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矿工的理解,魏智渊老师提到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需要做知识矿工,具备专业的技术和动手能力,而不是搬运工。让自己头脑投放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机械操作和机械师那是有明显差别的。机械操作是没有灵魂的,如果加上大师必然有主动性在其中。
我想到了参考答案和信息资源带来的便利,所以想要触手可及的答案和结果。所以我们搜索信息的能力似乎并没有得到提升,当然品鉴能力也是一样的。(这里我提到的参考答案,是这两年遇到学生的基础本领,问起来什么都不知道,张口提到参考答案如何说,脱离开参考答案这个拐杖之后就手足无措。)
不同的领域,方法不尽相同。关键是方法背后的思维形式,或者说判断力。
如何丰富自己的理解力呢?
如何找到高手,要靠嗅觉。在一个领域里沉浸得愈久,嗅觉愈灵敏。就是浸泡在自己的领域内扎根,感受自己的进步,识别能力也会有提升。那么对高手的判断能力也会有自己的标准。
高手的特点是通透,哪怕一个小问题,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就能有豁然开朗的顿悟感,总是会有真知灼见投射出来。比如莫言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的思想,许多时候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能够打动人心。
不要神话前辈,要相信进化论。需要更新观念,用成长型思维完成学习的升级,我们是认可一个人,也许作品的能力会集中或者固定在一个时期,见证一个高光时刻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个人的全貌之后,依然能够从积极学习的一面出发去评价,多看到一个人优秀的地方,对自己的心态来说也是轻松的。
在任何领域,总有一些基础的核心入门书籍,应该作为阅读的底线。
围绕着你要解决的问题,你要锤炼快速寻找精华资源的能力。
要逐渐熟悉你所在领域的高手,从入门级的高手开始,向上修炼。
这篇文章提到的挖矿的方向感是初级修炼,中阶修炼是打造围绕自身的高品质的生态系统,高阶修炼则是锤炼一剑封喉的能力。
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不够到位吗?
感觉自己需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那么根本上是学习习惯问题,参考答案再手,一切轻松解决。
可是周练第一次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艳结果,100分的都是精品,满分150分的试卷,能够得多少算是满意的成绩呢?
我争取下午多留一些时间给到学生思考,至于说参考答案的使用价值何在呢?只有精准识别出来自己需要面临的问题,才能找到具体的策略,看着许多似乎是能解决的问题,最终却没有得到理应满分的成绩,如果将能力作为一个判断标准,确实不好衡量,如果过分在意成绩就走入另一个极端情况,理论上来讲,能力过硬,态度积极,那么成绩上似乎不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