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哲学的逻辑论证,即生活中的讲道理,可分为逻辑之理、语义之理、经验之理三个层次,本篇开始进入到对语义之理的讨论中。
语义之理最基础的单位是概念,也是语义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不顾语境和层次混乱,这些谬误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稻草人谬误,堂·吉诃德奋力抗战的那个假想敌。
我先帮大家捋一捋,现在讨论到哪一个层面上了。一开始我就说,咱们讨论讲道理,主要是三个层面。一个是逻辑之理,一个是语义之理,一个是经验之理。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要慢慢过渡到语义之理。
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忘了,这三层道理,到底各自是什么意思,我帮大家复习一下。逻辑之理,是你要判断论证是不是有效,你不用关照论证中牵涉到的词项是什么意思,也不用对论证牵涉到的事项进行经验研究,你只要看看它的逻辑形式就知道了。
语义之理是什么?你要判断它的论证是否有效,你要知道这个论证中牵涉到的关键词项的意思。比如这句话,因为你是单身汉,所以你是男人。这当然是一个有效的推理,但是你一定得知道单身汉是什么意思。
经验之理怎么体现?你要判断这个论证是否有效,还要做一些经验的调查。比如这样的一个论证,正因为你现在是个单身汉,所以你有权利去追求那个女孩。这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说,但这个话预设了大家是知道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什么的。
很显然,语义之理处在什么位置?它处在逻辑之理之下,经验之理之上,是夹心饼干的这样一个结构。有一部分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认为,语义之理放在这儿就是碍事,要把它给消解掉,并把它看成是经验之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有一部分哲学家则认为,语义之理有它的独立性,比如说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就是这么看的。我自己是倾向于把语义之理单独拿出来说的,因为我觉得这样对于整个逻辑学内容的展开是有帮助的,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讲道理的不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