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必须遵循“描红、仿影、临帖”这一规律。
什么是“描红”?
描红是我国传统的习字法,是指在印有红色字或空心红字的纸上摹写,是初学写字的最好训练方法之一。以前练习毛笔字时,是红色的字,每隔一页都是红色的标准楷体字,上面一张薄薄的透明纸,练习书法者描那个红字,叫描红,现在基本上少了。
描红练习时需先读帖,后书写。先看准笔形和记住笔路,然后一笔写成,不可中途停笔。写前也可用手指作“书空”练习,以便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写时要动脑,一定要把描红练习中所体验的“手感”,加以强化,形成实际的书写能力。
什么是仿影?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
什么是临帖?
首先要弄明白临帖是在临什么,临帖就是学规矩,把练习的纸张放在字帖旁边,根据字帖里字的外形和笔势慢慢地对照在练习纸上进行书写。
一,位置
位置包括:笔画位置,部首位置,字体位置
1,笔画位置
笔画位置是指笔画的起笔位置,收笔位置,行笔路线。
一般情况一个笔画的组成包括起笔收笔和行笔,把这三个的位置解决了,剩下的都是粗细变化和弧度呈现了。
起笔位置:
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基本注定一个字的整体走向,比如宝盖头的起笔,一般我们临帖注重起笔的变化,为了更加贴近原贴,我们在临写的的时候很注重起笔。
收笔位置:
收笔位置和起笔位置是呼应的,两者之间就决定了行笔的路线问题,我们都知道,两者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决定行笔的路线问题。
行笔路线:
行笔是连接起笔和收笔的一个过程,重点在于行笔的弧度变化,若是直画,如果横画和竖画的行笔的弧度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部首的位置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偏旁和部首的区别,一般偏旁肯定是部首,但是部首不一定是偏旁,这个古时候分的清楚,现在统称偏旁了。
至于它的位置,这个很复杂,一般根据书法字体结构特征来定的,有一些的偏旁还好理解,比如单人旁双人旁,位置占地比较小,有的就不一定了,比如言字旁,可能会大一些。
3,字体的位置
字体的整体位置一般是由中宫决定的,什么是中宫,中宫指的是一个字体的中心。那么中宫的位置怎么定呢?一般字体的中宫要符合三个条件:宁紧勿松,宁上勿下,宁左勿右。大家可以仔细想想,要是符合这三个条件的话,中宫的位置应该是偏向于左上一点,那么中宫位置就可以定了。
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手段。今列出几种临摹方法,有兴趣的书友不妨选择试用。
1、实临法。
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实临法因能充分结合眼手脑且很有效果,所以广泛地被每一位学书者应用。
2、指临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如在工作的中间休息时.火车的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体上,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采纳;就是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为例,广为传颂。
3、心临法。
充分利用想象力,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4、意临法。
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临习法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
5、创作临习法。
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6、临摹互补法。
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笔者在此介绍当今社会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
先摹写的“骨架”正是结体美观的硬笔字,再。加肉”而表现出的点画形态又是对范字的“再生”过程。这种方法既习了硬笔字,又练了毛笔字.确是一种既简单易行又一举双得的好方法。
“临摹用功,是学书大要”。学书者视临帖为日课,潜心修研、方法适宜,细心用脑.临帖遂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