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客体关系理论学习的深入,不禁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母亲会在人的生命序列中产生如此巨大而持续的影响呢?
举个例子来说,很多人在低迷的时候很想调整过来,满血复活,但会发现这个过程往往非常艰难。
其实这种进入低迷状态的容易程度以及从中调整过来的困难程度都和我们心中内化的母亲形象有关。因为母亲的养育,加之养育中人们内心形成的母亲形象将非常直接的影响个人原始的情感系统的发育与发展,而情感是一个人动力和力量的源泉。就上面的例子来说,进入低迷状态是缺乏动力了,而想要从低迷状态中走出来则是需要力量的。
那么母亲是如何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影响的呢?
在这里我们对母亲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后在来进行探讨。
第一种就是温尼科特所说的足够好的母亲,她们能够给孩子满满的认同和爱。这种满满的爱用温尼科特的原话说就是“一个母亲最为可敬的地方,是她能被自己的孩子深深的伤害,而她自己能深深憎恨孩子却不会向孩子报复,以及她能等待以后才会有或者不会有的回报”。
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孩子的伤害,包括分娩过程中遭受的身体和心理的创伤,包括孩子有独立的人格之后所产生的分离带来的创伤等等。
足够好的母亲在受到伤害时,是可能会激活内心的恶的东西的,但是她们能在报复与不报复之间做好调和,让她和孩子之间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缓和。
但是对于不好的母亲,她们无法做好这种调和,甚至在养育的早期就犯下严重的错误,导致后期这些错误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反过来伤害母亲,如同母亲之前对他们的伤害。而不好的母亲又无法调和伤害与报复之间的空间,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种母亲,我们把她们称为“烦躁的母亲”,便会造成这样的恶性循环。“烦躁的母亲”在精神上是有活性的,但是总的能量是紊乱的,表现为强势,没完没了的啰嗦,没完没了的管教,由此抑制着孩子,把孩子的天性压制下去。
第三种母亲是“抑郁的母亲”。抑郁的母亲不让她的孩子兴奋起来,她们讨厌孩子的闹。抑郁的人是很讨厌兴奋的客体的,因为她们早已内化了抑制的客体,遇到了兴奋的客体会让她们非常不舒服。孩子们都是天然的兴奋客体,但遇到这样的母亲,低活性,缺乏活性,不知不觉孩子的活力也被消解了。
这两种母亲有所不同,但是都会使孩子受到抑制、活力受到折损。这些孩子在受到抑制和折损后,明显的活性水平变低,安全半径减小,自尊体系也会受到破坏。还有一部分孩子的语言功能也会因此受到抑制(因为语言是情感沟通的工具,语言功能发展不好的,大多都是母亲的养育这一级出了很严重的问题)。
另外,“烦躁的母亲”还会把孩子的能量格式扭成暴力(内化了意志性的客体),这种暴力是一种对自己的攻击和否定,他们会用很低维的的方式来道德绑架自己,造成内心剧烈的矛盾冲突。被母亲强扭过的孩子,你在接触他们的时候都会发现他们很压抑,隔离感很深。
即使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身上,在他们枯朽的人格状态背后,都能看到来自母亲的大量的抑制和焦虑的影响。比如ZYN案例:一名带有精神病性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上次课程备忘录中提过)。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做过心理治疗,基本都是去一次就不愿再去了。找到老T给她做治疗后,虽然她在治疗中几乎不说话,不给治疗师回应,基本处于一种石化状态,但是至少她能来。(这种情况让老T感慨到:只要还活着,总有那么一丁点活性是可以帮助找到她的治疗接口的。)患者的母亲就是一个典型的“烦躁的母亲”,高活性、社交人格,但能量紊乱。第一次治疗时看孩子不说话就忍不住从旁边的房间冲进治疗室。控制欲很强,常常强扭孩子。对她来说吼孩子是因为“我不吼她,她还欺负我了”。
鉴于这个孩子的情况——精神病性的边缘型人格障碍,需要的就是母亲的修复和改变,母亲的功能修复起来,真正接纳孩子,对孩子柔和才是最大的解药。
在做了几次治疗之后这位母亲还是等不得了,她要放弃这个孩子了,开始对孩子实施攻击—— 一次治疗后母亲强硬的对孩子说:“我要跟你说,如果你下次再去张老师那而不讲话的话,那我就不带你去了。”结果孩子索性就不愿再来做治疗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是无法与人建立有效的关系的,一旦与人接触就会非常紧张,导致人格非常震荡的状态)(母亲的支撑力和支持力对于一个孩子的内在行动力是很重要的)
患者母亲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攻击、强控她的孩子,她发动攻击是因为孩子不受她控制了。
这种有毒的(强控的、烦躁的)母亲是会让孩子很不舒服的,就连治疗师本身都不想跟她链接。这种母亲永远都只活在她的世界中,无法共情和理解她的孩子。
所以在温尼科特的《修复——关于母亲组织的防御以对抗抑郁》的这篇论文中就提到:孩子的修复行为也许代表的其实是母亲而非孩子本身对修复的需求。
很多案例中我们看到母亲的作用,抑郁焦虑的母亲是如何阻止着孩子真正的修复的。很多孩子修复不了,其实是母亲不愿修复。而对于成人的治疗来说修复的是母亲形象。
所以由此可见母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而持续了吧。
那么对于恶的母亲对孩子的这种巨大而持续的影响可以怎么破呢?
