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目八刀
近乡情怯,提笔忘字。这种感觉是情绪的丝弦紧绷,还是其他纷繁的扰乱?我不知道。——题记
一睁眼,一闭眼,一天就过去了。好像日子就这样“咻”地一下被撕掉了。转眼之间,已经到了支教的第六天了。这样被我磨磨蹭蹭地拖沓着,就接近了支教总时间的一半,而“别离”这个话题似乎也提上了议程。
大概是不舍得的。不舍得他们看我们的热烈和真切,不舍得他们一哄而上的热情和闹腾,不舍得他们的挤眉和弄眼。我现在只是情怯。而因为这怯意,我只能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不去想。不去想别离。不去想这怯懦。所以还是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今天红色讲堂的主题是“心存慈孝,感恩父母”。说到“感恩”又会生出无限的情愫和很多故事。说实话,我真的很惊讶,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表现得超乎我的想象。自信,落落大方,我承认这是当我自己处于他们这个阶段时所做不到的。
“感恩”的对象除了父母之外,还会有很多人,比如其他的亲人,比如萍水相逢的路人,比如我的队友以及我遇见的学生们。
六天以来,除了别离已经跟上了节奏,但更多的是思考。我每天都会说,语文课该怎么教,语文课怎么样才能有趣。我每天都会冥思苦想,也每天都为此愁眉苦脸。有人说,一半的时间过去可能热情就此耗死,剩下能让你坚持下来的动力可能只有初心。我掂量了一下自己的热情还剩多少,似乎有减也有增。减的是因为日复一日的两三节课前的苦恼,增的是因为孩子们带给我的欣忻让我死掉的热情又复活起来。我又一次问了一下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在当初支教的报名表上我写着,在一本以及曾经看过的书上面写到短期支教和长期支教的差别,有说短期支教是一种支教旅游者的,还有说短期支教是一种支教志愿者。我在问自己,也反复问自己,我付出的是否能够与我得到的相等或者大于我收到的。我来追寻答案,我问的是我可不可以做的更好,我问的是支教能带给学生多少,我问的是我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我问的是短期支教到底是什么。别人的经历,别人的回答,是参考,都不能灌输成为我的答案,为我所用。因为囫囵吞枣,吞别人的枣总是会和自己的有所不同。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和审慎的思考。我们的答案相似,但不尽相同。
除了思考热情与答案,还有对孩子的情感变化。时间越是久,越是接近,也就越是情怯。从“还有”变成“只有”,从整整十五天到一天一天、一分一秒的流逝,不得不恶俗地来一句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虽然语句太平常,但是感受很真实。
情生怯意,奈何忘言。