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周岭

316个笔记

第三节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 几岁的孩子可以瞬间切换笑脸和哭脸,得到满足就立即欢笑,不满足就马上暴怒,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即时满足和耐心不足的特性;

>> 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 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

>> 成长权重对比是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认识的,它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即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 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行动和改变,

>> 单纯保持学习输入是简单的,而思考、行动和改变则相对困难。

>> 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就足够了,其收获与意义比读很多书但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

>> 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神经元连接会在放弃练习后弱化、消失,下次学习就得重新开始。

>>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 当我们知道的规律越多,就越能定位自己所处的阶段和位置、预估未来的结果,进而增强自己持续行动的耐心。毫无疑问,对外部世界的规律的认知能使我们耐心倍增。

经常和自己对话,安慰自己内心的那个小人

>> 当我们明白缺乏耐心是自己的天性时,就坦然接纳吧!从现在开始,对自己表现出的任何急躁、焦虑、不耐烦,都不要感到自责和愧疚,一旦觉察自己开始失去耐心了,就温和地对自己说:“你看,我身体里那个原始人又出来了,让他离开丛林到城市生活,确实挺不容易的,要理解他。”只要你温和地与自己对话,“体内的原始人”就会愿意倾听你的意愿。当然,培养耐心的过程可能比较长,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很有耐心,如果对自己不能立即变好这件事感到焦虑,这本身就是缺乏耐心的表现。所以,培养耐心要从接受自己缺乏耐心这一事实开始。

>> 当我们明白缺乏耐心是自己的天性时,就坦然接纳吧!从现在开始,对自己表现出的任何急躁、焦虑、不耐烦,都不要感到自责和愧疚,一旦觉察自己开始失去耐心了,就温和地对自己说:“你看,我身体里那个原始人又出来了,让他离开丛林到城市生活,确实挺不容易的,要理解他。”只要你温和地与自己对话,“体内的原始人”就会愿意倾听你的意愿。当然,培养耐心的过程可能比较长,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很有耐心,如果对自己不能立即变好这件事感到焦虑,这本身就是缺乏耐心的表现。所以,培养耐心要从接受自己缺乏耐心这一事实开始。

>> 明智的做法是和它们沟通,这也是理智脑最擅长的。

>> “后娱乐”的好处是,将享乐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之上,很放松、踏实,就像一种奖赏;而“先娱乐”虽然刚开始很快活,但精力会无限发散,拖延重要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会空虚、焦虑。

>> 不能急于求成,允许自己缓慢地改变,甚至经常失败。无论结果如何,和自己对话都会产生效果。

>> 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 最高级的方法是请本能脑和情绪脑出动来解决困难。

>> 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的最高级的策略

第二章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专注问题的核心

>> 思考力的本质就是“丢弃所有已经消化的信息,让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

>> 思考力的本质就是“丢弃所有已经消化的信息,让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

例如拍照,我总在拍花,拍云,拍树,拍鸭子,那我可以拍一些难度大点的,视野独特的,大众不熟悉的东西,让自己有独特的发现,不要人云亦云。就如同那次画画,为什么老师会很赏识那幅画,因为,别的同学都在追求相似的时候,你却在反风格,表现的是不同。

>> 《刻意练习》中的核心方法论是:不要重复练习已经会的,要不断寻找那些稍有难度的部分;

>> 《刻意练习》中的核心方法论是:不要重复练习已经会的,要不断寻找那些稍有难度的部分;

寻找清晰的证据

>> 想拥有清晰的逻辑,就坚持一点:凡事不要凭模糊的感觉判断,要寻找清晰的证据。

>> 想拥有清晰的逻辑,就坚持一点:凡事不要凭模糊的感觉判断,要寻找清晰的证据。

>>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学习的弊端,不会寻找自己的盲点

>> 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更喜欢勤奋地重复已经掌握的部分,对真正的困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能够搪塞过去,结果模糊点越积越多,以致无力应付。

>> 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更喜欢勤奋地重复已经掌握的部分,对真正的困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能够搪塞过去,结果模糊点越积越多,以致无力应付。

>> 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所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 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是能力不足、准备不够,还是害怕某事发生?

>> 坦然地承认、接纳那些难以启齿的想法,让情绪极度透明。

第二节 感性: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 为什么这个电影桥段会让我感动?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这个产品让我这么喜欢?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

·为什么我不由自主地沉溺于这段剧情了?