客体关系学的大咖克莱因是这么做的——对母亲进行否认。
克莱因与母亲的关系,是非常歇斯底里的。所以她也形成了一个歇斯底里的人。克莱因的母亲是一个高活性的人,但她不要她的女儿快乐,不希望女儿找到成就感,因为她嫉妒她的愉悦——那是她自己年幼就被剥夺的。这种被剥夺是恨与攻击的源头。面对这种恨和攻击,以及进而产生的嫉妒,她的母亲没有进行自我的调教,而还是仍然冲向了过去的阴影圈固着的恨意与攻击,让丧失感形成的恨意直接投射到孩子身上。(非常严厉对待孩子的母亲——那种恨意一定是满满的)
对于母亲恨和攻击,克莱因采取了否认母亲的策略。她发展出的客体关系学的理论也是将母亲的影响排除在儿童心智发展之外的内容。
但这其实克莱因的补偿,是她面对太活跃、太有影响力的破坏性母亲的防御。
对于母亲的否认让她成为冷冰冰的观察者,她并没有真正的得到修复,所以后来她与自己的几个孩子的关系都不好。
所以对于恶的母亲对孩子造成的巨大而持续影响的正解还是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让个体在治疗中通过与治疗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后,重塑内在精神的活力状态。即通过来访者与咨询师关系的确认,来访者对咨询师理想化的功能建立起来,从而打开安全半径、建立信任,进而把来访者推向与恶的客体告别的程度。
其他踩点:
1.克莱因与英国经验主义
她以描述性而非观念性的用语阐述她的思想,使得它的理论容易上手而能应用于快速掌握病史,也可以轻易的与同行分享,因为无须经过根据古典理论里的后设心理学来加以概念化的艰难工作。
持续根植于对来访者的直接观察,是和英国经验主义的传统一致的。
描述,不要进行观念的阐释,否则已经破坏了你内心的序列了。除非在很高的建构的层面。
能否把场景描述完整,有其背后的动力学意义。不表述完整,有可能是要和你形成联盟,但不是对等的联盟,而是控制性的联盟
2.性兴奋是本能的。性兴奋首先是一个局部的兴奋,然后不断的发展。
整体的愉悦才是性兴奋发育完善的表现形式
性不是一个核心,不是一个纯然局部的满足,而是全身整体的兴奋。只是局部,对个人整体而言,其实是受挫的。
马上满足,必然是局部的满足。
许多性兴奋必须不被满足——保持需要的活性。性兴奋有很多变体,包括对关系的渴望,活性,热情的渴望。
许多性兴奋必须维持不被满足——这样就不会轻易处在舒适区了,更重要的是有驱力的控制。驱力控制让转化形成可能。
3.性的活性和兴奋的节奏与变奏
兴奋的节律:兴奋的最后是高潮与之后的松弛
没有高潮,但身体还是得恢复与松弛
第三种情况:兴奋是延迟的,“移位的充血”,因此,造成灾难,亦即歇斯底里、抑郁、失去自我感、整体感瓦解、不真实感。
兴奋的节律——生命就是起起伏伏的状态
没有高潮,大到生命,小到性活动。——需要高潮,因为身体还是需要恢复与松弛。
移位是指向的偏离,症状就是移位的路径。
路径不是在正常的路径上。都没在本身的路径上。
兴奋的移位——诸如歇斯底里、抑郁、失去自我感。
任何能量都有其对应的路径。如性的路径是亲密关系。
整体性的兴奋具有多路径,因为它是整合性的,它会自旋,不是僵化的。
能量是有节律的,所以一定要有那个开关。
4.智性之光
马丽恩米尔纳是个漂亮的女人,甚至超过90岁,即使已有明显的衰退,仍然优雅、机敏、善感
她和温尼科特对于“游戏”的全心关注
既临床又内省的坚韧
没有推诿作态
没有对他人有所苛求
那些真在枯朽的生命,即使没有怎么上年纪却已经显示出明显的衰退:
1)对游戏——心智开放。游戏的精髓,不断的学习。
2)即务实又内省的坚韧。有务实,内省就不会是空中楼阁,内省让务实中开悟。
3)心智是开放、敞亮、真实。畅然的,不摆架子。
