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在《论语》里讲“为政”讲的好好的,怎么突然讲到文学上去,而且讲起诗来了?是不是《论语》在编排逻辑上有问题。当然不是,而是说古人都是以“诗”治天下的。
孔子说我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哪里?“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句话,“思无邪”。人都是有思想的,而人的思想又都会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思想。孔子的“思无邪”就是要引导人的思想走向正路。
《诗经》的第一篇就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子为什么把文王——周朝所领导的帝王国度中,男女相爱的诗列作第一篇呢?因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一定要吃饭,一定要男女追求,不过不能乱,要有限度,要有礼制。所以他认为正规的男女之爱,并不妨害风化,这也叫“为政”。
中国历史上,凡是一个大政治家,都是大诗人、大文学家,而且中国一直是文哲不分,中国的文学家就是哲学家,哲学家就是文学家,要了解中国哲学思想,必须把中国五千年所有的书都读遍。过去中国人作学问要样样懂一点,中国书包括的内容这样多,哪一本没有哲学?譬如唐初有首诗,题名《春江花月夜》中有几句话:“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西方人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意思一样,但到了中国人的手里就高明多了,你看这文字有多美!再譬如苏东坡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是哲学问题吗?宇宙哪里来的?上帝今天晚上吃西餐还是吃中餐?
中国更是文政不分,大政治家都是大文豪,唐代的诗为什么那么好,因为唐太宗的诗太好了,他提倡的。明代的对联为什么能发展起来,朱元璋的对联作得不错,他尽管不读书,却喜欢作对联。唐太宗诗好,大臣都是大文学家,如房玄龄、虞世南、魏徵,每位的诗都很好。为什么他们没文名?因为在历史上,他们的功业盖过了文学上的成就。如果他们穷酸一辈子,就变成文人了。再比如宋代的王安石,他的诗很好,但文名也被他的功业盖过了。所以大政治家一定要具备诗人的真挚情感。
同时,中国的儒家何以对诗的教育看得如此重要?因为人生就有痛苦,尤其是搞政治、搞社会工作的人,经常人与人之间有接触、有痛苦、有烦恼。特别是中国人,拼命讲究道德修养,修养不到家,痛苦就更深了。英雄与圣贤的区别就是:“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从事政治碰到人生的烦恼,西方人就付诸宗教;中国过去不专谈宗教,人人有诗的修养,诗的情感就是宗教的情感,不管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烦恼,自己作两句诗就发泄了,把感情发挥了。同时诗的修养就是艺术的修养,一个为政的人,必须具备诗人的情感、诗人的修养。我们看历史就知道,过去的大臣,不管文官还是武将,退朝以后回到家中,拿起笔,字一写,书一读,诗一诵,把胸中所有的烦闷都解决了。
所以孔子说《为政》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告诉那些为政的人,除了领导思想不走邪路以外,对于自己的修养,更要有诗人的情操,才能温柔敦厚,才能轻松愉快地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