>>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 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水平,这一招都管用——就是凭感觉!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不用理它;一眼看过去就头痛、不知道在说什么的题目,也不用理它;只有那种大致能看出点思路,但又要动点脑筋的题目,一定要多做。这个就是中间地带,是你能够进步最快的地方。”

>> 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

>> 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 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 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第三章 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能力

>> 元认知能力就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反思能力

人和动物的区别:人靠理智生活。动物靠情绪生活

>> 可以依靠理智生活,而其他动物则只能依靠本能和情绪来生存。

>> 可以依靠理智生活,而其他动物则只能依靠本能和情绪来生存。

>> 人的思维就好比一把锤子,它不但能钉钉子,还能复制出另一把锤子来锤打自己。

>> 你不妨想象自己身边有一个“灵魂伴侣”,他会时刻伴随、指引着你,于是,在你走神时,他会提醒你集中注意力,去做更重要的事;在你迷茫时,他会站在人生高处,帮你看清局势和格局;在你生气时,他会帮你梳理情绪,找到比生气更好的选择;在你无解时,他会深入底层规律,提示你应该抓住什么;在你懈怠时,他会站在人生的终点,警醒你现在应该做什么……

>> 升元认知能力的工具需要从“过去”端获取,包括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经历。

>> 当我们读过《超越感觉》后,面对自己讨厌的人时也不会表现出攻击和不屑,而会尽力从他身上学习真实可用的东西。这正是我们需要终身学习的原因,因为学习前人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广的全局视角(高度)、掌握更深的底层规律(深度),帮我们从无知中跳出来,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 冥想就是那种只要静坐在某处,然后放松身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的活动。

第二节 自控力: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成为思维舵手

>> 自我觉察只是元认知能力的基本盘,

>> 元认知能力还能在自我控制方面提供强大的指导

>> 元认知能力就是觉察力和自控力的组合

>> 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

>> 成长就是为了主动控制

>> 一方面是侧重学习、理解、记忆、运算的认知能力,即我们在校学习时主要锻炼的部分,另一方面则是侧重观察、反思、判断、选择的元认知能

>> 我们大多数人虽然在学校集中锻炼了认知能力,但对元认知能力的锻炼却很少涉及。这也是很多人活了几十岁依然执行力不强、专注力不够、意志力不足的原因。

>> 必须主动、刻意地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 让理智脑更多地参与大脑的决策,

>> 能够主动控制注意力,不会被随机、有趣的娱乐信息随意支配。

>> 当我们漫步街头时,元认知能力弱的人总会被路边的音乐、屏幕广告、叫卖声或突发事件轻易地吸引,而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则会花那么一两秒去思考这事值不值得关注。

>> 教育的意义就是教你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如何看待它。

>> 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 一定要在选择节点上多花“元时间”。

成为自己人生的思维舵手

>> 在“元时间”内我们要做什么呢?很简单,就做一件事:想清楚。

如果不在这些选择的节点想清楚,我们就会陷入模糊状态,

>> 有时候最好的回答就是不回答。

>> 举思想哑铃,让自己的理智脑变得更强大。

>> 元认知能力强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模糊零容忍。换句话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找出那个最重要的、唯一的选项,让自己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 阅读就是和高层次的人聊天,

>> 焦虑的人很少有“元时间”的意识,他们习惯不动脑子、直接行动,喜欢用饱和的行动来感动自己,想与做的时间配比差距悬殊,他们甚至连一丁点儿深入思考的时间都不愿意花,任由本能欲望让自己迷失在自我满足的行动里。

>> 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的主张;

·针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针对长远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 无论是当下的注意力、当天的日程安排,还是长期的人生目标,他们都力求想清楚意义、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而不是随波逐流。

>>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会时刻掌握方向舵,

>> 高尔基曾经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下篇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 “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

>> 我们会在做一件事情时全身心地感受这件事情,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和当前事物相关的事情上,所以跑就是跑,吃就是吃,睡就是睡……我们刚开始学习某项技能,或还只是孩童的时候通常都是这样的,那时的我们善于投入,敏于接受,平和无忧,灵性十足。

>> 享受想象中的舒适和快感。

>> 走神时,我们要么沉浸过去,要么担忧将来,

>> 走神可以让我们活在任何时候,唯独不能让我们活在当下。

>> 身心合一的片段组成的就是幸福专注的高质量人生

>> 身心分离的片段组成的就是分心走神的低质量人生。

>> 描述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自己。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然一模一样,都是专注。

>> 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那他不仅能获得智力上的聪慧,也能获得情绪上的平和。

>> 跑步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体会抬腿摆臂、呼吸吐纳和迎面的微风;睡觉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感受身体的紧张与松弛;吃饭时,把感受收回来,感受每一口饭菜的香甜,体会味觉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不要第一口还没吃完就急着往嘴里塞第二口饭菜。

>> 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

>> 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到当下,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少,精力就会更加旺盛,情绪就会更加平和,身体就会更加柔软,感知就会更加灵敏,思考就会更加深入

