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喜欢说假话,但人人最后都说了假话。
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是什么原因,让那些敢于直言的人不再说真话?》,揭示了当代人不愿意说真话的核心本质,人人似乎都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这使我想起了量子纠缠,我们的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个体之间互为影响,产生共振,整体社会所呈现出来的现实,已脱离了单一个体,是彼此纠缠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很多社会现象的解读,不能再从个体视角进行了,而要从整体更为宏观、互动、全局的角度入手。
受从众心理影响,更多的人成为了乌合之众,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不愿意讲真话,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但这又是极其错误的,简单照搬或效仿,必将误入歧途。
试想下,如果一个人从不说真话,那他的人设,也终将会坍塌,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满口假话的人合作,交友,共事,但如果一个人处处说真话,也挺可怕,不仅给自己带来无尽麻烦,周围的人也会因为其口无遮拦,而远离躲避他,因为一不小心,身边的人都会跟着遭殃。
因此,说真话,已经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而是一门学问了。
真话不能不说,关键是要区分哪些真话要说,哪些不能说,何时说,怎么说。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要先搞清楚,上司是否愿意听真话,以及听完真话之后的真实反应,即是否真的善于纳谏,而不是做做样子,走走过程。相对来说,私企老板比国企领导更愿意听真话,国企领导对待真话的态度,这里面的学问就大的多了。
1. 哪些真话能说,哪些不能说?
1)大是大非上的真话要讲,小事小非的真话不要讲。
小刘是一家公司销售主管,职责之一,就是要经常听取一线销售员工的真实反馈,有时难免听见一些员工吐槽抱怨,比如老板如何刻薄寡恩,昏庸无能等,对于这些属于劳资天然矛盾的,小刘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充当和事佬,但绝不会向老板通报。
而对于员工反馈的产品或销售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比如产品质量、客户反馈等,这些牵扯到公司实际利益的,迟早会被领导知晓的,小刘绝对是如实向上反馈的,因为,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如果这些最后被领导知悉,反倒会落得个知情不报的罪名。
而有些主管担心吐槽自己公司产品或反馈市场实情,会被领导斥责为涣散军心,打击士气,因此面对各种问题,能瞒则瞒,能拖就拖,结果最后问题暴露,老板认为其缺乏责任心和担当,轻则警告惩罚,重则降职处分。
2)关乎领导切身利益的真话要讲,对自身没有好处的真话不要讲。
在与其他部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人和事。
有一次,老板让小刘就新的售后政策的执行,与客服部主管张祥进行沟通,听取其意见,在小刘说了自己对于售后政策的看法后,张祥显得很激动,语重心长地对小刘说,老板就喜欢别人顺着他的意,我们还是不要提出反对意见为好。
这句话在别人听来似乎也没什么不妥,算不上肺腑之言,至少也是心里话,还算坦诚相见,但小刘是学过营销学和心理学的,却悟出了另外之意,即这是张祥对老板实施弱点营销,利用老板不喜欢别人逆着他的心理,凡事顺着老板,其实,最终受伤的还是老板。
小刘认为张祥如此作为,实则对老板利益有着巨大损害,之后便找到合适时机,将张祥的心理跟老板汇报后,果不其然,老板很生气,认为张祥居心叵测,城府极深,对其信任度也大不如从前,原来的“心腹”位置也逐渐被小刘占据。
当然,对于那些说出真话,对自己不利的,小刘也会缄默不言。
比如有段时间,公司里工作纪律较为涣散,很多人上班后吃早餐,工作期间闲聊等,对于这些非原则性的、损人不利己的问题,小刘是不会跟老板汇报的。
一是由于这非小刘职责所在,二是跟老板汇报后,对小刘也不利,毕竟小刘偶尔也会出现以上问题,约束了别人,同时也限制了自己。
2. 何时能说,何时不能说?
同样是真话,说的时机不一样,效果也相差甚远,如果是牵扯到公司利益的原则性问题,宜早不宜晚,但前提是,要看老板的接受度,如果老板最近对于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反感别人提出质疑,那就先回避,不要扫了老板的兴,搞不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如果说真话,必定牵扯到某个人,还要看这个人在公司当下的地位,以及在老板心目中的印象,包括自己说真话,老板的重视度和心理感受,如果老板刚好对此人有意见,或者此人在公司已失去往日地位,恰巧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如日中天,这时便是最好的时机了。
3. 怎么说真话?
如果是面对老板讲真话,切忌加入个人恩怨或情绪,这样会让人觉得有公报私仇之嫌,显得不公允、不客观,因此讲真话的角度就很重要了,建议尽量从老板和公司角度出发,言辞适当,避免用语过激。
在反映事实时,尽量凸显当时的客观情景和外部背景,表明某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产物,似乎再也正常不过,如果再运用心理学或其它领域的理论加以阐释,就更好了。
比如公司里常见的推诿扯皮,和稀泥现象,其实就是体制或文化的产物,上升到这个层面,即使你向老板投诉某人,也似乎不是针对个人,也让老板觉得你的说法有见底、有深度,没有参杂个人恩怨。
总结一下,纵然讲真话风险很大,但真话还真的不能不讲,而讲哪些,何时讲,怎么讲,绝对是一个技术活。
小职场,大社会,更多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红与黑(zhichanghongyu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