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雪的视频,看李雪的书,突然被两个词“自恋幻想”、“第二性”触动。感觉找到了自己一个很大的症结所在。
乍一看,这两点跟我都没太大关系。我独立,从没想过依赖任何人。我不自信,经常自卑。我既没想过依靠男人,也不自大,但我意识到自己是极度自恋的。自恋到一直不敢直面人生,总是在逃避,总是在幻想。
小时候我就极度胆小,看见什么都害怕。但对物的恐惧我自己并没有什么印象,对我来说最恐惧的是面对人。看到人我不敢打招呼,不会叫人,说是害羞没礼貌。看到人我会脸红。内心想做班干部,但真要我做了,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个人也不敢管。有男人向我表白,我吓得像个犯错的小孩,头也不敢抬起来。害怕遇到,就在墙角一躲好长时间。从小我就有社交恐惧症啊!
长大后,虽然和人打招呼这些事克服了,但实质并没有变化。我害怕人多的场合,害怕聚会。人多的场合,如果没有一个伴,我会主动孤立自己,离群寡言独行。如果有一个伴,我才会觉得安全。以前单位组织集体去九寨沟旅行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好孤独。别人都是三两成群,嘻嘻哈哈,没有一个人是我专属的伴,我内心落落寡欢,表面若无其事。集体宴会,别人轮流给领导敬酒,我希望自己能躲起来,不要面对。
现在我也没有变。因为疫情,因为远离家乡,我可以有理由躲开所有的人情应酬,我把自己过得越来越独,彻底躲进了自己的壳。
我如此胆小,却又喜欢在舞台上表演。从小我就很热衷于参加表演活动,跳舞,朗诵,面对舞台下的人群,我虽然也会紧张,但我能尽情的展示自己。
从小我就想当演员,并不是羡慕演员的名和利,只是希望能在一个有脚本的剧中扮演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人生,而这些是在我真实的人生中自己做不到的,不敢面对的。
从小我就不听课,上课期间活在自己头脑编制的幻想中。幻想各种情节,我这个主角在幻想中是被爱的,是中心,可以满足我自恋的幻想。
长大后我一定要离开家乡,不是追求什么事业,是我认定了幻想中的爱情对白一定是普通话,而不是家乡的方言。除了小时候的梦中情人,我的初恋就是说普通话的外地人。
让我为之付出最多,时间最久,感情最深的一段恋情,也是产生于幻想中,感动自己的独角戏。一封随意发出的邮件,收到了回信,回信人和我同专业的前辈,我认定了这是缘分。我不看现实中的条件,不考虑得失对错,就一门心思的扎进去,付出,直到伤痕累累,无法继续才被迫放弃。我感动对方了吗?不,我感动的自己,我做的一切也是满足自己的自恋幻想。
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恋。从小到大我都活在自恋中。我害怕这种自恋被打破,所以我不敢面对不愿面对真实的人生。我害怕别人不喜欢我,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因为自恋,所以害怕,因为害怕,所以逃避。
我说自己不会做领导,不会管理。我做不到命令别人,安排别人。因为我害怕冲突,害怕别人给我脸色,害怕别人因为我而不高兴,害怕别人不如我愿。所以我不喜欢管理,我喜欢独自工作,独自面对。
我说给女儿自由,放任不管。我害怕和她发生冲突,害怕她不听我的,害怕我的计划和愿望失败,所以我放弃管她。虽然我担心她的健康,担心她的习惯,但我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只好把她的人生交给她自己,好坏随她。
从小到大,我害怕人际关系冲突,害怕被诟病,害怕失控。记得小时候妈妈下班晚回来的时候,我内心特别恐惧,我担心妈妈出事。我觉得妈妈就是我的保护伞,她出事了我的天就塌了。我害怕这种失控感,我就想快快长大,我认为长大了独立了,我就不会再害怕了,我可以掌控自己了,我就不担心任何人失控了。
所以我是无情的,自私的。我对父母家人朋友都没有特别的依恋。离开很少想念,也不伤感离开。我的无情是因为我害怕失控,害怕因为他人打破我的幻想。我自恋到无法忍受失控。为了减少失控我让自己独立,独立到可以不依赖任何人活着。
离婚后我很庆幸,庆幸自己终于又获得了自由,可以自在的生活,不用再忍受迁就任何人。他脾气大不大,对人好不好,生活能力强不强,身体好不好,这些都与我无关了,我不需要承受这些与我想象不一样而带来的失控感。
是,一直以来我最害怕的就是失控敢。而可控是我的自恋幻想。真实生活就是不可控的,除了自己,其他都是不可控的。而我害怕失控,所以就只能活自己。因为害怕失控,所以我喜欢做技术类的工作,不喜欢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因为事是可控的,而人是不可控的。我喜欢购物,因为这是可控的,我买个物件,怎么布置家里,这些都是可控的。
可人是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活着追求生命的意义,追求存在的价值。而存在的价值是被需要,被看见。一边,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我觉得空虚无聊,另一边,我又逃避关系,所以造成了我的纠结和痛苦。
