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上《忆读书》是科组公开课,内心很忐忑,因为备课时间很短,加上是试讲了一次,还拖堂了十分钟,但是还是选择勇敢面对了。在科组公开课上,所有的年级语文老师都在,可以给我提意见,我再进行修改,这也是难得的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也很珍惜。
于是,前一天晚上师傅关心我第一次试讲的情况,得知我超时了十分钟,就帮助我做减法。不仅如此还帮助我把开头语改通顺了。不单是微信上沟通还专门给我打电话,更具体地沟通。师傅说她是为了给我勇气,也让我不用在意结果,最主要就是练自己。确实,在成长的道路上,师傅给了我太多的勇气和力量,不断地给我突破自我的机会。不止一次,师傅在我第二天要展示课之前推翻我全部的设计,重新给我讲了课的流程之后第二天直接去展示了。对于我不完全不熟悉地课型,也是在师傅的指导下,试讲一次,就立马去展示了。这些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都在师傅的引领和指点下,顺利完成了。
也许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让我面对未知的领域,全新的任务时,多了那么一点点的勇气和从容。师傅不知道多少次鼓励我不要害怕。她总是能轻易看穿我的怯懦,再我往后退的时候,一把抓住我,并向前再推我一把,并不断给我肯定,并相信我可以做好。相信,期待就能成真。正是因为这份信任,我会比以往更认真去对待。每一次的成长都有师傅的陪伴,我真的很幸运。
于是,我认真备课了,也希望能够呈现一个好的状态。本来做事比较随意的我,还是认真写了过渡语,并努力去记忆。记忆力不太好的我只能不停地反复,就连开头语都费了不少功夫。
公开课放在上午第二节,班上的孩子正好去电脑室上课了,教室空无一人。我就站在讲台上对着空荡荡地教室试讲,去熟悉每一页的课件,去理清授课的思路,去一遍遍练习不顺畅的地方。我突然感觉很安心,很舒畅。这样站在讲台上,模拟授课的过程,比自己在家练习效果更好。那些我怎么都记不下来的过渡语就这么悄溜溜地衔接上了。
公开课顺利上下来了,我和学生的状态都不错,有一种释然、畅快的感觉。这种感觉第一次是在海景上课的时候有,我发现我喜欢挑战,也享受挑战后的愉悦感。
在评课的过程中,加上观看了自己的录像课,有进步的地方也有需要斟酌改进的地方。
一、对于我自己而已的进步
(一)过渡语自然
我一直担心过渡语的问题,可是老师们的反馈是我的过渡语特别的自然,也很好。于是,我也放心多了。
(二)语速快
年级的老师都认为我的语速快,可是这件事在我心里是优点,是有进步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我语速快。因为我听到太多说我语速慢,太过平淡的了。语速的加快说明我真的投入在课堂上了,说明我开始有点内心的波澜了,也说明我提高语速的可能。这样挺好的。
(三)评价多样
之前的评价可能是比较单调,没有色彩的,泛泛而谈,是没有温度的。现在我学会了倾听学生的回答,并进行理解和概括,最后再点评,更多的是自然而然的评价,没有太多的设计。
(四)流畅性
整节课上下来,衔接得比较顺畅,环节和环节之间比较紧凑,减少了拖拉,虽然还是拖堂了三分钟,但是相对于十分钟,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说明昨天师傅的指导是非常有效的。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先松后紧
这一次虽然控制了自己前半段拖拉的情况,但是面对学生理解不到位之处,表达不准确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处理,看着时间流逝就变得有些急,所以上到后面,就越来越快了。应该学会正确引导,学会智慧沟通,也许课上可以更从容。
(二)评价语气平淡
评价语可以更简洁、准确、到位,不要太啰嗦,太长,要简短有力量。茹茹的评价是大部分的评价语还是有针对性的,但是老师的语气,好像没有起伏,“对不对”这样的话不适合用来评价。建议是评价时,我们尽可能不站在“点评者”的角度,而是“交流者”的角度,可以试试,把学生当成我们,语气会不一样,或者把自己当成学生,是对话的姿态。评价语也是需要一种智慧的练习。这次的课堂让我能更全方位地看待自己。
(三)语气问题
虽然语气也不需要抑扬顿挫,但是发音时,最后的尾音不要喊(就是声音外放)整节课,每一句话最后声音如果都往上扬,听着会有点累,还有口头禅就是“对不对”。
(四)板书潦草
在最后钟老师跟我说了我板书。说我前面都写得很工整,但是最后结束的九个字写得有些太随意,这个要注意。因为时间太紧的关系,后面的板书就写得有些快,就没有那么工整了。钟老师说,板书的字不多,这几天都可以好好练练字,而且不用担心时间,一定要慢慢把字写好。我听进去了,也会好好练习黑板字。我也专门买了一块黑板,我可以好好地练。
剩下的就是课的细节问题,需要再调整,但是最重要的是调整上课的状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改进。
重要的不是这个课的结果,重要的是练自己。感谢有这样一次机会,除了感谢对我百般疼爱的师傅,我还非常的感谢推荐我的包老师,全力帮助我解决问题的组长,还有帮助我磨课,给我提建议的老师们,还有要给我示范的茹茹,解决我录课难题的欣姐,还有一起努力磨课的黄政,……有太多要感谢的人,所有的感谢都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