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3天没写文章了,这几天一直在备课和录课,时间紧张了些。写一写这几天在录制《回延安》时的一些心得。
一:录制网课,先给自己绘制一个流程图。
学校给我安排了的任务是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说心里话,我非常讨厌讲解诗歌。古诗还好一点,现代诗歌,我实在看不明白,我按照王君老师准备贾平凹《风雨》时的做法,先到网上找了十几篇关于《回延安的》文章进行参考。或许是这些文章质量比较高吧,我对贺敬之先生的创作思想竟然有所领悟,我开始觉得可能自己讲解诗歌也是可以的。
可能这次备课,唯一顺利的就是看这些文章了,下面我找课件,找教案,忙的一塌糊涂。没有课本,只有一块电脑屏幕,我有些崩溃,我知道自己做错事情了。准备一节课,跟生产一件产品差不多,需要先把流程图列出来。
1:素读课文。这节课有很多录音,我前前后后听了20遍左右。最后,这节课差不多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2:绘制思维导图。把《回延安的》大体思路整理清晰以后,再想想该怎么办。在此之前,啥也不想。
3:进行目标的取舍,确定本节课必须要有的目标。
4:确定教案流程。
(1)导入:直接进行文章导入。
(2)背景知识:介绍贺敬之和《回延安》的写作背景。学生可能没接触过这位诗人。贺敬之先生是山东人,老乡。
(3)带着目标听课文,学生跟读。我让学生标记字词,概括文章各个章节的内容,试着总结文章的感情。
(4)分析字词。
(5)讲解文章的总体框架和思想感情。
(6)讲解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
(7)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8)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
(9)进行练习拓展。
(10)布置作业,整理笔记。
5:按照目标,收集整合文字材料。
6:制作课件。
7:录制视频。
按照流程来进行准备,这节课才理顺了。
二:先整理教案,然后制作课件。
这应该算是教训吧。我每次做演讲以前,都是先把稿件写好,在制作课件。这次我先弄的课件,结果自己狼狈不堪。
我果断放弃了制作课件,先按部就班的把讲课的所有环节都打磨好,然后再制作课件,感觉一切都舒服了。
三:分解录制,然后进行剪辑。
第1阶段:从头录到尾
录制视频的时候,总是想着让自己一口气录制完,有一点错就要从头开始,这样效率就比较低下,心情也非常差。
第2阶段:录制片段,最后合成。
我开始分段进行录制,只要有现成的课件,我就抽空录制一个段落,最后对文章进行一下剪辑,这样效率就高,即便出现了录制上的问题也不至于心情太差。
第3阶段:剪切片段,制作短视频。
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看短视频,如果我能够把自己录制的内容,剪切成一个又一个短视频,放在我的短视频账号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我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时候,老师总是把一节很长的内容,切成10分钟左右的视频。这样我看的更有成就感了。
学生上了一节课,学习了20个知识点,学生的感觉是1节课那么漫长,作业那么多。
但是如果剪切成小视频的话,学生可能会说:|“哇,我学了20个知识点。”
两种感觉,完全不相同。
四:先做基本教程,再图创新。
这节课几天前就接到了通知,本来不难。但是我过于较真,上来就奔着优质课的讲法去了,导致我十分被动。
要不是,我机智的先把讲课流程做出来,又弄好了基本课件,我可能现在还弄不好这节课。走一步,说一步的话。我不能看到别人的优秀教案,就想着拿来主义,看到别人的花样多,就觉得自己能多学习。
先把学生需要的基本考点弄明白,再把讲课的基本流程都整理清晰,想好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弄出一个基本的样子来,再进行创新。
脚踏实地的讲课,不要盲目自大。
五:保护版权。
前天我将两位老师的文章盗用以后,其中的一位老师对我提出了质疑。这件事情让我深深的明白了,自己必须要注意版权的尊重。
别人再好的课件,也不能拿来主义。别人的图片再好,也得给人家表明自己仅仅是用于公益讲课。一旦让人发现,自己是用着别人的图来谋利的话,自己就要小心了。
最近胡老师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这样的事情虽然以前也有,今后还是会有很多人,开始我得给自己严格要求。
六:总结
疫情过后,我会选择留在互联网讲课,搭建自己的系统的语文课程和家长课程。每一次的困难,只要好好的分析和把握,都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本文没有使用参考文献。
2:我必须要把这个尊重版权的警钟拉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