4)不渴求与任何人。一定要超越痴迷性和回避性依恋。不从别人身上进行补偿性的依恋。
如何不未老先衰——游戏精神。
5.两个观察路径
安娜的德国式观察路径(弗洛伊德式):攻击源于原欲驱力,并与生死本能相连接。弗洛伊德不强调调修复。
温尼科特的英国式观察路径:强调愧疚感、修复与抑郁。
6.生产力与绝望
生产力不行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阴影当中。
所以惊人的生产力相随而生的是战胜绝望。
内在的支撑力,行动力,承诺,仪式感非常重要。
生命中的绝望需要的是全身心的参与。
7.退化与依赖
退缩是一种防御性策略——治疗介入的点,做一个小小的接口,让他的恐惧少一点。退缩最容易引发放弃。小孩子为什么好治疗,因为孩子只是在这个层面上。
退行是一种心智的整体性策略。感受到你共情,把治疗师当成理想化的形象,开始依恋你。这时是有事可做的。但不是永久性。这时提醒他真实和虚构的边界在哪。
退化是一种低心智结构状况,这时就需要专业力量的介入。
2016.11.13 备忘录 踩点整理
1.被迫以身体的方式
被迫以身体的方式,被提醒着他早年的客体——也就是他的母亲——从其兴奋中自我抽离的经验
如心身疾病,温尼科特的婚姻、XM敏感、纤细(有些人长期不能讲话,语言功能就退缩)
XM的父母就是完全不能共情理解她,他们一丁点都不能理解他。
灵魂的低语后面是那么痛苦的黑洞。
从其兴奋中自我抽离的经验,对付早期的客体,他会隔离。
兴奋的孩子都讨厌压制,被压制后用幻想的方式去建构
2.兴奋性的客体说明有兴奋性的自我。有投射和对象化的
路径一旦出问题,性的兴奋就出问题,发泄不出来,就歇斯底里(经常歇斯底里),
好的释放是有回应,响应。
咨询师就是扮演那个对象,帮他找到路径。
转化,那么多的人,在自我的混乱中,没法发出自己的力量。
认同与同一性,只有了认同,才会有同一性(人格的整合状态。)
有些小孩不喜欢和有些大人在一起。有些大人会自动降维,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在小孩眼里你是有趣的人,说明他已经在对象化你了,而且路径是对的。
兴奋性的自我都是好链接的——路径,认同,同一性。
经由关系模式洞见早期客体。
3.《原初的情绪发展》
原初的情绪发展,来自于孩子的攻击性。这些孩子的挑战要更多,因为他需要更高的管理能力,管理不好他就不停的投射和攻击,他在做不良的路径链接。
1)所以首先要评估精神活性。
2)客体化。他怎样把的她的活性投射到客体上。如果父母就是特别焦虑的。特别灵的孩子发展出虚假自体,木一点的孩子就隔离你。
3)路径。如果这种路径上是可以商量的,有空间的处理方式:你所要要的东西,你为什么想要,可不可以不要,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暂时不需要。重点就是要沟通。
大洋,要买八哥。你的钱不够,而且你没有时间教它说话,你会害了他的。路径建立:她渴望的,没关系,有自己的愿望。你想要的东西,不能马上就得到,有一个过程。把路径切断,要么给要么不给。过程之美就是情绪发展中路径最重要的东西。凡是一切都抱怨的人,都是路径不对。
4.《反移情里的恨》
无论多隔离,都会有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去,这就是移情。
治疗师内心当中的恨。
你碰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客体,形成链接就是路径。两种人:一种特别想讲话,一种特别厌烦。
治疗师有特别的路径,对于烦的人也能专业的处理
你遇到的每一个有链接的客体都可能会激活早期客体。如果你的早期客体就是让你恨和隔离的,那么你就可能冷漠和隔离的对待这个客体。——来访者,冷漠隔离,攻击;咨询师,防御,冷漠。
