义冲击扭曲下形成的观念,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感性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品味历史、家长里短、悲春伤秋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泼天的洪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人的主体性变成了成功后的附庸,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歧视代替了由哲学奠定,历史学和政治学稳固,法律学和管理学托举,文学和语言学等开枝散叶铸就着的人文学科的伟大贡献。
对自然科学的盲目崇拜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为金钱和利益服务的雇佣劳动者。
对自然科学表层利益关系的浅薄认识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人文学科的攻击者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
不断扩大的专才教育的需要,不断夸张现实的残酷,不断扭曲自主性的价值,驱使这种对于人文学科的歧视和自然科学的推举的观念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对于自然科学的盲目崇拜,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学科价值的普适性卓有成效,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精神的高墙、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学科---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成为理科生或自然科学的拥护者;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对自然科学的拥护者和人文学科的攻击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对自然科学的崇拜使文科生屈服于理科生的统治。它构建了巨大的就业体系,使理科生人数比文科生人数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只会哀叹的人脱离了形而上的理想状态。正象它使文科从属于理科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文科生的浪漫理想从属于理科生的现实成就,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自然科学在它的发展历程中以及百年来急速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人文科学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但恰恰是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对于自然科学的过度关注和赞誉已经不能再促进自然科学理论和理科生们集体素质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自然科学的崇拜者们的观念和能力陷入混乱而不可掌控的发展方向,就使自然科学发展可能性的存在受到威胁。
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价值认识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们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也无法再正确的评价他们的弊端了。--自然科学的盲目信徒们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试图消灭大量客观评价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言论,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即着力大量动摇还未坚定自己观念的学生,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自然科学的信徒和人文学科的攻击者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自然科学用来推翻沉重腐朽的落后生产力和价值观念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自然科学自己了。但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锻造了再这样发展下去极有可能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接受过全面的教育后因为热爱有意识自主自愿成为文科生的人,即文科价值的卫道者。
为人文学科平权的成员组织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对自然科学的无故赞扬和对人文学科的无故攻击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起初,是单个的文科学生,他们在个人研究与讨论中感受到人文知识遭受的边缘化,开始在论文、演讲及社交媒体上发出呼吁,捍卫人文学科的尊严与价值。他们不仅批判对人文教育的忽视,还针对那些贬低人文学科对社会发展贡献的观点进行反驳,试图在日益技术化的世界中恢复人文关怀的核心地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有良知的文科生不仅数量增多,而且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形成了跨越地域的社群,共同发声。他们分享观点、合作项目,文科内部的共识与相互支持日益增强。跨学科的研究趋势让文科与理科的界限日趋模糊,证明了人文视角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中的不可或缺性,从而促使文科生更加自信地展示其学科的独特价值。面对不断加剧的“科学至上”观念及对人文教育投资缩减的趋势,文科生的集体行动越发体现出群体性特点。他们组织论坛、研讨会,建立网络平台,以更为系统的方式推广人文学科的重要性,维护学科的教育资源与研究资金。偶尔,这种抗争会以公开辩论、联名请愿乃至学术界的“起义”形式出现,挑战那些忽视人文价值的政策与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文科生们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抗争已超越个体利益之争,而是一场关乎知识多样性与文化延续性的保卫战。他们联合起来,不仅是为争取学科地位的稳固,更是为了确保未来社会发展中人文精神与科技力量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一个全面和谐的智慧型社会。
文科生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力量这件事,不断地由于文科生内部的自相竞争和踩高捧低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
旧的价值观念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起初,面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显著成就与普遍推崇,人文学科似乎处于守势,其价值被边缘化。然而,正是这种逆境激发了文科生及人文学科支持者的内部凝聚力。但自然科学处于不断的突破中:最初突破神权至上:后来突破同工业进步有利害冲突的那部分对科学的认识;某自然科学的卫道者经常反对一切除了本学科以外的自然科学。在这一切斗争中,自然科学都不得不向人文学科呼吁,要求人文学科援助,这样就把人文学科卷进了政治运动。于是,自然科学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人文学科。
最后,在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这腐朽的捧高踩低的观念内部的、整个拥护者组织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盟友加入这场“学术平权”运动。部分原本专注于自然科学的学者——意识到人文与科学应相得益彰而非彼此排斥——也开始转向,支持人文学科的振兴。这些“跨界”支持者,如同资产阶级内部发生分裂时转向无产阶级的那部分人,以他们的专业背景为人文阵营增添了理论深度与多元视角。尤为显著的是,一些前沿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基于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明确表达出对人文学科未来的信心。他们通过著书立说、公开演讲等形式,倡导教育体系应当全面均衡,不应偏废任何一方,从而为人文学科的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舆论动力。这标志着学术界内部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预示着一个更加融合与平衡的学术生态环境即将到来。
在当前同盲目捧高自然科学的观念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为人文学科和文科生平权的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平权阶级却是网络舆论本身的产物。
中间等级,即无论作为学生选择的是何种学科,现在都对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不抱激进态度的人,他们同对自然科学的盲目崇拜和对人文学科的鄙夷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维护人文学科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为人文学科平权的立场上来。