>> 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第二节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 他们采用一种极为有效的行为模式,让自己的情绪和能力经常处于平和与高效的状态。

>> 人类情绪和能力的优劣差异来自于对自身注意力关注方式的差异

>> 冥想者相比其他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更能够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和感受上,屏蔽其他杂念。

>> 能力弱者极易分心,他们必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才能学习

>> 能力强者则正好相反,他们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为此他们甚至会主动练习,

>> 沉浸能力强的人时常处于支配层,沉浸能力弱的人时常处于被支配层。如果我们希望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就一定要刻意磨炼这种品质,或许这正是改变你我命运的金钥匙。

>> 获取深度沉浸的能力不能仅靠热情,它更是一项技术,是有方法论的

>>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比如你要练琴,那就告诉自己:“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而不是“我要练琴半小时”这样宽泛的目标

>> 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好

>> 精力越集中则感知越细微。

>> 好的学习模式是,在做A的时候彻底关注A,在做B的时候彻底关注B,A和B两件事情之间有非常清晰的界线。如果在做A的时候想着B,在做B的时候又想着A,那么意识工作的深度不够,潜意识也无法顺利开启,这种边界不清的习惯对能力提升伤害很大。李大钊也说过:“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 反馈也可以通过书籍影像、与他人交流或者自我反思来获取。

>> 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

我们刻意练习的是熟悉的部分,还是难的部分

>> 如果不这样要求,她就会一遍一遍地弹自己熟悉的地方,难的地方就一带而过,中途还经常会漫不经心地停下来,这样的练习非常低效。

>> 如果不这样要求,她就会一遍一遍地弹自己熟悉的地方,难的地方就一带而过,中途还经常会漫不经心地停下来,这样的练习非常低效。

>> 正确的方法”加“大量的练习”造就了天才

>> 无论是谁,拥有深度沉浸的能力后,就一定能走向某一领域的高处。

>> 审视自己的注意力——是被动吸引还是主动选择?

·审视自己的沉浸度——是分心走神还是极度专注?

·审视自己的练习量——是浅尝辄止还是大量投入?

第五章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 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 一是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二是有问题只找主观原因。

>>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管束的生活很美好,一旦进入完全自由的时间,虽然开始会很舒服,但很快,我们就会迷失在众多选项中——做这个也行,做那个也行。做选择是一件极为耗能的事情,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在有约束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效率更高,生活更充实。

>> 我们要关注孩子当前对自由、财富的掌控程度,在适当的时候适当放权或鼓励,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明智的。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很大的决策权,让他们自己决定吃什么、玩什么、做什么,但孩子根本没有相应的掌控能力,最后变成了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人

>> 比如练习弹钢琴的时候,不是一遍一遍地重复,而是只练出错最多的地方

>> 比如背单词的时候,不是一遍一遍地重复,而是看完之后合上书进行自我测试,把出错的单词找出来,然后不停地重复记这些出错的单词,直到全部掌握。

>> 目标清晰了之后,“极度专注”也自然能做到了,然后通过自我测试、反思、错题本这些方式获得反馈,这样做能不断优化自己关注的要点和小目标。

学习不只是一味地努力,成长也不只需要“打鸡血”、拼意志力。只要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同时和时间做朋友,你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

第二节 深度: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 尽早抛弃轻松学习的幻想,锤炼深度学习能力,逆流而上,成为稀缺人才,否则人生之路势必会越走越窄。

>> 但若是读完从不回顾、思考,只满足于输入的过程,这类学习的知识留存率很低。

>> 读完书能去实践书中的道理,哪怕有那么一两点内容让生活发生了改变,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书本中的知识得到了转化。

>> 你可以试着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向别人清晰地陈述,你会发现这并不容易。明明心里想得挺明白,讲的时候就开始语无伦次了,如果再让你把知道的东西写下来呢?你可能会觉得根本无从下笔。

>> 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

我的思想是飘忽不定、疏忽而已的,因此在阅读时,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与考虑,就要及时记录下来。

>>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

>>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

>> 刘未鹏说:“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

>> 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 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

>> 我们可以只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其他观点可以放弃,

>> 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

>> 成甲就非常注重反思,他每天早上大约要花2小时进行复盘反思,还要求自己的员工也这样做。他在书中花大量笔墨阐述了反思的方法和好处,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 每天写复盘反思,有时几句话,有时上千字。通过持续反思,很多没想明白的事情想清楚了,很多模糊的概念变清晰了,很多看似并无关联的事情居然有了底层的联通。持续反思让我对生活细节的感知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从生活中获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第三节 关联:高手的“暗箱”

>>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赵周提出了读书的三个步骤: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我的应用,即转化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 深度学习的三个层次:

