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奖状,获得奖状就可以获得家人的夸奖,就能有自己的零花钱。长大后,我上班积极认真打卡,不是因为全勤有奖,而是因为迟到有罚,累计迟到次数越多,扣的钱越多。
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这种奖罚分明的激励方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我们被不断灌输的思想是什么样的。不会独立思考的我,常常陷入各种误区而不自知。
这种奖罚分明的激励方式,确实很容易立即见效。但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工作时间久了,越来越觉得,不根据员工实际工作情况而强制打卡,常常会引发不满,却也只能私下抱怨,因为反对无效,公司的章程你必须遵守,而且还有越来越严格的趋势。
那些踏实干事、临时出差、没有打卡的人被罚款,那些每天没啥事儿干、早晚卡点打卡、常常一整天不见人的,反而能得全勤奖……这样的现象,反而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我们看过多少微信朋友圈的爆款文章:《真正有实力的公司,从来不会强制员工打卡》《为什么强制打卡,就是公司衰败的开始》……又有多少同事转发到朋友圈,其实就是为了给领导看的,感觉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励人,但只是短期见效,时间久了,就会起到反作用。
那些经常迟到的人,本来就不在乎这个钱,想着反正迟到就迟到了,迟到1分钟跟迟到半天,都是一样的扣钱,那我干脆半天都不来好了,你扣了我的钱,我不来心安理得。
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告诉我们,要想产生持久影响,除了生存本能、奖励和惩罚,还需要其他驱动力,也就是我们发自内心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力量。
既然每个人都有第三驱动力,那么如何有效调用他们呢?
1、自主。人天生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负责,如果能最大程度的决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更容易激发内在动力。关于打卡这件事,如果可以让员工自主决定,只需要上班打卡,什么时候做完工作,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不用非在办公室耗着,大家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会高很多。
2、专精。例如我,每日机械重复相同的工作,熟悉了以后,常常半个小时能搞定当天所有事情。上下班要打卡,中间没事儿也要在办公室坐着。为了不让看起来太闲,常常做做这个、玩玩那个、拖拖拉拉一天才完成,精神涣散。如果可以自我调整工作量,主动接一些有挑战一点的工作,或许会更容易投入其中。
3、利他。不忘初心,哪怕是为了乐于助人的好名声,或者是发自内心的想让让这个团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