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小男孩拿出这本英文绘本让妈妈给他读。
妈妈翻开第一页,“blue”她便开始读。
“我不要你读英文,要读中文。”
“我先读英文。”
“不行!就要读中文!”
“我第一遍读英文,第二遍读中文。”
“不行!就要读中文!”
“那就不读了。要我读,我只读英文。”
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蓝色。我就要读中文。”
妈妈也陷入了挫败、被挑战的情绪之中。
“你好好说话。你这样说话我听不懂。”
小男孩哭着不讲话了。
“那行!blue读中文,其他都读英文。”
“还有红色也是我喜欢的。也读中文。”
“那就不读了!”
小男孩又哇得哭了起来!
妈妈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觉察。
她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当时的她,就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两个5岁的孩子在争吵,“凭什么要听你的!我说了算。”
在那个时候,她和他陷入了权力之争。
在正面管教里,错误目的表被称为万能表。德雷克斯说,并不是我要把孩子分类,而是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从妈妈的感觉入手,这是线索。妈妈感到被挑战,被激怒,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再通过妈妈的行为和孩子的回应来进行核实。
妈妈积极应战,心想:“瞧我怎么对付你”。
孩子变本加厉,不依不饶。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唯有当我来主导,我才有归属感。”
看见了这些,我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我决定从权力之争中撤离。我对伟博说:“妈妈这会儿先冷静一下。等我好一些了我就再回来和你读书。”
我一边晾衣服,一边在想刚才的对话。已经做了妈妈的我,穿越回到了小时候。也是蛮有趣的。
我的情绪平复了,我对伟博说:“现在咱们来读书吧。你想要我怎样读呢?”
伟博:“妈妈,你读一遍英文,再读一遍中文。”
我们很愉快地把这本书读完了。
鲁道夫.德勒克斯反复强调:“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成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大人也是一样。
我们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行为了解得越多,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能更加有效地去回应他们。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地了解。
孩子会从父母和老师的新行为中发展出良好的性格品质,帮助他开拓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