·知道信息点

·关联信息点

·行动和改变

>> 孤立的知识就像沙粒,只有关联才能将其聚沙成塔,形成稳固的知识晶体,最终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 那些被自己关联过的观点和知识却很难被忘记

>> 让自己发生改变的观点必定印象更加深刻。这也反过来印证了前文: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 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会停下来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不找出5个现象他是不会罢休的。

>> 但凡收获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是学到一个知识,只要触动了自己,就要想办法让它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办法就是主动关联到别处,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

第四节 体系: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 要是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他必定是个厉害的人。

>> 投资思想家查理·芒格,据说他有数百个思维模型可以应对投资判断中的各种问题

>> 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时,你要是能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

>>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 个人成长的目的已经不是“知道和理解”了,而是“判断与选择”

>> 只学让自己触动的

>> 很多读者和我探讨读书方法的时候都会说,自己每读完一本书,都要系统地梳理作者的知识框架,写读书笔记,摘录精华,还要画出思维导图,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意味着自己认真读完了一本书,

>> 在空白处写下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书读完之后,我会放上几天,然后问自己:“这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是哪个点?

>> 我们不需要全盘掌握他人的知识体系,只需要掌握那些最能触动自己、离自己需求最近的知识

>> 只要学的东西是能触动自己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不管是读书、上课,还是自我反思或与人交谈,都是贴近自己的成长方式。这样成长不仅高效,而且非常“接地气”,甚至能消除学习的焦虑。

>>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这会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

>> 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一个知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说清楚,让外行人也能听懂,那么这些知识、道理、事情十有八九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经常输出的人往往成长得很快,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连接。

>>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往往只关注自己是否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却经常忽视头脑中冒出的想法。其实这些想法是非常珍贵的,放过了它们,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 你不仅能成为认知上的强者,也会成为行动上的巨人。

>> 所谓的学习成长,诸如阅读、写作、反思、培养习惯、练习技能、建立认知体系,等等,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向外扩展。

第五节 打卡: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 个体生命的本质意义就在于身心合一,去觉知真实的生命过程,这其中有禅意、有哲思,也有科学。

>> 至少在学习时,身心合一、极度专注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从学习活动中收到精细、强烈的正向反馈。

>> 但你若是全身心思考、体会事物本身,自然就能专注了

>> 每次学习后只做行动记录,不做打卡展示。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既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轨迹,也便于每周复盘(

第六节 反馈:是时候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

>> 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

>> 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

>> 它们超强的欲望和情绪力量却是非常宝贵的行动力资源,如果能让它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它们同样会展现强大的行动力,让自己像沉迷娱乐一样沉迷于学习。

>> 运用聪明才智去制定策略,让本能脑和情绪脑不断接受强烈的正向反馈,愉悦地朝着目标一路狂奔

>> 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坚持,让理智脑苦苦地去“学学学”。这看起来很违反直觉,但它确实成为优劣学习者之间无形的分水岭。

>> 产出点什么,要么去说、要么去写、要么去分享视频……总之不能一味地学学学而毫无产出,

>> 教是最好的学;

·用是最好的学;

·输出倒逼输入;

·请用作品说话……

>> 那些先行者确实都有相同的品质,他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不管是不是新知识、技能,他们都直接用、直接做

>> 这些反馈对自己行动力的影响实在是太重要了。每每看到这些留言截图,我都会动力十足,经常在电脑前一坐数小时而不知疲惫。我知道这就是在驱动情绪脑为自己工作

>> 对待作品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出门前都要尽可能把它们打扮得漂亮精致,让人眼前一亮。

>> 制定分享策略,展示给那些能力不及你的人。

>> 真正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会通过自我测试主动制造反馈。

>> 主动的回想测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比坐在那儿被动地重读材料要好得多。

>> 学霸们的错题本也是学习反馈的最好呈现。

>> 不产出、不运用、不得到反馈,就算学一辈子也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机遇。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第七节 休息: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

>> 刻意练习四要素”:定义明确的目标、极度的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 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保持极度专注,而非一味比拼毅力和耐心。

>> 精力一旦消耗到一定程度,比如70%以下的水平时,注意力就开始不自觉地涣散、思维速度放缓,如果精力继续消耗,学习效率就会进一步降低,很容易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

>> 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保持极度专注,而不是靠意志力苦苦支撑,谁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 经常沉浸在担忧、幻想、焦虑的情绪里”(168票)和“总是分心走神,无法保持专注”

>> 科学的模式应该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

>> 让自己先尽力保持短时间的极度专注,到有些累的时候就主动停下来,这是更加明智的生活和学习策略。

>> 一个人刚好感到有些累时,说明他正好处在精力舒适区边缘,此时主动休息、及时回血,就能使精力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 为什么一些同学在娱乐之后能立即投入学习,且毫不恋战,而另一些人一放松意志力就会溃散呢?原因还是精力不足。

