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设计师,并且需要是专业设计师。
教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与现实的关系,更好地促成迁移,让真实而有深度的学习更好的发生。
设计以目标为导向,遵循逆向设计原则。
为什么要逆向设计?为了更高效、更好地抵达目标。如果漫无目的游荡,我们便不需要如此;那是诗人的国度,不是我们的。
我们是为了学习。
先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整堂课呼呼啦啦如舞台剧般精彩绝伦、好不热闹,课后却如同看了一场夺人眼球的视觉盛宴,没有留下任何值得思考的东西;又或者教师深入浅出眉飞色舞的自顾自传达自我的真谛,学生们的思绪却跑到了九天云外的天庭幻想自己成为了孙悟空来打乱这一潭死水的课堂。
它们的问题在于:没有引导性的智力目标,或没有清晰的优先次序来架构学习体验。
逆向设计是一次转变,在反思固有教学模式不足的前提下对按部就班流水线程式教学方式的扭转与再造。这个转变是指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此类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
目的,及借由显现此目的达成的证据,是逆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不仅要促成学习,还要让此学习的发生对我们可见,让学生用表现展示自己理解的能力。
以终为始,理解为先,逆向设计。
为学习而教,为理解而学。
逆向设计有三个阶段: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在阶段1中,我们思考教学目标,查看已发布的课程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并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用于证实预期学习是否已完成)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或是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
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在明确了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搞清楚了它们意味着什么之后,我们将能够真正做好教学计划的细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
在操作流程上,阶段1要求教师考虑自己想要学生理解什么,根据问题构建理解框架,并思考设计中对于目标内容的大概念的关注达到了什么程度。阶段2提示教师为预期的理解目标思考多种评估方法以收集证据,并考虑对于预期结果评估在何种程度上提供了合理、有效、可靠以及充分的检测。阶段3要求列出主要学习活动和课程,并反思学习计划在何种程度上具有有效性和参与性。
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作者提出了初步进行逆向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四个关键点。
1.要在课程完全开发之前就彻底想清楚评估内容(表现性任务和相关证据的来源)。2.要根据评估预期结果所需的证据对熟悉和喜欢的活动及项目作进一步修改。3.教学方法和资源材料的选择是放在最后的事情,教师要记住设计学生工作是为了让他们达到标准。4.教材的角色可能会从主要资源变成支持材料。
综上所述,逆向设计会使预期结果、关键表现以及教与学体验之间产生更大的一致性,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表现——而这,正是设计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