怀有理科倾向而不敢勇敢坚持自己的文科生是旧观念的支持者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在一些地方也被人文学科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例如将自己文科生的身份当做自嘲时的谈资或所谓“攀附”理科生的工具。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
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最一般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效率至上的时代,文科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正如共产主义运动初期对抗着资本主义带来的剥削与不平等,文科教育与研究在知识经济的汹涌波涛中努力挣脱“唯生产力论”的枷锁。我们已经目睹着人文精神的黯淡: 在以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下,对实用技能的过分追求渐渐掩盖了人文素养的光芒。人文学科的价值,那些关乎情感共鸣、道德指引、文化传承的知识,正遭受着被简化为经济利益附属品的危险。文科不再是纯粹智慧的灯塔,而是被视为市场竞争中的次要选手。 “一切固有之观念皆受市场规律之锁链束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非量化、非即时效益的人文探究显得“性价比不高”。这不仅限制了学术自由的边界,更让社会整体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陷入单一化泥淖,从而导致了价值观的失衡。 当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往往局限在物质成就上,忽略了人文关怀与精神富足的重要性。
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自然科学的崇拜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观念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这种观念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信徒维持忠诚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信徒落到不能信仰它反而要它来强加信仰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说,它的存在不再同社会相容了。
人文学科的相关文献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文学科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语言、宗教和社会习俗,不仅保存了人类文明的多元遗产,还促进了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互鉴,激发了文化的现代表达与创新。通过比较同一文学作品不同时期的解读版本,我们得以在巨变中探讨文化元素如何被重新诠释以适应社会变迁,以及这种传承如何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2. 社会结构与变迁: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转型,艺术与科学的蓬勃发展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因其作品受到赞助者的追捧,不仅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还在社会地位上获得提升。同时,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展和城市的兴起,商人阶层的财富积累促进了资本的集中,逐渐打破了封建领主的经济垄断,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道路。教育体系的革新教育在文艺复兴时期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兴起,强调古典学问的学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古典文献,更重要的是提倡理性思考和个人主义,鼓励学生探索自然与人性。大学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等,成为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中心,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生与学者,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交流与传播。此外,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新航线和殖民地扩张,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 哲学思想与价值观:
文科的价值,在于培养能够批判性思考、富有同情心及具备全球视野的人民,而这些品质正是构建更加公正、和谐社会的基石。每一个热爱文科的文科生,都热爱生命,热爱世界。
然而,这种深层价值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运转中,正日益被边缘化。
4. 艺术表现与情感共鸣:
人文学科的教育是将艺术与人文融入科学的严谨逻辑之中,在这种体系中培育出的观念正确的学生将既拥有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能力,也不失对美的感知与创造,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例如对梵高《星月夜》的评价不仅是印象派技法的展现,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关注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其金钱上的价值。
5. 理科倾向者的偏见:
在文科生内部,仍然有许多具有一部分理科倾向的学生。可能过度崇拜科学的精确性和实用性,有时会表现出对文科价值的轻视。他们也许因为现实挑战的残酷和不可抗性被迫加入文科生的阵营,但他们并不对这个群体用拥有属感。他们认为,理科直接驱动技术革新,解决现实问题,是国家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引擎。在他们看来,文科仿佛处于次要地位,仅仅是辅助理解人类情感与历史轨迹的辅助工具,而非推动社会实质进步的核心力量。他们中的极端分子甚至以自己文科生的身份为耻,在文科生内部搅起了一阵不安的漩涡,也向外界传达了错误的观念。
6. 文科倾向者的傲慢:
相对地,某些文科情有独钟的文科生可能过分强调人文学科的普世价值与深远影响,进而在某种程度上低估了理科的实际贡献。他们坚信,文科才是解读世界复杂性的钥匙,是构建社会意识形态、传承文化精髓的中流砥柱。在这一视角下,理科被误解为缺乏对人性深度探索的“机械”学问,忽略了理科在揭示自然法则、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非凡成就。
文科生对各种攻击者的态度
文科生为人文学科的过去声誉和未来的发展在当下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的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
我们期许一个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深度整合的高端知识生态,形成一个认知全面深化、情感智力并重、伦理价值引领的先进社会格局,这正映射了共产主义理论中的核心理想——构建“自由人联合体”的宏伟愿景。
未来教育体制应趋向于综合型与平等性,打破传统壁垒。不仅强调科学技术的严谨训练,亦同等重视艺术与人文学科的熏陶,旨在培育能跨界思考、兼具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想要重塑社会评价体系,确保经济进展与文化发展、社会正义、环境可持续性等多元价值并驾齐驱。在此基础上,促进各领域专家,不论是科学研究者、文化艺术创作者还是人文社科思想家,都能获得相称的认可与支持,共促科技与文化交织的创新生态。而不是专才教育中畸形的盲目崇拜。从微小的每一个文科生,到宏伟的人文学科,我们旨在促进全球文化资源的流通与保护,鼓励跨文化的深层次对话与合作。通过国际文化节、文学互译计划、全球哲学研讨会等平台,强化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共识的建设,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丰富的智识资源与情感共鸣的基础。 强化全社会的伦理教育与人文素养提升,倡导理性与感性并重的生活哲学,鼓励个人追求精神层面的成长与自我超越。构建一个基于普世伦理原则,强调社会责任感、尊重多样性与促进个体间理解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文科生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畸形观念和文科歧视的革命运动。
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特别强调价值观念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当时的发展和认识程度怎样。
最后,有良知的文科生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各个学科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文科生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不公平的社会观念才能达到。让攻击者在人文学科革命面前发抖吧。文科生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文科生,联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