>> 如果经历了情绪上的波动,精力透支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久。

>> 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 无论面对精力的消耗与恢复,还是面对情绪的波动与还原,都会刻意保持高位富足的状态,避免进入低位稀缺的境地。越是接近一天的尾声,我们就越要注意自己的精力和情绪水平,毕竟我们还要抵制一些诱惑,防止自己不小心滑入深渊呢。

>> 造就专注品质,涉及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兴趣匹配、自身动力、学识背景、习惯积累等各种因素。

第六章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 自制力强并不代表行动力强。

行动力来自哪里?自制力吗?兴趣,爱好,爱,对结果的好奇

>> 真正的行动力并不完全来源于自制力

>> 真正的行动力并不完全来源于自制力

每天早晨起来,纯净的自制力

>> 珍惜每天的礼物

或许你并没有意识到,每天早上醒来,我们都会收到一份礼物——纯净的注意力。

>> 珍惜每天的礼物

或许你并没有意识到,每天早上醒来,我们都会收到一份礼物——纯净的注意力。

>> 如果起床后我们能刻意避开轻松和娱乐的吸引,先去读书、锻炼,或者做些重要的工作,精力就会呈聚合状态,并自动增强。比如起床后先去锻炼,就能让自己头脑清晰、精力充沛,在这种状态下做重要的工作就会非常顺利,工作越顺利,状态就越好,

>> 读得越多,脑子里的问题和感触就越多,反过来又会产生更强烈的阅读欲望,

>> 我喜欢在头天晚上睡前留出10分钟来做这件事,第二天早上再拿几分钟回顾,工作过程中不时地查看、调整。

一天24小时,在开始的时候多花点时间想清楚什么任务是最重要的,并提醒自己投身于此,这样,工作效率之高会超乎想象。

>> 一旦有了热情,你就会自带“要事第一”和“提高清晰力”等各种属性

>> 一切源于“想清楚”

你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往往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

>> 不管你处在什么状态下,只要拿出笔和纸,写下目标、写下时间,你的元认知能力就能迅速提升,你就会动力满满。

>>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给我1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聪明的思考者都知道“想清楚”才是一切的关键,在“想清楚”这件事上,他们比任何人都愿意花时间,而普通人似乎正好相反,喜欢一头扎进生活的细节洪流中,随波逐流,因为这样似乎毫不费力

第二节 “傻瓜”: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

>> 2017年2月,我读了成甲的《好好学习》一书,对书中“每日反思”的做法很受触动,于是开始实践。我写着写着,竟一口气写了160天,

>> 因为这160天的每日反思,我认认真真地审视了自己的状态和目标

用狭隘的视觉来判断

>> 这个世界是有认知层次的。处在下一个认知层次的人往往看不到上一个认知层次的风景,因而只能用狭隘的视角来判断:这些东西虽然很有道理,但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

>> 这个世界是有认知层次的。处在下一个认知层次的人往往看不到上一个认知层次的风景,因而只能用狭隘的视角来判断:这些东西虽然很有道理,但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

>> 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

>> 不适则改、适则用,

早自习是否也可以用番茄工作法

>> 再比如我在第五章提到了如何利用番茄钟进行主动休息,很多人频频点头,表示很有道理,却没有真正行动、体验,反倒是一位妈妈看到后立即让孩子用了起来,结果孩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说:“国庆假期用番茄工作法指导孩子假期学习非常有效。他自己设置闹钟,自己学习,自己休息,有时候只用2小时就完成了全部的作业,

>> 再比如我在第五章提到了如何利用番茄钟进行主动休息,很多人频频点头,表示很有道理,却没有真正行动、体验,反倒是一位妈妈看到后立即让孩子用了起来,结果孩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说:“国庆假期用番茄工作法指导孩子假期学习非常有效。他自己设置闹钟,自己学习,自己休息,有时候只用2小时就完成了全部的作业,

第三节 行动:“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解

>> 一篇文章、一本书就算讲得再有道理,倘若最终没有促成自己改变,我便认为读这篇文章、这本书的过程是无效的学习,因为在需要的时候,我却提取不出任何让我频频点头的道理,所以尽管它们讲的看上去很在理,但实际上与我没有关系,这样的道理我会大胆地舍弃。

>> 现实和理论都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 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第七章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为什么?因为收获的季节,人心是富足得,思维是活跃的,

>> 在收获季节之后,蔗农有了收入,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他们不仅情绪平和,也能规划长远目标并为之行动。

>> 在收获季节之后,蔗农有了收入,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他们不仅情绪平和,也能规划长远目标并为之行动。

