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条原文:
萧惠问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问昼夜之道。
曰:知昼即知夜。
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萧惠问死生之道。王阳明说,知昼夜即知死生,知昼即知夜。知道白天就好了,哪有甚么死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白天是作为的时光,晚上是休息的时候。可有几个人能过好白天的呢?懵懵懂懂地起床,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思考问题没有深度,终日浑浑噩噩,整天像在梦游一样,这样的人白天和黑夜有什么区别?
儒家历来主张要有所作为,有功于社会,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才是治学之道。什么是天德?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运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去春又来,循环不息,日月五星源源不断地给大地万物提供生命的动力。君子应该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德性日益纯粹,完善自己,从而服务社会。这才符合天理,这才是人性的本体。所以,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事上练。
应该如何过好每一天呢?张载说:“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夜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言有教,动有法”,说话要有意义,有助于教化社会,做事要合乎天理,顺天利民。
“昼有为,夜有得”,白天要认真做事,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臣尽忠报国,为人父仁爱抚育子女,为人子孝顺赡养父母,为学要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等等,晚上反思反省,总结白天的所作所为,学而不思则罔,哪些事做得好,哪些事做得不足,哪些事做错了。思而不学则殆,新的一天,新的起点,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息有养,瞬有存”,一呼一吸之谓息,一睁一合之谓瞬。瞬息,有瞬间,一霎那的意思,这里则是时时刻刻的意思,就是时时刻刻都要存养自己的内心,不可丝毫松懈怠惰。
“言有教,动有法”注重行,“昼有为,夜有得”侧重知;而“息有养,瞬有存”则是知与行的总要求,强调知行合一,致良知。
《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就是儒家的人生态度,注重当下,重视现实,脚踏实地。
生死不就是一种现象吗?人如果没有了灵魂,不就是一个皮囊吗?那和死又有什么分别呢?心外无物,生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