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于《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1.西化病状很多,滥用代名词是一种。前面五句话括弧里的代名词或起所有格,都是多余的,代名词做受词时更常省去。
2.目前的中文里,并列、对立的关系渐有给“和”字去包办的危机,而表示更婉转更曲折的连词如“而、又、且”等。反有良币见逐之虞。
这当然是是英文的and在作怪。在英文里,名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形容词,动词与动词,副词与副词,甚至介词与介词,一句话,词性相同的字眼之间,大半都可以用and来连接,但是在中文里“和、及、与”等却不可如此揽权。
3.介词用得太多,文句的关节就不灵活。“关于、有关”之类的介词在中文里越来越活跃,都是about, concerning,with regard to等的阴影在搞鬼。
4.表示身份的介词早已渗透到中文里来了。其实在中文里,其实本来只用一个“做”字。
作为一个丈夫的他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个市长的他却很成功。他作为丈夫虽然失败,做市长却很成功。
5.在英文里,许多东西都是可以“作出来的”比如说赚钱,make money, 生火叫make fire,生事叫make trouble。在中文,你却不是这样的做法,近年来,“作出”一语日渐猖獗,已经篡夺了许多动词的正位。
结果把许多现成而灵活的动词,贬成了抽象名词,再把这万事通的“作出”放在前面,凑成了一个刻板无趣,苍白无力的“综合动词”。
应该删去这个万恶的“作出”,或代以其他词。比如“采取主动、加以讨论、极表轻视”就比漫不经心地带入公式来得自然而道地。
6.“有”在中文原是自给自足的大好动词,但早期的新文学偏要添上蛇足,成为“有着”甚至“具有着”已是自找麻烦。西化之后,又有两个现象,一是把它放放逐,代以貌似高雅的“存在”,一是仍予保留,但觉其不堪重任,而在句末用隆重的“存在”来镇压。
7.
截至目前为止,劫机者认为有明确的表示。截至目前为止就可以换成“迄今为止”。
8.中文西化以前,早已用“们”来表示复数,《红楼梦》里说过“爷们儿、丫头们、没充姑娘们、老先生们”多半是在对话里,而在叙述部分,仍多用“众人、众丫鬟、诸姐妹”等等。现在流行的“人们”却是西方的,林语堂说他一辈子不会用“人们”。其实我们有的是“大家、众人、世人、人人、人群”你不必用这个“人们”。“人人都讨厌他”岂不比“人们都讨厌他”更加自然?
9.我认为这里抽象名词的“汉化”应有几个条件:一是好懂,二是简洁,三是必须;如果中文有现成的说法,就不必弄得那么学术话。
10.英文多用被动语气,最难化入中文。中文西化,最触目刺耳的现象,就是这被动语气。无论在文言或者白话里,中文当然早已有了被动的句式。但是很少使用,而且句子必须短,例如为世所笑,这些都简短而自然,绝少逆拖倒拽。喧宾夺主之病。
11.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其一是除了“被、经、为”之外,尚有“受、遭、挨、给、教、让、任”等字可以表示被动,不必处处用“被”
其二是中文有不少句子是以受词为主词,例如“机票买好了吗?电影看过了吗?”就可以视为“机票被买了吗?电影被看了吗?”这里完全可以省略“被”。中文被动观念原来很淡,之后,西化之后,凡事都有分出主客之势,也是自讨麻烦。其实英文的被动句只有受者,不见施者,一件事只呈现片面,说话得谨慎,却不清楚。
12英文好用形容词子句,现在文法上往往置于受形容词的名词之后,成为追叙。中文格于文法,如要保留这种形容词子句的形式,常要要把它放在受形容词的名词之前,颤颤巍巍的,像顶大而无当的高帽子。要化解这种冗赘,就得看开些,别理会那些形容词子句的表现的身份,断然把它切开,为它另找归宿。
13.英文里引进形容词子句的代名词和副词如“when,who,where,when”等等,关节的作用均颇灵活,但在中文里,这承前启后的重担,一概加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字,实在是难以胜任的,中文里“的”成灾,一位作者如果无力约束这小“的”,他的中文绝无前途。
14.英文最讲究因果、主客之分-----什么事先发生,什么时后来到,什么事发生时另一件事正好进行到一半,这一切,都得在文法上交代清楚,所以副词子句特别多。
如此说来,中文是不是就该交代含糊了呢?曰又不然。中文靠上下文自然顺序,远多于文法上面的衔接,所以貌若组织松懈。中文文法则外弛内张,看来闲散,实则机警,像飞将军李广。
“当------之后,当--------的时候”一类的副词子句,早已泛滥于中文,其实往往作茧自缚,全无必要。最好的办法,就是解除字面的束缚,句法自然就会呼吸畅通。
15.英文里的受词往往是一个繁复的名字子句,或是有繁复子句修饰的名词。总之,英文的动词后面可以接上一长串字眼组成的受词,即使节外生枝,也顿挫有致,不嫌其长。但在中文,语沓气泄,虎头蛇尾,而且又尾大不掉,却是大忌。前三句话所以累赘而气弱,是因为受词直到句末才出现,和动词隔得太远,彼此失去了呼应。要化解这种冗赘,必须重组句法,疏通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