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在社交场合中负面的直接或间接的经历,就像是那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释放了你的社交焦虑。生物因素增加了你的易感性,给你上了膛,而生活事件是那个扳机。
当然我们平时面对社交的场景如此之多,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遇到负性事件,为什么有些人没有形成社交焦虑或者说没有形成极度的社交焦虑?
这和个人之前的学习经历以及处理负面社交经历的方式等因素有关。如果你在经历负性社交经历后自己一个人包裹住自己,回避这样的场景,这其实是对你社交焦虑的强化。
你回避了这个场合,从而降低你的焦虑,你感觉到了舒适,你就会习惯性地开始回避场合,这就会导致下一次你不得不面对这个场合的时候更加焦虑。
因为你觉得我只有回避它才能不焦虑,而我现在既无能力应对它,又无法回避它,双倍焦虑。回避会让我们有一些及时收益,但长远来看,实为饮鸩止渴。
当我们在说社交焦虑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呢?它可能意味着在某些情景下我们的某些生理反应、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反应。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在生理上,我们很容易就心跳加快、颤抖(声音、身体)、脸红、过度出汗、口干、肌肉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忘记我们要讲什么、头晕或头昏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或者窒息感等等。
与此同时,我们可能会伴随一些想法,例如,他们都看到我脸红/颤抖了,我好丢脸,好没用,连这件小事都做不好;我是不是做的很糟糕,他们都没有笑;我和她打招呼了,她却没有,是不是我太不讨人喜欢了,果然没有人会喜欢我的。
由此,我们再次面对这样的情景时,可能会想回避这样的情境,或者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境而过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