我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本身就是不可控的,想要一切可控那是自恋幻想。我应该做的是认清真相,面对现实,打破自恋幻想,面对真实的世界。
比如对于女儿的健康和生活习惯。是,边界是有的,我不要去评判她的对错,不去给她贴任何标签。我希望她健康,就去做对她健康有利的事。我希望她能吃得健康,就去试着做不同的饭菜吸引她,而不是不做饭不吃就不吃。我希望她身材挺拔,可以带她做操,而不是宁肯自己刷手机也不陪伴她。我不要幻想她做的好,我做了她就喜欢,我教了她就会,这是我的幻想,达不到我就觉得失控了,所以我害怕失控而不去做。我要想办法带动她,而不是一边埋怨一边放纵。每当她不配合有情绪时,我要认清这就是事实,这是正常的,是我不可控的,我没必要因为失控而生气泄气,我能做的是自我负责,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一个办法不行,就换一个办法。
当然,我也不能要求自己一下子就破除几十年的习性,那也是我的幻想。我允许自己做不到,允许自己害怕。我不能强迫自己一下就从社恐变成了社牛,我知道自己不社交是因为自己害怕失控,我明白自己的问题,如果我就是害怕,那我也不要勉强自己,说自己不害怕。我允许自己逃避,也允许自己躺平。也许有一天能量高了,自己就变了,不变也没关系,我需要做的只是认清真相!
刚又看到了一个很适合我的解释,虚假自体。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虚假自体,具备虚假自体的人,无法体验到关系的安全感和相互满足感,极端的虚假自体甚至会引发严重的人格障碍。虚假自体的形成源于失败的母婴关系。母亲不能根据婴儿的自发需求来回应,无法及时满足婴儿,婴儿想要生存,只能去适应母亲的反应,因而原理自己的真实需求。虚假自体感受不到关系对自己的滋养,感受不到真实的意义。虚假自体总是恐惧失去关系,会为了保住关系而做出各种妥协,任凭这些妥协伤害自己。虚假自体常常表现为界限不清晰,难以拒绝别人。严重的意识不能安住在身体上,总是向外寻求刺激。
虚假自体就像一个急速运转的程序,它会消耗能量,所以跟外界建立的关系不能维持太久,否则就会觉得累。
这不说的就是我吗!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在婴儿时期是怎么度过的,但我知道那时候我的到来并不受欢迎。妈妈说爸爸看我是女孩都不想要我。爸妈关系一直不好,姐姐只比我大一岁,爸妈工作都忙,家里条件又不好,可见我一定是不被重视的。姐姐是第一个,又有大姑的奶水滋养。我小时候被寄养在一个奶妈家里,据说整体被一根绳子拴在炕上,不听话就用一个手帕上画的猫猫来吓唬我。我没有记忆,但听他们叙述起来都觉得自己好可怜。这样的环境肯定对我的性格形成产生了影响,这样说起来虚假自体强大就不奇怪了。
从小我就被形容超级乖。大人一嗓子,叫我坐下我不敢站起。我印象中有一次打碎了一个杯子,全家人罚我,一会儿让我坐下,一会儿让我站起来,我乖乖的配合,几轮后大家都笑了。小时候放暑假,妈妈带姐姐去大姨家,偷偷走的没告诉我,第二天早上起床我不哭不闹接受了这个现实。暑假期间爸爸每天去打麻将,我自己在家呆着,中午爸爸买一牙西瓜给我,我在大门口等着。晚上我自己在楼上电教室看电影,看完下楼回家自己洗脚睡觉。所有人都夸我懂事,乖。
现在我知道后遗症是什么了。后遗症就是从小我就活在别人的眼色中,我受够了看人脸色,所以我对家人没有那种深沉的爱。现在对父母我内心知道都是一种应该,我应该每周给他们一个电话,我应该爱他们对他们好,可内心真实的我对他们并没有依恋。离开家后我从来没有想过家。我和姐姐没事从来不打电话,以后父母不在了估计也很少再来往了。
写到这里我想哭,我同情小时候那个无助的小孩。以前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这么冷酷无情,姥爷奶奶去世我都没有想哭的感觉,看个电视剧很容易被感动的稀里哗啦,可到真实的关系里我却从没有为别人哭过。我有一个超乎强大的虚假自体,导致我在所有关系中都是虚假自体在表现,导致了关系让我消耗很大,我抗拒关系。以前谈恋爱时,我明明很生气,很委屈,还要装作很懂事的样子,处处替对方着想。我的表现并没有感动对方,只是让对方觉得我不值得珍惜,可以随意践踏。我在关系里是失败的,所以恋爱没有成功过。从小就幻想着爱情,却从来没有真正体验过爱情。李雪有个课程,重新养育自己。以前我觉得这课程跟我没关系,现在我觉得我就是那个特别需要重新好好养育自己的人。我并没有责怪爸妈的意思,我理解他们的无奈,他们自己也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去爱。我一直认为我的性格像爸爸,其实是爸爸也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他一直是老好人,怕麻烦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他也怕麻烦到我们。他跟我一样不愿意社交,他也是一个人自在,他也是虚假自体强大的人啊!
