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姐,我对我这专业没兴趣。”
— “那你的兴趣是什么?”
— “另一个专业”
— “哦”
想想之前我也是,总是以没有兴趣为理由表示自己不想做某件事,我不快乐。因为当时的我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有理有据,所以义正言辞。可是现在回想起来,不由得反问自己,真的是那样吗?
我对这事儿没兴趣
我们总说没兴趣没兴趣。情况真的是像我们自以为的那样吗?不客气的说,大部分情况下不是。我们不是对这个事情没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避免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就像,唱歌跑掉的人不会拉着自己的朋友去唱KTV;不善交际的人通常会坐在聚会的角落;牌技差的人会非常不情愿参与牌局帮人补缺。当然,也存在那种,自己不擅长但不自知的人,自信心爆棚。唱歌跑掉还要做个麦霸;牌技很差但还总是组织牌局;但无论如何,当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兴趣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 我觉得自己没兴趣,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
要是因为自己目前没有做好而不喜欢,那就继续问问自己: 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要是自己做的挺好但还是不喜欢, 纯粹因为那事儿对自己确确实实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那就直接换一件事情做就完了。
仔细想想,谁真的有能力去逼你做一件你不喜欢的事情呢?就算真的逼你,去做了一件你能做好的事情,那又有多讨厌呢?
我喜欢的是另外一件事
我们总会说,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件某某事。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真的开始去做那件事情,所以没有遇到挫折而已。因为没有遇到挫折,所以还没有办法证明那件事情我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儿对我们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我们放弃了手头的事情,以没兴趣为由,去做另一件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件事情也没那么容易。想做好那件事情同样困难重重。过不了多久,我们又会失去兴趣,开始幻想做别的事情,然后为自己“合理化(rationalization)”道:“我真正感兴趣的是……”
兴趣没那么重要
如果有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的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绝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前几天看到一个爸爸,为自己儿子买了架钢琴,请了老师,说是为了试试孩子有没有兴趣。我都能想象到孩子跟爸爸说自己没兴趣的场景。事实上,作为家长来说,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 ( 这可能就已经是极其耗时费力的了) ;然后还要挤破脑袋想出来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并做到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 然后兴趣就自然出现了。
说来说去,还是那个顺序出了问题——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人们总是搞错顺序, 并对错误毫不知晓。 尽管并不是绝对, 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巧。生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的比别人好,兴趣自然就来了。来了之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 更......良性循环。 但, 同样, 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 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导致,时间白白流逝。
策略 + 坚持 = 成功
其实,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坚持,其实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本身就是大量的时间投入。
之前上英语培训班的时候,遇到一个阿姨。快四十岁了开始学英语。坚持每天听写A4的纸20页,不达目的绝不休止。不像我们学生每天有大把时间,她只能下班到家之后把当天的听写任务补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光了的碳素笔笔芯一大把。包括现在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他创办新东方的时候,要提前一年安排下一年的时间表,outlook 的日程表打印出来要每天一页纸,并且满满的。甚至包括我们小时候风靡全国的“李阳疯狂英语”。我相信他的漂亮发音并不仅仅来自于天分或者是所谓的 “疯狂”。而是他“疯狂”了好多好多年。
和坚持比起来,方法有多重要呢?不客气的说,也没那么重要。
我们总是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我觉得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