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说出“愿我到死时仍能活出生命”、“‘神智正常’之人因其丧失了原始野性的能量,其实是可怜人”和“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因此可以滋养出‘世界准备耗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的感觉“的温尼科特实在是喜欢。本周开始讲了《温尼科特传》的一二章,爽。如下一些简单的踩点。
1.当你的自体是充盈的,自在自为的,就不会被原始恐惧淹没和打败。
2.从生命的点滴中去获得资源(eg.老T修门,点润滑油一点点的调)
3.讲心理学,一定要有案例,生命体验,经历,情感。
4.踩着鼓点去行进。
5.资本的对接和互动,都需要人格的资本。
6. 温尼科特:他丧失了原始的野性的能量的去欢庆自己的存在。温尼科特的每一本书中都会有这句话。
7.自我和存在是断裂的,所以我们才痛苦难过。自我和存在是该联系在一起的。
8.一般提到原始,野性,能量都会感受到丧失感。只要有涌动的能量,就会有感受到丧失。
9.在比较正的一个面上,那么对阴影的力量是忽视的。
10.正是因为你控制不了他者,所以你迷失困惑。正是因为他者的出现,让我们跳出自己狭隘的小世界去观察。
11.你爱你自己,由你爱你自己而可以爱他人。
12.带每一个人,就是带到自身的存在,让后让她开始去野蛮的生长。
13.要将自己的破坏欲和活力活出来。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和纠正错误的空间。他们的那些野性最终将会转换成活力。
14.温尼科特作为一个人的发展,且作为一个精神分析思想者的发展,绝大部分依赖他自身的不间断的自我分析。
15.分析,一定要搭配实干。
16.“他把对母亲的安慰视为自己的任务”——很多孩子身上都有,要成为他妈的妈去照顾他妈。
17.当恨沾满你的内心的时候,你就无法爱。分享就是一个爱意的表达方式。
18.母亲的那么多的情感,没有通过性去表达——转成了让孩子承受不了的兴奋感投射到孩子身上。
19.克莱因温尼科特相比,克莱因的母亲对她很冷漠——她需要用大量的幻想建构,就更扭曲。缺少父亲的认同。去跟安娜争弗洛伊德的认同。
20.充满隔绝、指令和服从的家庭,父母给不了爱(不是冷暴力),这种孩子最容易产生幻想的活动的机制。(温获得太多的母爱,甚至无法承受——他就不需要用幻想去建构)
21.混乱的少年时期——这意味着你去主动的寻找你的快乐。
22.信仰,还是要开阔的看,不要只局限与宗教的角度。信仰,更高是在对自己的承诺。宗教的信仰,更过是对他者的承诺,去寻求庇护。完成自我确认,完成自我庇护。接纳不确认感。
23.混乱的中年时代,不能专注,记忆力减退,两极摆荡。
24.母亲的强势大过角色功能,家庭常常出问题。
25.母性的东西无处不在渗透,过多会形成一定退行的固着。内化母亲过多,导致能量不够。过多母性,其中一定包括更多的焦虑和束缚。26.每个人都对他人进行了想象性的建构。想象越是原始,误判误断就越多越突出,这个建构就越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