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c.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人们通常在其实没有办法的时候试图证明自己有办法。人为什么会做这种毫无成效的事情?这一般是因为他们相信一种常见的荒谬观点:厉害的人知道所有答案,没有任何缺点。
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会阻碍他们成长。致力于做出最佳决策的人,很少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最好的答案。他们承认自己有缺陷和盲点,并总是试图了解更多,以克服缺陷和盲点。
d.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大多数人的情况是,与“吸纳”(学习)相比,“产出”(表达想法和制造东西)的热情似乎要高得多。
e.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头脑开放不是指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无所谓,也不是顽固、不理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考虑其他人的理由。
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你必须高度接受自己错了的可能性,可以鼓励其他人告诉你错在哪里。
笔记
今天是头脑季度开放的第二部分,这里主要包含的是突破自我意识障碍、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从别人的视角看待自己的问题三部分。
突破自我意识障碍已经说了很多了,今天说说持续学习以及从别人的视角看待自己问题的重要性。
持续学习,终生学习,这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读书的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刚开始实习的时候,越来越感受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重要性。
从学校到职场的一步是最容易让人感到痛苦的,因为你会发现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求的是成绩,而工作中要求的是业绩。
学校要求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规定的框架下解决问题,属于有规则的博弈。
而工作中我们遇到的都是无规则的问题,不考虑你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保证最后的成果就可以。
说的高雅一点,我们给社会创造了价值,所以我们才有价值。
说的直白一点,你给公司赚到了钱,公司才有钱给你。
没有大风刮来的钱,所有的公司都不养闲人。
我之前实习时疯狂的学python,学excel,学数据分析,学各种理论,希望能够大展拳脚。
第一次做分析报告时,我洋洋洒洒的做了很多自认为新颖的图表,拼凑了十几页给领导看。
领导很直接的告诉我;华而不实。
因为这份报告虽然做得很华丽,但一些基础的分析维度是缺失的,一些有问题的点没有进一步深挖。
这样的汇报,别人随便的质疑就会让它站不住脚。
我学的各种技术和工具,其实只是在“术”的层面有所长进,但在公司如何赚钱,业务如何增长,怎么解决实际的问题方面,我只是浅尝辄止。
一语点醒,我之前所关注的那些东西,都只是我认为有用的东西,但并没有帮助公司接近目标。
我们自己的很多视角,事后来看是往往是懵懂甚至可笑的。
真的是实践了,才知道很多事情的真相,一些无用的想象才会被打破。
保持极度开放的头脑,持续学习,多听听别人的思考,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许对我们的成长更有好处。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