>> 有外债压力的人,更容易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对孩子发火

>> 终日忧心忡忡的人,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 “恋爱中的男女智商为零”,因为热恋中的他们只能看到对方的优点而看不到对方的缺点,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他们的注意力被对方完全俘获,心智带宽被占用殆尽。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对这种现象的另一种表述,但本质上就是稀缺心态导致判断力下降。

>> 第一帖,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

>> 第二帖,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

>> 我时常站在一生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然后打破思维定式,拒绝所有那些即使不去做天也不会塌下来的事情。”

>> 第三帖,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

>> 第四帖,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

>> 第五帖,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

第二节 单一视角: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

>> :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

多角度看待问题

>> 在面对各种困境的时候,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往往是考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它不仅能帮助人们获取智慧、成就事业,还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拓展格局、化解烦恼。

>> 在面对各种困境的时候,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往往是考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它不仅能帮助人们获取智慧、成就事业,还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拓展格局、化解烦恼。

>> 好的摄影师总能找到更好的角度

>> 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哀叹“只有半杯了”,而有的人惊喜于“竟然还有半杯”

>> 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出“高情商”的特质。比如,我们不会随口说出刻薄难听的话,尽管自己可能确实很想说,但在话说出口之前,我们会在脑子里估计从各个角度听到这句话后的感受和反应,然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让所有人都觉得得体、舒适。和这样的人相处,又有谁会愿意给他添堵呢?

>> 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看不到一些角度,是因为自身学识不够,不知道有那个视角存在,所以要多学习,借助高人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 很多人情绪不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做的假设当成了事实,在不确定对方真实想法的情况下,直接把情绪发泄了出来。

醍醐灌顶。实用的交流方式

>> 想要情绪平和,就是要在交流时不戴有色眼镜,不带主观色彩,先想办法了解事实,搞清楚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无论是面对孩子、面对同事,还是面对下属和老板,都要秉持这样的态度。如果先入为主地抱持自己的单一观点,就很难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客观真相。

>> 想要情绪平和,就是要在交流时不戴有色眼镜,不带主观色彩,先想办法了解事实,搞清楚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无论是面对孩子、面对同事,还是面对下属和老板,都要秉持这样的态度。如果先入为主地抱持自己的单一观点,就很难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客观真相。

讲感受而不是对错

>> 第一步,忘我地聆听对方的想法。过程中没有判断、没有辩论、没有对错,把自己完全置身在对方的位置,以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第二步,从“我”的角度来分享,过程中只说自己的客观感受,而不指责对方或告诉对方该怎么做。比如,说“家里满地臭袜子,我觉得精神紧张,心里很不舒适”,而不是“家里满地都是臭袜子,你不觉得难受吗”。

事实➕真实的情感表达

>> 第一步,忘我地聆听对方的想法。过程中没有判断、没有辩论、没有对错,把自己完全置身在对方的位置,以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第二步,从“我”的角度来分享,过程中只说自己的客观感受,而不指责对方或告诉对方该怎么做。比如,说“家里满地臭袜子,我觉得精神紧张,心里很不舒适”,而不是“家里满地都是臭袜子,你不觉得难受吗”。

>> 第一步,忘我地聆听对方的想法。过程中没有判断、没有辩论、没有对错,把自己完全置身在对方的位置,以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第二步,从“我”的角度来分享,过程中只说自己的客观感受,而不指责对方或告诉对方该怎么做。比如,说“家里满地臭袜子,我觉得精神紧张,心里很不舒适”,而不是“家里满地都是臭袜子,你不觉得难受吗”。

>> 好的交流都是客观的、不带主观猜测的交流,这样才会让双方都摆脱“战斗模式”。

>> 借助他人的多维视角来克服自己单一视角的局限。

>> 越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越要多运动,越是想不通的时候越要多运动。

第三节 游戏心态:幸福的人,总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 关系需求、能力需求和自主需求(

你自己的价值

>>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有独特的本领、技能,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

·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有独特的本领、技能,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

·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当你遇到那些“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时,只要在心里默念一句“咒语”,就可以让自己跳出事情本身。这句“咒语”便是: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我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 我并不是在做跑步测试,我只是在玩追逐游戏;

怎么坚持写作

>> 他们往往是为自己的成长而写、为众人的需求而写、为长远的价值而写、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写。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们也会坚持输出和成长,收获的反馈和奖励都只是意外和惊喜,不是必然和期待。这样的心态能让他们的笔尖持续释放力量,最终收获梦想,因为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上。

>> 他们往往是为自己的成长而写、为众人的需求而写、为长远的价值而写、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写。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们也会坚持输出和成长,收获的反馈和奖励都只是意外和惊喜,不是必然和期待。这样的心态能让他们的笔尖持续释放力量,最终收获梦想,因为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上。

