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下,身心修炼中,身心自然形成一种超越功利的审美态度,渗透着自然对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启发、自然的超自然的灵性和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等丰富内涵。
领略其中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心之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心之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以内观方式观万物,万物会显示出自得的意趣,在“慧之行”中,心意是缥渺的,既能专注与最细微的地方,也会伸展到无限辽阔的宇宙,天地万物无论巨细,皆回归于丹,万象归一,心溶物也。苏轼曰:静故了群空,空故纳一万境。庭中的花草树木,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文学中礼仪诗酒茶,庭前小酌,闲庭信步,都成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