正是这样,我抗拒关系,又害怕孤独,害怕失去关系。我不能安住自己。没结婚时,我以为只要结婚了就一切都好了,我就不会再孤独了。可在每一段恋爱关系中,我都没有摆脱过孤独的感觉。有一段时间我没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那时女儿还小,不能跟我正常交流,那段时间我觉得好孤独,每天都没人和我说话,我不能没有关系而独立存在。现在也一样,我经常会感觉孤独,我害怕老了退休以后日日的孤独该怎么度过。我认为是我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没有找到让我为之投入的兴趣爱好和事业。其实症结在这里,我要觉察我的虚假自体无时无刻不在控制着我。觉察是第一步,然后我要学着重新养育自己,好好爱自己。一个真实字体的人是不会孤独的,他能和世界真实链接,植物动物都可以有链接。他能安住在自己身体里,活在当下。而我,因为虚假自体,我抗拒当下,我总是活在幻想里!
想到了最近的剧情。女儿要回来,好友刚好也是这个时间回来,可以带女儿一起回来。可需要两个小时车程送女儿去好友家。我们回去的时候,姐姐姐夫开了两个小时车接我们回去,姐夫表示打个车很方便,开这么长时间没必要,我内心就说以后能不麻烦就不麻烦他们了。姐姐说这个时间他们可能不在老家,爸妈说他们去送女儿。可爸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我也不忍心麻烦他们折腾。姐姐的意思是给女儿买张机票让她自己飞回来就行。虽然我不想让女儿单飞,但想着不麻烦他们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这就是我的剧情,我不能麻烦任何人,我不能让任何人觉得为我付出了,即使是自己的亲姐姐。在这点上,前夫就不一样。他和我相反,从不怕麻烦别人,十足的社牛。他联系在我老家他的朋友,帮忙送女儿。这是他的人情,与我无关,我不会有任何不好意思。昨天走的时候,姐姐姐夫都在,女儿身体不舒服,我也没有开口让他们去送,还是让前夫的朋友去送的女儿。
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我头脑里就会有很多的剧情。我不愿意给任何人增加负担,最后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前夫是家中的老大,男孩子,被妈妈当成宝,在家中耀武扬威。他有很多我看不惯的地方,但就这点上,他比我真实自在,他活得不累。当初我选择跟他结婚,就是觉得跟他在一起很自在,我无需伪装,无需客套。他的妈妈当初在养育他的时候,一定照顾的很好,才让他那么有底气。
还有,我如果去别人家,做什么都会很小心,不能放松自如。而那些真实字体强大的人,比如前夫,表妹夫,他们就能做到在哪里都跟在自己家一样。吃完饭困了很随意就躺在沙发上睡了。
姐姐在这方面比我要好很多,而且越来越好。所以她人际关系方面比我强太多。可能她是第一个小孩,爸妈又是刚结婚,对她的态度应该跟我不一样。所以我们的性格底色就有了不同。
按说女儿应该不会像我,她是被宠着长大的。虽然她现在也表现的比较内向,但她是有底气做自己的,将来她是有遗传爸爸的性格潜力的。她的内向是不屑于参与,而我的内向是不敢参与。她敢对谁都发脾气,我活了四十多年,也只对她和她爸发过脾气。对她,我要注意的是不要吸食她的能量,好好重新养育我自己,看见真实的自己,满足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