>> 那些对内在动机更敏感和坚持的人,总会与众不同。他们不会为外界的奖励或评价而刻意表现,只会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努力进取,这样的人很难被困难击倒。

>> 动机转移的心理学

>> 阅读这件事。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在阅读,而是设想自己在和智者聊天。每本书在我眼里都是一个人,而我的书架就是智者朋友圈,每隔几天我都会在那里站一会儿,琢磨下一个跟我聊天的人是谁,这种感觉实在是棒极了。

第八章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1.5小时快速睡眠,1.5小时非快速睡眠,如此切换,成年人的睡眠方式

>> 健康的成年人睡觉时大多是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不断切换,并且在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内,也就是睡着之后的前3小时中,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等于熟睡),之后则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

>> 健康的成年人睡觉时大多是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不断切换,并且在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内,也就是睡着之后的前3小时中,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等于熟睡),之后则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

1.5小时左右倍数睡眠时间

>> 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 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 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罗列全天的工作,对它们进行排序,这样可以让自己保持头脑清晰,对全天的时间产生

>> 早起跑步可以让自己整个上午都享受身体的轻盈感,冬天会更耐寒。经过长期的锻炼,身型和体质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 如果你准备第二天起来跑步或读书,那么,在头天晚上就要提前把衣物、书籍、水杯、电脑之类的东西准备好,当然,这些东西要放在卧室外。起床时动作轻一点,让人感觉你只是正常起夜。

第二节 冥想: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赛道

>>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 人和人之间的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脑力资源利用率的竞争,

>> 我一直倡导大家把心中的困惑写出来的原因,因为只要写出来,那些紧张、担忧、畏惧、害怕等情绪就会在清晰的观察下无处遁形,

第三节 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

>> 人做决定时,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是“情绪决定”,比如看到人家健身、摄影、画画时,自己的肾上腺素开始飙升,马上表示自己也想做;

第二个是“理智决定”,理智决定同样表示想要一样东西,但表示人必定已经想好了为什么要做、怎样去做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问题。

习惯做“情绪决定”的人,凡事倾向于半途而废,而善于做“理智决定”的人则更容易让想法变成现实。

>> 很多智者都嗜书如命,书本给了他们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不管怎样,多读书肯定是好的。

>> 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

>> 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

>>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而认知能力极度依赖思考能力,

>> 查理·芒格就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 什么是自己当前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 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实践比阅读本身更加重要

>> 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

>> 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

>> 阅读的深度比速度重要,阅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 只要紧紧盯住“改变”这个根本目标,很多阅读障碍就会立即消失

>> 我们根本不用在意自己读后记住多少内容,即使整本书都记不起来了也没关系,只要有一个点、一句话触动了自己,并让自己发生了改变,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 第一个是要特别注意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关联。如果一个知识点让你想起了其他的知识、引发了关联,一定要留意,并把它记下来。

>> 第二个是读写不分家。如果你在阅读后还能把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甚至将它们教授给他人,那这个知识将在你脑中变得非常牢固。

第四节 写作:谢谢你,费曼先生

>> 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努力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重新讲出来。

>> 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 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层,然后假设你的读者站在第10层,指望着只要告诉他第11层有哪些内容就让他明白。你的读者站在第一层,你必须知道你脚下踩着的另外10层到底是怎么构造的。这就迫使你对所掌握的,或之前认为正确的那些东西做彻彻底底的、深刻的反思,你的受众越是不懂,你需要反思的就越深刻。

>>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新概念。

>> 在读书或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愿意听故事而不是听道理。只要想明白了这一点,我想任何写作的人都会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

比如先用合适的故事引起对方“感性小人”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把想要表达的道理通过“感性小人”转达给“理性小人”,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两个小人都会很满意。

>> 说教式的写作很难吸引读者。

>> 采用像聊天一样的方式写作就会让文章显得很自然。

>> 若是你把写作当成是与一位老朋友聊天,过程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 好的写作就是聊天,好的聊天也是写作。

>> 能用简单的语言就不要用复杂的,这就是费曼技巧的核心之一。

>> 文学大家木心先生在谈及读书时是这样说的:“开始读书,要浅。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高临下。

>> 我们很难凭空去理解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而类比,正是连接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的桥梁。

>> 如果你能在写作中运用合适的类比,就能简化大量的概念,

>> 李笑来在写作时始终坚持这样一条:大量使用类比,除了类比和排比,尽量不使用任何修辞…

>> 费曼技巧的另一个核心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就是在调动自己的千军万马。

>> 你自己想明白的,是从你的体系中萌芽生长出来的;而从书上看到的,非常容易停留在做个笔记画个线,涂个手绘画个圈,自以为懂了的层面。不要害怕书上早就写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刻画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轨迹。