当你辅导小孩的不耐烦,他是用他对早期客体的模式在对待你。老T的个案基本不脱落,是因为他能看到他们的模式,所以可以调教对待他们的模式。看到对方的客体关系模式,然后找到接口去和他们连接。超级销售人员,他们有天然的辨识对方模式的能力,然后把路径展开了。
每个人的冷漠,可能不是他本身的冷漠,多数的时候都是模式性的冷漠,即是防御。
5.《针对母亲抵御抑郁的防御所进行的修复》
母亲有他的抑郁,她需要去修复。
她在抵御抑郁所形成的防御,会让孩子内化这种防御。有些母亲说这个孩子有多么糟糕,但是带孩子来看,并不那么糟糕。她以自己的抑郁和焦虑格式化了对孩子的认知。内化了母亲的抑郁和焦虑是一种表层状态,。治疗时的重点不是对付抑郁和焦虑,而是孩子的防御。
40岁这个年龄肯定不会因为工作苦恼成这样,一定是情感大崩盘。很深的抑郁状态,完全蒙着,踏不出一步,无论从那个角度来求助。
熟人的没头没尾的治疗很难做的。
有些人非得结婚或是不敢离婚,是因为主体不行,离开他以后你承担不了单独的主体状体。
母亲的防御系统是最容易被内化的。母亲的防御系统长期的格式化孩子。
治疗做到好,是因为把防御切开。
治疗的路径:关系模式——防御模式——内心的深渊
一下就碰到对方的内核上面去了,这样可能关系建立不起来。
找外围的接口,他谈到一些内核,不要去碰,让他讲过去。
治疗师的督导:让他去整理出怎样的客体关系的模式来,其实就投射出自己关系的模式
我们一定要重构自己的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中的修复其实就是做出参与的接口。很多关系中的问题,其实就是参与感有问题。参与感越多,乐趣就越多,让生命丰富起来,这个才是最终的目标。
6.《分娩记忆、分娩创伤与焦虑》
“分娩记忆、分娩创伤与焦虑”这一大块就是女性焦虑产生的点。所以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多的焦虑和怨念。
他们处在特殊的状态,需要更多的安全,保护。
很多女性是经过分娩记忆、分娩创伤来完成伟大的角色转换
父亲的角色和母亲不太一样(老T的案例),与孩子天然的链接无与伦比。激活伟大的母性。
父性,完成生命中的整合,那种爱蓬发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7.《心智与身心关系》
心灵对身体的直接关系就是驱力控制。心灵到躯体的路径就是驱力控制。
身体到心灵,欣赏和接纳(后面就涉及到自恋发展水平,对身体不接纳,自恋发展水平一定不好)的最原始的基础。这两个东西决定了你心智的底盘。孩子对自己身体的骄傲感,奔跑,很深的喜爱和接纳自己的身体。早期病特别多的人,最容易把自己的路径断了,开始讨厌自己的身体。比如Y案例,Y患有AGI肾炎,母亲让她不停的喝药,导致她讨厌自己的身体,不再和世界链接。因为跟世界链接,她自己会暴露出来。
最好的驱力控制的表达就是自律自控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因为心身的路径已经建立好了。
塑造生命节律,其实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心智最重要的核心在于自我功能水平:一个是自我的节律(规划、发展),二是自我的拓展性延展性(拓展性延展性越好,自我功能才会不断的更新)。
你对你身体的接纳度和认同感怎么样,后期自恋发展水平的底座。
兴奋性客体,响应,参与。开放有边界
抑制性客体,冷漠,打压。口头禅“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