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想课堂是判美析理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人类知识的创造过程,引用庄子中的话表述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那么我们对理想课堂教学的追求,就是希望在课堂上既能够重现这个“美”,这个“理”,又能够重现这个“判”的过程,这个“析”的过程。
二、课堂的本质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三、课堂的上的失误
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围着书转的局面。
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
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
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四、理想的课堂上的三重对话。
1.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
2.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
3.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的历史性的,生长性 的) 4.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
1.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对话就是“倾听”和“应对”。倾听不仅要能够听懂表达者所说出的话中之意,而且还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从而与他们心心相印,共感共鸣。
2.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对话就是教师的教育生命本身也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之间应该彼此观摩教学,共同成长的共同体。
3.人与自己对话就是自我审查,自我分析,自我批评。教师应该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学生应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主张师生共写随笔,教师的专业写作。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其生命最宝贵的时光大都投注于学校教育中,而且中心就是课堂教学。我们认为,在教室里,在讲台上,在学生中间。在知识面前,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真诚的探索着一个智慧的求职者。虽然她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并不是全能全知,但是它确实应该有把握把。把学生带向一个至少他领略过的理想境地。
4.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他者、人与内在的灵魂深刻共鸣的同时,还需要实现最后一个维度,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
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老师把这种思维引向最初的探索:探寻什么是人类、生命、社会、世界真理,也唯有如此,才能说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或者说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它已经超越了以往亲密为依据,超越了以知识多寡为标准,共同体成员,已经成为一群为人类。也为自己的存在追寻真理的志同道合者。
这就是教育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高度融合与深刻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