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这是非常实用的一章,不要说翻译了,好多病句我在写中文的时候也经常用,读完不禁汗颜,真是学无止境。摘抄以下,时时提醒自己。
1.中文也有生态吗?当然有。措辞简洁、语法对称、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常态
2.常常说:“总的来说”,却似乎忘记了“总而言之”。同样地,大概也不会说“一言难尽”,只会说“不是你一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3.比起中文来,英文不但富于抽象名词,也喜欢用抽象名词。
中文的说法是有具体的名词,尤其是人做主语。
中文常用一件事情(一个短语)作主语,英文则常用一个名词(或名词片语)。
“横贯公路再度,是今日的头条新闻”,是中文的说法
横贯公路的再次他方,是今日的头条新闻,这就是英文语法的流露了。
3.英文好用抽象名词,其结果是软化了动词,也可以说是架空了动词。
4.现代的文体喜欢把思路分解成一串静止的概念,用介词和通常是被动语气的弱动词连接起来。
在当代的中文已呈现出这种病态,喜欢把简单明了的动词分解“成万能动词+抽象名词”的片语。目前最流行的万能动词是“作出”和“进行”,恶势力之大,几乎要吃掉一半的正规动词
本校的校友对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应该说成: 本校的校友对社会贡献很大。
5.中文也是如此。本来可以说“名气”,却凭空造出一个“知名度”来,不说“很有名”,却要迂回作态,貌似高雅,说成“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真是酸腐可笑,不说“这本传记引人入胜”或者干脆说“这本传记很好看”,要却说成“这本传记的可读性颇高”。
还有“富于爱国主义精神,其实主义也就是一种精神,不必重复,所以只要说“富于爱国精神”就够了。
6.名词分单数和复数,这是欧洲语文的惯例。幸而中文的名词没有复数的变化,也不会区分性别。我们常说民众、观众、听众,所以“众”有点“们”意思,如果我们再说观众们、听众们就有一些重复了。我们常说“文武百官”,我们不说“文官们”,“武官们”。
比如说人们取代了原来的人人、大家、大众、世人。“人们”实在是丑陋的西话词,林语堂绝不使用,希望大家也不要用。电视上也有人说民众们、观众们、听众们、球员们,实在是累赘。尤其是“众、们”并用,已经不通。
7.可是“……之一”的泛滥,却不容忽视,“之一”虽然是单数,但是背景的意识却是多数。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
目前已经非常的流行,前一句虽然西话,但不算冗赘。最后一句简直就是在扭捏作态。与其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以嗜酒闻名”,何不平平实实地说,“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
8.红楼梦是中国的文学名著之一。
李广乃汉朝名将之一。
两句之中,“……之一”都是蛇足,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同俦同类,每次提到其一,都要照顾其他,也外面未免太周到了。
9.这就有再说到
“……最之一”的语法了。英文最喜欢说“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好像是精确极了,其实也未必。“最伟大”的是抬到至高,“之一”却稍加低抑,结果只是抬高,并未真正抬到至高。所以,只要说“他是一个大名人”,或“他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就够了,不必迂而回之,说什么,“他是最有名气的人物之一”吧。
10.在英文里,词性相同的字眼,常常用and来连接。例如,man and wife, you and I, back and forth。但是在中文里类似的场合场合往往不用连接词,所以我们只要说,夫妻、你我、前后就够了。同样中文里,一长串同类词,也任其并列,无须连接。
只说思前想后,说古道今,英文却必须用连接词,可是近来and的意识已经潜入中文,到处到处作怪。
11.目前的不良趋势,是原来不用连接词的地方,在and意识的教唆下,也装上了连接词,而所谓连接词都有“和”“与”“及”“以及”包办,可是灵活而宛转的,“而、并、而且”动词几乎要绝迹了。
12.介词在英文里的用途远比中文重要,简直成了英文的润滑剂。英文的不及物动词,加上介词往往就成了及物动词。
13“欢迎王教授今天来到我们
的中间,在有关环境污染的各种问题上,为我们做一次学术性的演讲。”,这样不中不西的开场白,到处可以听见,划线部分都是画蛇添足。
14.“有关”、“关于”之类,大概是用的最滥的介词了。
“
有关文革的种种,令人不能置信”。
关于一个河堤孩子的成长故事,划线处都是画蛇添足。
15.“关于”有几个表兄弟,最出风头的最出风头的是“由于”。这个字眼在当代中文里,往往用的很不妥。英文在形式上重逻辑,喜欢交代事事物物的因果关系。中文则不尽然。“”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其中当然有因果关系,但是中文只用上下文做不言自喻。
16.
由于他的家境贫穷,使得他只好休学。“由于他的家境贫穷”,这类片语只能拿来修饰动词,却不能当作主词。
我们写成 :他家境贫穷,只好休学。反而眉清目秀。
17.英文的副词形式对中文为害尚不显著,但是已经开始了。例如这样的句子:
老师苦口婆心的劝了她半天。
苦口婆心本是动词,套上副词词尾的“地”,就降为副词了。这么一来,文章依然清楚,文法主客分明,太讲从属的关系,有点呆板。若把“地”一律去掉,代以逗号,不但可以摆脱这主客的关系,语气也灵活一些。
19.有时这样的西化副词片语太长,就可以把“地”去掉,代之以逗号,使句法松松筋骨。
20.目前最泛滥的副词是“成功地”
“国父孙中山成功地推翻了满清。”
这副词“成功地”在此毫无意义,因为既然推而翻之,就是成功了,何待重复。“成功地发明了相对论”,真是饶舌之说。天下万事,凡做到的都要加上“成功地”岂不累人?
21.白话文一 用到形容词,似乎就离不开“的”,简直是无“的”不成句了。
喜欢用“的”或者无力抗拒“的”之人,也许还有更多的场合要“偏劳”这万能“的”字。
一碰到形容词就不假思索,交给“的”去组织,正式流行的白话文所以僵化的原因。白话文之所以啰嗦软弱,虚字太多是一大原因,而用的最烂的虚字正是“的”。学会少用“的”字之道,恐怕是白话文作家的第一课吧。
22.目前的白话文,不知何故,几乎一律前饰,似乎不懂后饰之道。一般人可能会不加思索地说成“
我见到一个长得像您兄弟的男人” 。却很少有人会说:“我见到一个男人,长得像你兄弟。”如果句短,前饰也无所谓,如果句长,前饰久太生硬了。其实文言文很多的句子,往往也都是后饰的。
后饰句可以一路加下去,虽长而不失自然,富于弹性。前饰句以名词压底,一长了,就显得累赘、紧张,不胜负担,所以前饰句是关闭句,后饰句是开放句。
23.中文的动词既然不便西化,一般人最多也只能写出“我们就要开始比赛了”之类的句子,问题并不严重。动词西化的危机有两端。
01.第一地是单纯动词分解为“弱动词+抽象名词”的复合动词前面已经说过
“一架客机失事,死了九十八人。”却要说“
一架客机失事,造成九十八人死亡。”实在是迂回作态。02.另一端是采用被动语气。凡是及物动词。莫不发于施者而及于受。
我不会被你这句话吓倒。 你这句话下不到我。
他被怀疑偷东西。他有偷东西的嫌疑,
他这意见不被人们接受。 他的意见,大家都不接受
他被升为营长。 他升为营长。
24.目前中文的被动语态有两个毛病。一个是用生硬的被动语气来取代自然的主动语气。另一个是千篇一律只会用被字,其实从“受难”到“遇害”,从“挨打”到“遭殃”,从“经人指点”到“为世所重”,可用的字还有很多,不必套用一个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