>> 写作时如果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则是无用的。

>> 费曼:智慧、率真、热烈、不羁,一半是天才学者,一半是滑稽演员。他总是能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打破众人的期待,让人捧腹,让人动容,我坚信,那样的生命值得被了解。

第五节 运动: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身体好,头脑也好。这些都是相关联的

>> 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那这个人的其他方面往往也不错,比如自律能力、经济水平,包括身体条件都更好,也就是说,好的事物往往是正相关的。那能不能由此推导出:身体好和头脑好也是正相关的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 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那这个人的其他方面往往也不错,比如自律能力、经济水平,包括身体条件都更好,也就是说,好的事物往往是正相关的。那能不能由此推导出:身体好和头脑好也是正相关的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 运动能够调节人体的各种激素,使人达到最佳状态,使身体这个内部生态系统充满能量和活力。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

>>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会变“笨”。

>> 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

>> 如果你家里有孩子,记得不要让他成天闷在房间里读书,时常将孩子“赶”出去跑跑跳跳再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绝大多数运动者的硬伤就在这里:运动之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让自己保持做有氧运动时有些气喘的状态。

>> 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

>> 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它不仅能使人更加乐观,还能使头脑更加灵活,最终使健康水平和认知水平实现双重提升。

>>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结语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 让自己能够觉知到时间的存在,让自己过得更加踏实。

>> 直到开始实践“每日反思”,我才发现它是一个自我觉知的新出口

>> 对当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或感悟进行复盘

>> 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不管这个点是令人欣喜的感悟,还是令人难受的困惑,只要它在心头燃起火花,就把它摘取下来,记录到文档里复盘。而复盘的方式也极为简单,通常只需3点:

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 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 如果你去练习反思,也必然会关注身体、情绪和思维三个层面,

>> 有反思的生活,就好比每天在时间的溪流中拾取一块闪亮的小石头,然后精心打磨,不久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有了一大袋认知晶石,

>> 有了这些认知晶石打底,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

>> 那些只行走不反思的人,即使在生活长河中站上很久,也依然两手空空。

>> 知道了一些事情的价值所在,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了该怎么做,我变得踏实而勤奋

>> 好的反思是感知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难受的、欣喜的、念念不忘的……这些点正是处在自己成长的舒适区边缘的感悟,人在舒适区边缘学习,成长是最快的。

>> 长期练习会大大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情绪水平和选择决策能力。

>> 刻意练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带着清晰的目标去学习。比如在练琴的时候,不是不动脑子地一遍一遍弹奏,而应带着非常明确的问题,反复琢磨,这样,进步才会快。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如果只是随波逐流,不动脑子地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们顶多是增长年龄,但如果能带着要领去生活,我们就会成长飞快。

>> 不得要领的人和掌握要领的人,成长速度完全不同。

>> “每日反思”的作用,不过反思的好处还不止这些,至少还有三处可以挖掘。

一是它可以节省我们的生命。比如我们脑袋里会时不时地冒出一个灵感,那种对生活的顿悟让人神清气爽,亢奋异常,但是如果不注意记录,很可能转眼就忘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体会再次冒出来,然后惊觉:“我上次就想到过呀!”一旦有这种感叹,就说明我们已经浪费了这段生命,因为灵感虽然是一瞬间冒出来的,但其背后却是一段生活经历的积累。

>> 我们上次没有抓住这个灵感,这次只能重来一次,如果还抓不住,它以后还会不断出现,如此反复,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低效。所以,当头脑中有什么想法或念头冒出来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记下来,哪怕是记一两个关键词也行,回头再整理打磨,把这个认知放大,就相当于节省了一段生命。

>> 我们的人生无非是由喜悦、平淡和痛苦三件事组成的。

>> 当我开始正视领导的批评时,我就学会了让意见与情绪分离,否则我就会始终被情绪所困,长期处于怨天尤人的状态,不仅没有成长,还会自我消耗。

>> 尽量提炼认知点或行动点。

>> 列行动清单。当反思足够多的时候,很多行动点就容易被遗忘,这时,建立一个行动清单非常有必要:把最重要的行动点单列出来,时不时地看一眼,可以保证我们能持续地行动下去。

>> 当一个人能够觉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时候,就必然会主动做出新的选择。

后记 共同改变,一起前行

>> 如果你想要的东西还不存在,那就亲自动手将它创造出来

>> 读书大概就是这样,大段大段的文字读过,最后有那么一两句话打动了你、改变了你,阅读的意义就实现了。

>> 一个人若是学会了用知识和智慧驱动理性和感性这两种力量,就可以获得认知觉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81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2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14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52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2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3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6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5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1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01评论 2 30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77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59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28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6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43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0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15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