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这本书时,想起的是人间草木,读完后方知两本书并没有很大的关联,只是“人间”二字有所相同罢了。但给我的都是极强烈的生活气息与浪漫色彩。
这本书以小段形式呈现,有时甚至是只言片语。但它的文字精简又不失清丽,虽是理论论著,却无一丁点的枯燥乏味,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思想的睿智与深邃,读来可亲可感,温暖人心。
印象最深是老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初读时,这些句子都曾简单学过,略略一读只觉得是男女之间爱情语句。古人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其意:
第一种境界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说的是善于读诗的人,不能只看外表上的文字、景物和感情,要从诗中读出一种境界、一种意境。
第二种境界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完成理想,不计个人得失。
第三种境界是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自足的、自我实现的境界。
原本毫无关联的三位诗人,因为王国维的才思而结合而成为一种境界。细细品味,不由得叹服于王国维先生的智慧,想必这份领悟与理解也正是他的人生所得吧。
可叹自古文人多寂寥,王国维先生也不例外。王国维先生,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省海宁人,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可惜,就是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文人,于1927年在颐和园沉湖自尽,年仅五十岁。先生没有留给后人一个离去的理由。但他留下的《人间词话》,于诗情词韵中诠释着人生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