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名校的抵达 ——清华附小的教师成长之
>> “个人的明智来自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
>> 评价一所小学好坏的关键标准有两条:一条是是否具有持续为培养聪慧、高尚的时代新人奠基的能力,一条是是否具有持续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模式并提供可借鉴样本的
>> “成志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理想抱负:情怀天下、志存高远;学养深厚、立人为本。 意志品质:刚毅坚卓、博学于文;修己以敬、德才兼备。 实践行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团队协作、守正创新。“成志教师”专业发展外显样态—— 敬业:让严谨务实与自觉研究成为向上的职业追求。 博爱:让悦纳尊重与因材施教淬炼不竭的智慧源泉。 儒雅:让敏而好学与泰而不骄涵养恒久的师者风范。
>> 通过过程性数据分析与分辨让教师将自己的“角色计划”与工作结果对标,学校据此进行公正评价。
>> 关键事件的撬动与带动。每一位教师都有对成长的期待,就看他自己能否创造机会或学校能否给予他机会,从而展现其教师角色的“高光时刻”
>> 即新教育实验的“前行、攀升、飞翔”理论——通过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通过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通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 在同一时间可能分散在不同教室中,学习不同科目。这种做法同西方高中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非常接近。
>> 他很热情地给我翻看自己编的京剧剧本。这个大男孩儿兴奋地告诉我,十一学校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开设了很多相关课程,仅戏剧课程就有18个。这很符合李校长的个性,“对于学生来说,有选择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创造”。
李校长对我说,其实走班制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原来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同时又有些学生听不懂,分层分类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变一班一张课表为一个学生一张课表,课表由学生自选的各门课程组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 学校立足培养志远行近、行圆思方的学生,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从初中一年级即着手进行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参加与自我规划的职业相对应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阅读与自我规划的职业相对应的名人传记等。但榜样对一位中学生来说可能最具有感召力,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所获得的成就和感悟,最能撼动同学们的心。
>> 当然,在选择名家进校园时,学校也不是仅仅考虑学生的兴趣,还十分注意满足同学们的需求,特别是注意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需求和心理需求,以确保对症下药并让同学们感到“如春风拂面”。
>> 每两周举行一次。李希贵校长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哪怕仅仅是字典查得比较快、绕口令说得比较好,也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因为任何一次闪光,都可能成为这个孩子上进的起点。
>> 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探路 ——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人大附中
>> 刘校长有一句很精彩的话: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希望能尽情展示自己的精彩,而学校就应该为学生搭建舞台,并拉开大幕
>> 刘校长不但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教师充分发挥特长,还善于挖掘学校里每一个人的潜能。
>> 刘校长说:“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世界一流的环境中成就世界一流的工作业绩。他们能翻多大的跟头,学校就给他们搭建多大的舞台。”
>> 许嘉璐副委员长用八个字概括了他对人大附中的评价:感动、钦佩、羡慕、深思。感动的是刘校长带领的整个教职工队伍爱学生,视学生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视教育事业为自己全部的感情、理想的寄托;钦佩的是人大附中的创新;羡慕的是人大附中的同学们能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们能在这样的领导团队的带领下工作;深思的是,以刘校长为代表的人大附中领导团队在实践中把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以这种精神迎接中国教育改革关键阶段的到来。人大附中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