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段时间备考,每每凌晨过后才睡,刚躺下就听见鸡叫,心里不免觉得怪怪的,仿佛天马上就要亮了;也有些担心,好像要失眠一样。不过除此之外,那时对鸡鸣毫无感觉。前些日子起得早些,又听见鸡鸣,突然想起来张爱玲《被窝》里对鸡鸣的描写:
“如果把鸡鸣画出来,画面上应当有赭红的天……而在顶底下略有一点影影绰绰的城市或是墟落,鸡声从这里出来,蓝色的一缕一缕,战抖上升,一捺,一顿,方才停了。”
她写得很精彩,不过描画的大概是远处的鸡鸣。如果是近处的,听起来似乎不带丝毫色彩,倒有些声嘶力竭,仿佛是嚎叫,悲观而孤独。
有关鸡鸣的故事中,最有名的大概是“闻鸡起舞”,《晋书》载:
“祖逖……与习空刘琨……中夜闻荒鸡鸣……因起舞(剑)。”
(祖逖……与司空刘琨……在半夜听到荒野的公鸡鸣叫……就一起起来练习剑术。)
鸡鸣不仅是祖逖刘琨这类英雄的闹钟,也是其他平凡人的闹钟。《水浒传》里时迁和石秀路过祝家庄,因为客店里肉食卖完了,时迁就偷了客店里的公鸡做了下酒菜,后来事发,石秀想赔几钱银子和解,店小二不依,说道:
“我的是报晓鸡,店内少它不得,你便赔我十两银子也不济,只要还我鸡。”
相比起水浒英雄的义气与豪气,这种普通人家与公鸡的朴素感情,似乎更让人感动。
公鸡虽然会在“中夜”叫醒祖逖、刘琨,但一般多在黎明前后才开始鸣叫,百度百科上说这是受了光线变化的影响。不管怎样,公鸡鸣叫,就意味着白天将近了。李贺诗“雄鸡一声天下白”,即是指此而言。但诗人善夸张,“雄鸡一声”与“天下白”之间,其实还隔着黑夜,虽然是短暂的。
小时候有次早起,走路去镇上。天完全黑着,繁星密密麻麻。虽是盛夏,倒让人感觉到清冷。多年以后在高中读到了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才知道这种情绪早已有人写过——季节虽然不同,这清晨前的清冷意境,却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