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社区(二)
1.0版本的超级社区
这是我“超级社区”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要写的内容叫做“1.0版本的超级社区”。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想要打造超级社区,一定是先从一个基础的,小型的开始。
为什么必须是一步一步来呢?因为新的技术需要积累,市场需要培育。有市场,有利润,各种资本才会蜂拥而至,才有可以再做更大一点的,这是一个生长的过程。从出生、成长、壮大到衰亡,是一切生命的基础特征。
我不是要设计一个具体的社区样貌,因为具体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而是从各种角度给出它大概的标准,或者说底线,只有达到这些标准,才是我心目中认同的超级社区。
在上一篇说过,超级社区是将人们生活和工作所需的住宅、办公室、餐厅、健身房、影厅等等,以分布的形式聚合到一栋建筑里面去。不过我好像遗漏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超级社区的各种雏形其实早已开始形成。比如各种共享的办公、住宅等。当然,请不要被“共享”这两个字迷惑,它不过就是装修质量变得更好了一点,服务更全了一点,等于说你不用自己购置家具、打扫卫生了,社会总体的分工合作程度增加了。
更接近超级社区的趋形是“长租公寓”。2014年雷军投资了“you+国际青年公寓”是个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前的长租公寓只是居住场所 ,而在此之后的很多长租公寓(如自如、青客、蛋壳、魔方等),开始出现了居住+工作的性质,这和各种互联网平台如微信、淘宝等的出现有关,有很多小团队、或者个人开始借助这些平台创业如:淘宝店主、自媒体、直播主播等。他们不仅需要居住和工作,还需要方便和同行进行交流,大概是这种原因催生了上述的长租公寓。
长租公寓处于超级社区的临界点上,但还不足以成为超级社区,需要在定位和设计上做出一些改动。
先说定位:长租公寓——不管是更优质的、还是能提供创业孵化的公寓,单从名称就能看出,它对自己的定位依然只是公寓。所谓公寓,就是在主流的住宅和办公之外的一种非主流配套设施。
超级社区是长租公寓的成年版本,如同智能手机跟平板电脑的关系一样。它是超越于家庭和公司这两种组织形式的全新品种,已至于我都不知道该给它叫个什么名字,暂且称之为超级社区,它是要对主流住宅和办公的逐渐替代。
别看这“超级社区”名字取得响亮,其实就是要在长租公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降低成本,提升性能而已。这是一切设计创新的本质,长租公寓就是因为性价比不够高,所以只能被小部分特定人群使用。超级社区则是要通过提升性价比,让所有人都能住进来,连我妈都不例外。就好像智能手机出现后,你想不买都不行。
提高性价比的唯一方式就是上篇说的宇宙第一定律“聚合”。更多的聚合意味着人们缩短了移动的范围,也意味着能够共享更多的功能,因此原因才使得成本降低,性能提升。
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给出一个小型的1.0版本的超级社区标准。因为要面对用户群体各不相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钱的没钱的、已婚的、单身的、个人的、企业的、打工的、创业的等,所以并不存在确定的标准,它是根据不同情况在各个指标之间上下浮动的,最根本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尽可能的形成多功能聚合,或者说是尽可能的提高性价比。从感觉上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就是,当你看到它之后会眼前一亮,如同漂泊的游子又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它仿佛似曾相识,却又焕然一新。你忍不住的询问了一下价格?怎么可能!竟然这么便宜!
