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日本的历史不太了解,也不怎么懂明治社会现实的矛盾。因此,我主要写的是《心》对人物心理的解剖。文中存在最大的问题便是利己主义问题。
首先,关于利己主义,先生上大学借宿时,对房东的女儿产生了感情,发展成了爱情。由于他认为平时大家都是好人,至少都是普通人。可是,一到关键时候就会突然变成坏人。于是他怀疑房东及其女儿都是狡猾的阴谋家。当k搬来同住时,k也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先生对K与姑娘的交往感到嫉妒,并且先生“以谈恋爱没有上进心”打击K的要害,因其受宗教的影响,平素主张“为了道,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恋爱。然后先生抢在K的前面去求婚。先生的这一切行为都是利己主义的表现。看到这种行为,我们似乎觉得这很正常啊,没多大影响。可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去伤害别人,正如先生的行为,发现K自杀的一瞬间,先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救K,而是K自杀对自己的影响。我们可以以个人为中心,但不可以因为个人而伤害别人,应该是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
先生的复杂、谨小慎微、敏感、多疑、猜忌妒嫉、矛盾、隐瞒、欺骗等内心活动体现的淋漓尽致,夏目漱石笔下的先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我们自己。
看了这本书,最大的影响就在于反思自己的行为究竟对别人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现代人追求的所谓的"独立,自由,自主"这究竟是对是错,这值得我们思考。看了夏目漱石的经历,他明显找到了自己的观点,如今看了这本书,思考后,也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批判精神。和夏目漱石有所同也有所不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希望各位看完这本书后,有一丝对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