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惊觉真爱就在身边——读《背对世界》有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卡尔、鲍勃迪伦和我》这篇短篇小说在整部《背对世界》小说集中并不出众,因为它的选材及背景相比较纳粹、柏林墙倒塌等历史事件烘托下的颠沛流离,更贴近正常的德国人生活。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我”自述,叙述了“我”和发小卡尔真情宿命的故事。

种种迹象表明,“我”和卡尔是一对苦命鸳鸯。卡尔婚姻不幸福,归结原因是他对前妻不太好,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妻子最终跟一个电台编导跑到一个小岛上再不回来,虽然他曾找那个编导单挑,并把他打的头破血流。

“我”也好不到哪里去,前夫是一个想从整体上改变世界,可在具体的事上束手无策的人。唯一贡献是留下了汤姆,“我”心目中很乖的儿子,再过几年也将长大成人,离“我”而去。鲁珀特——“我”的第二任男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话剧演员,相处了四年,对身边的“我”总是视而不见,任凭“我”焦渴枯竭,在舞台上却感情奔放,最后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搬走结婚了。布洛克——“我”的第三任男友,供职于一家时代精神报社的时代精神写手,十四岁就已经三次半心半意地尝试过自杀的人,也是曾经对“我”这名大学老师指手画脚最多的男人,两星期前一言不合,摔门而去,从此杳无音讯。

布洛克的离开像是引爆了一个定时炸弹,彻底打乱了“我”的生活——酗酒、不打扫(包括自己和家庭)、不开窗、不思考。“我”在百无聊赖中收到鲁珀特发来的电报:星期六我在城里,很想见你。“我”终于无可奈何地洗了澡,泪水和洗澡水一起顺着从脸上往下流,“这一刻来得艰难痛苦,就像被电击了一样”,痛的感觉让“我”清醒许多。

但是“我”依然谁都不想见,“我”的过去如此不堪。那一天,门被敲响了两次,也被无声拒绝了两次,第一次是鲁珀特,他留纸条说两小时后再见。第二次居然是布洛克,那个莫名其妙的抑郁狂。

令“我”惊奇的是,生活中的两段旧情突然都冒出来,“我”对过去越发厌恶了。

第三次门被敲响,“我”甚至悲催的预测,不会前夫也来了吧。就在这一刻,有人用钥匙打开门走了进来——是卡尔。卡尔终于走进了“我”的生活,连同他代表的“我”的过去。

卡尔是来找“我”看鲍勃迪伦的演唱会,“所有音乐怪人都在唱他的歌,只唱他一个人的歌,我实在没办法一个人看,这种节目只能和你一起看”。

“我”和卡尔评论着舞台上的音乐怪人,他们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变化,岁月这把杀猪刀,剥削了他们的青春,使他们逐渐老去、肥硕,只是那些歌还没变,依旧动听。

“我”渐渐感悟,“看起来不是一切都已经失落,尽管时代变了,有些东西自始至终不会变。就像身边的卡尔,这个从“我”十八岁就把“我”了解得透透的人,这个连“我”母亲也认识的人,这个知道什么叫伤口的人,他明白这个伤口的另一个称呼叫母亲,而且这个伤口永远无法愈合。”

换言之,卡尔是唯一了解“我”的人,甚至比“我”自己还要了解。

音乐怪人们终于退下,鲍勃登台献唱,他如同老醉汉般用他浓重的鼻音,嘶哑、拖沓的唱着。没有搔首弄姿,没有吉他的固定伴音,没有闪闪发光的服装,可他总是能把所有人带入诗意的世界。

你失去了你自己,你再现了,

你突然发现,你无所畏惧。

“我”终于醒悟,你失去了自己你又找回了自己,现在你突然感觉到:你不必再恐惧什么了,有人来到了你身边,他找到了你。

受触动的“我”和卡尔泪水夺眶而出,然后“我们”对视着,终于,经过了二十年的弯路,“我们”接吻了。“我们”倆漫长的人生之路终于在这一点上交汇,命运始终带着我们向这个点迈进。

“我”找到了想要的东西,遇到了生命中正确的人,虽然这个人被“闺蜜”了二十年。

小说看完,我搜索了鲍勃迪伦的歌曲,在晨光中、夜幕下,反复循环。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歌曲和名字被铭记,不仅因为他们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而是他们写过的词,唱过的歌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内化于心,是大家情感的寄托和归宿。

这部短篇小说以一个中年女人混乱不堪的生活为切入口,讲述了人生走到某一个拐点,无路可走的尴尬境地。“我”知道,要么就此沉沦,要么重新来过,但是“我”已经记不起这是第几次抉择。究其原因,“我”的内心缺失爱和力量,是儿时的某些遭遇,让“母亲”成为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所以“我”不断向外求索,却宿命的遇到一群内心乏力的男人,致使她伤痕累累,濒临崩溃的边缘。

卡尔和鲍勃迪伦都是打开“我”的混沌世界的钥匙,都属于过去,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一直陪伴,从未改变,不论是爱,还是旋律。这一点点醒了“我”,也点醒了阅读小说的人,是否忽略了身边看似一成不变的,却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拥有的多未必幸福,拥有的少也未必可怜,关键看你的取舍,让内心丰盈起来。

前几天写了一篇《你无限循环的一首歌是什么》,本是鸡汤,却接连几天受到大家点赞和评论,那些留言被提及无限循环的歌名,都陪伴了一段心路历程。忽然对大家的故事好奇起来,如果可以,我希望多写一些故事,每个故事都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相同在桥段惊人地雷同,不同在每个人的特立独行的抉择,因而承担了不同的结果。所有故事背后的共鸣,都是故事存在的价值。

如这篇小说一般,从中悟出道理,历久弥新,心仿佛被柔软的手安抚了。可以经由文字和音乐治愈的情感,都是值得的尝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完德国小说家埃尔克·海登莱希《背对世界》短篇小说集,是在端午小长假第一天的早上,最后一篇《背对世界》让我泣不成声...
    平白书阅读 437评论 0 4
  • 小琴,14岁,女孩儿。母亲小学文化,私营业主,离异自己独立抚养小琴3年。“最近几个月来,女儿一直迷恋手机,上课时给...
    李晓茹阅读 312评论 0 2
  • (四)初见 江城市不是很大,但是绿化特别好,比如我上学的路上就要路过两个公园,三中周围也种着许多树,门前...
    沈白_阅读 179评论 0 0
  • 文/孤鸟差鱼 国王的婚姻 我没实权 连观众都不算
    孤鸟差鱼阅读 149评论 4 6
  • 经常有朋友打来电话问,进藏旅游什么时候合适。说随时都可以来,我怕落得没有诚意的埋怨,所以多数时候,我会说从“五一”...
    李一文阅读 397评论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