好吧,说回标准,先从选址说起:和众多的酒店、公寓、公司的选址策略一样,优先选择一二线城市,因为这里年轻人多,打工创业的人多。优先选择商用房,其实住宅楼也行,主要是看它对空间的改造有没有太多限制,如今有很多酒店、公寓就是将整栋老式的,七八层左右的住宅楼改建而成(超级社区对内部空间的构造有一定的要求,我到后面会讲)。
关于规模:当然是越大越好,大规模才能产生多功能聚合,因而降低成本,提升性能。看看现在的大型购物中心,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就知道了。当然大到一定程度后,它会达到一个边界,过了这个边界性价比反而会下降。大有大的好处,但如果想想美国的五角大楼事件,你就知道它的风险是什么了。如果要给出一个最低标准,那就1000平米以上吧!和星巴克旗舰店的面积差不多,楼层必须是两层以上,这有利于对空间的塑造。
关于功能:上面说过,将人们工作和生活所需的住宅、办公、餐饮、健身、影厅等等,以分布的形式聚合到一个单位中去。其中的各种细节在此不多说,因为可以组合的方式太多,我描述一下它大概的样子,首先房间会变小,像一个一个的格子一样,这些房间大多以住宅为主,还包括洗手间、衣物柜、办公室、健身房等等,当然,像办公、健身这些功能不是说必须放在房间里面,分布在住宅周围也行。配合我后面要讲的空间设计,它整体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大房子里面有小房子,小的房子里面可能还有更小的房子。尽可能聚合更多的功能,这样可以减少流动范围。尽可能的共享一些功能,让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两句话说来容易,但实际操作中是要各种权衡计算的。该聚合到什么程度?什么功能适合共享?什么功能不适合共享?什么功能要配置多一点?什么功能要少一点?这是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及各种技术的发展来综合判断的,反正,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那如果说要给出一个最低标准:我想至少要能提供居住和办公,必须是分布式小型化的。
关于材质:材料是组成上述各种功能的基本要素,“聚合”也包含了各种材料元素的聚合。它与上述的各种功能聚合的原理是相通的,只不过一个微观一点,一个宏观一点。所谓时尚优质的材料,其实就是多功能聚合的结果。如果要给出关于材质的最低标准:参考一些大品牌旗舰店选择材质的标准即可如:wework(共享办公)、星巴克、优衣库、外婆家等。
关于空间:我上面说楼层必须是两层以上,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定的高度,对空间的可塑性更强。我想象的空间感觉上就像是把过去的胡同、宅院这种结构搬进城市的高楼一样,如上述的,在一个大房子里面,由众多的小房子组成,而小房子里面可能还有更小的房子,它能组合出多种样式,像一个微缩版的城市。当然,这只是说空间结构,各种材料使用肯定是最新的材质,并且,应该尽量多的使用玻璃材料,它能让空间显得更通透。其实和购物中心的空间设计差不多,就是把各种商铺改成住宅、办公等即可,然后尽量做出一层一层嵌套的效果,超级社区中是不存在商铺的,一切都是服务。下面给出一个最低标准:至少要出现在一个大房子里面,构建多个小房子这样的感觉,尽量多的使用玻璃材料。
差不多就这些,总结一下如何做个1.0版本的超级社区:尽量选择一二线城市,年轻的打工创业群体居多的地方,尽量做成一个微缩版城市的感觉,必须将住宅与工作融为一体,尽量多的共享一些功能,把住宅变小一点。
这只是大致的描述,具体的情况是需要调节的,不管是面对什么用户群体,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尽量多的提升性价比,提升性价比的唯一方式就是让更多的功能聚合。聚合程度越高,性能就更强。至于说什么才算是更高的聚合程度?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这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反复权衡计算,在各种功能之间平衡取舍。
超级社区等于超级能量,它除了让人住得更舒适,同时也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不管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它促进了分工合作,降低了交易成本。你不仅可以在此工作和居住,还可以把你的父母、子女接过去住一块,只不过居住的方式会发生一点变化,过去是一家老小住一起自给自足,而如今更多的会是以便于工作的方式居住。大概来说,年轻人会和年轻人住的近一点,老年人会和老年人住得近一点,一起共事的人会住得近一点。小朋友会和小朋友住一起,这里也将是他们学习的场所。老年人住进去并不一定就是养老,可以从事一些家政服务类的工作,能赚钱又能陪伴子女,这多好!我并不确定这样的场景会多大程度的发生?只是想说,超级社区是超越于家庭和公司的混合体。
我在上一篇讲过,有什么样的线下社区,就一定有一个相同的线上社区,虽然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但这并不意味线下的交流会增多,因为在线上更方便信息共享,更高效。不过你也不用介意,人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那是一定的。另外,超级社区一定是智能社区,最新的科技产品一定是在这里率先使用。
稍微解释一下关于:为什么要在大房子!里建小房子,然后在小房子里面建更小的房子?这种结构在数学上叫做分形,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演化都呈现出这种形态,比如河流(从大海到湖泊),比如城市的街道(从高速公路到社区小路),包括雪花的形状,人体的血管,计算机的算法等都呈现出分形结构。之所以这样,一定是因为它能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为什么它能提升性能呢?我想大概是这样的,它首先是便于流通,没有流通就没有分工合作。其次从视觉上,配合玻璃这种材质,它给人一种通透的空间感,当然,我也说不出这种通透的空间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它能从直觉上让人更深的感受到,世界作为一种整体的存在,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