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对牛津感觉。我的脑海里就是泛黄的老照片,牛津的建筑底色是土黄,土黄色在中国会让人想起黄土高坡,陕西的民谣,黄河……
黄色是孕育的颜色,牛津是英国科技和文化的发源地,是欧洲的河姆渡。孕育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它的第一次有记载的教学是在1096年。这个时间离孔子开堂授课已经过去了近1500年,此时中国的北宋已经开始了农业社会的一次政治经济的变革 (王安石的熙宁变革)
公元8世纪中国发明了印刷术,11世纪发明了活版印刷,但直到15世纪这一技术才传到欧洲。造纸术公元2世纪出现于中国,7世纪传到日本,8世纪向西传播到中亚,10世纪到北非,12世纪到西班牙,13世纪到北欧。中国的另一项发明——火药,产生于9世纪,几百年后它才传到阿拉伯国家,14世纪才到达欧洲。”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1954年出版的《中国科技史》的序言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在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可“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牛津是不是答案? 还好我们不需要承载这么重的话题,就是走走逛逛,感受下牛津的气息罢了。
牛津共有104个图书馆。其中最大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于1602年开放,比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早150年,现有藏书600多万册,拥有巨大的地下藏书库。
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决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必须免费提供一册给牛津和剑桥的图书馆,至今如此。
牛津下的30多个学院大都在13到16世纪创办,默顿学院是牛津最古老的学院(1264年)。其它有:新学院(1379年)、皇后学院(1695年)等。
一路沿着牛津大道走过,沿途经过牛津历史博物馆,万灵学院,玛利亚大教堂,牛津图书馆(博得利,默顿),三一学院(跟剑桥一样,其实是剑桥抄袭牛津),叹息桥,大教主纪念碑(是为了给被玛利亚女王烧死的大教主立的)
牛津和剑桥相比,是生活气息更浓。这其实是因为牛津的各个学院都散落在商业街内。学生们从图书馆出来就可以走进咖啡馆,削减了孤独寂寞冷的学究气。
还是念念不忘开头的那个主题。在杰克·戈徳斯通 《为什么是欧洲?》有如下论述。
在1500年以后的西方,一系列的新发现促使着思想家们去突破古代和宗教传统所赋予的知识,并专注于通过数学/逻辑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来理解自然界。然而,如果不是和实验性的研究工作相结合,仅仅依靠先进的数学和逻辑去思考自然界的话,仍然会出现错误从而无法为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提供基础。要改变工业的发展模式,就必须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广泛传播实验性的研究方法,并且使科学技术成为工业生产中应有的组成部分。正是在18世纪的英国,这些变化第一次被聚拢到了一起,从而创造出了一波又一波由科学所激发的技术革新。”以此,一个全新的欧洲发展道路出现了。
牛津和剑桥其实是实施上述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再加上当时的宗教,文化和政治环境综合而成。而具体的How 或许已经有无数的专注去论述了。
期待大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